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金点子创造数十亿经济效益

2015-12-24 作者:童曙泉 来源:劳动午报

  “今天又记了8条,都是nàw ÝßàÖ(新点子)。”一头卷发的杨卫民瞪大眼睛,用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强调着,声若洪钟,间或还夹杂着个把英文单词,像极了动漫作品中的“科学狂人”。
  杨卫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这位“科学狂人”的电脑里有一个worß文档,用小五号字,密密麻麻记满了27页,全是他脑海里蹦出的“金点子”。这只是他最新的一部分,尚不及全部“金点子”的十分之一。
  相关成果已产生数十亿元经济效益
  “都是吃饭、走路、睡觉前或是出差途中想到的。”在这位“科学狂人”眼中,常人眼中的碎片时间最适合静心沉思,他把灵感汇进这部“科学日记”中,每一页上都“透”着两个字——创新。
  是积累奠定了创新。杨卫民投身高分子材料专业三十余年,各种分子式、模型每天都会在他的脑海中排列组合,帮助他在“一维、二维、三维”高分子材料加工上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创新。如今,这位“科学狂人”已拥有300余项专利、发表300多篇国际论文,相关成果产生了数以十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效益。
  自主研发注射成型设备打破国外垄断
  在一维的纳米纤维材料领域,全世界一年有几千篇论文探讨溶液静电纺丝技术的难题——95%的溶剂挥发后留下了纳米级的纤维细丝,污染大、产量低,纤维上还容易因为溶剂挥发留下小孔洞。杨卫民脑筋一转:“怎么才能不需要溶液就能制备纳米纤维呢?”
  杨卫民和他的“蓝英团队”10年攻关,独创了熔体微分子静电纺丝技术,克服熔体粘度倍增的难度,就像蜘蛛吐丝一样,实现了零溶剂制备纳米纤维。杨卫民还不满足,一天,他在走路时想到的“金点子”,去年又结出硕果——科研团队将纳米纤维纺成膜,研制了可通风又能阻挡PÛ2.5的窗花。
  二维成型材料中,杨卫民独创的扭转层叠技术,使只有0.1毫米厚、却有200层分层的贴膜,每一层都变得同样均匀、平滑,不仅打破美国对汽车贴膜的垄断,质量也远胜美国产品。
  三维成型材料中,高分子材料可以一次注射成型,几秒钟就能生产一个手机外壳或一个机械零件。但进口一套注射成型模具需要花费数百万元。
  杨卫民的“金点子”不仅使团队成功自主研制成型模具设备,还将精度误差由原来的百分之几缩小到了万分之五以内,很好地解决了模具受温度、压力影响产生的误差。
  “那会儿,我满脑子都是‘PVT’三个字母,这可是注射成型的‘秘笈’。”杨卫民说。“P”是压强,“T”是温度,“V”则是体积即产品的精度。他要想出办法,无论“P”“T”怎么变化,“V”都要保持不变,从而让成型设备制造产品时大幅降低“缩水率”。
  关键的突破,是杨卫民一次翻立体几何书时想到的。上尖下阔的圆锥体,让杨卫民眼前一亮:“里面的物质膨胀一点,尖头这边就得伸出来许多,测量精度不就提高了?”很快,他研制出了用圆锥体代替国外圆柱体监测变形的技术,从而更准确、迅速调整温度、压强变化,保证了成型设备变形最小。
  不仅这些,全电动注射,成型速度提高3倍;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微分成型设备,可以注射成型那些肉眼看不清的微型设备零件……中国的“科学狂人”使国际注射成型领域刮起中国旋风。
  如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注射成型设备,不但打破了国外垄断,代替了国外产品,还成为出口大户,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瞄准当今世界先进科研坚持创新
  杨卫民的“金点子”还帮助他和团队在国际首创巨型轮胎超宽胎坯成型装备技术。
  运送火箭、大型装备需要巨大的橡胶轮胎,国内造不出来,又无法进口,为方便运输,只好将火箭、大型装备拆开来运。
  杨卫民不信中国人造不出来,他一连几年没休假,从橡胶硫化模具入手,独创了可伸缩的金属鼓内模。这不但解决了流动成型均匀的问题,还极大提高了效率,抛弃了加热锅炉,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最终,国产直径3.7米的超宽轮胎胎坯顺利下线。
  “科学日记”中,那一个个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发展需要的“金点子”使得杨卫民接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人选等诸多荣誉。
  “中国人不能老是提四大发明,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要瞄准当今的世界先进科研,不仅要消化吸收,更要源头创新!”杨卫民眼中,充满了对科学的狂热。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