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社区民警王冬波 解决居民难题被称“贴心人”

2014-10-10 作者:张江艳 文 陈艺 来源:劳动午报

  ■进驻社区后第一件事就解决了居民停车难
  ■积极创新安全防控体系增强社区群众安全感
  ■热心帮扶困难家庭被居民亲切称为“贴心人”
  ■他就是西城区清芷园社区民警、市优秀社区民警
  国庆期间,和其他社区民警一样,王冬波没有休息。在他工作的清芷园社区,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或者安全巡逻,或者帮大爷大妈买买菜,大事小情他都要操心,成为了一颗扎根社区的“螺丝钉”。这里的居民有个共识,“有事就找民警王冬波”。
  2009年,清芷园社区被评选为《北京市百姓心目中最平安社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表彰。他先后获得嘉奖7次,优秀公务员5次,2010年全市优秀社区民警。
  进驻社区伊始
  首先解决居民停车难
  走在清芷园社区,可以看到社区周边的机动车依照停车位停放的井然有序,很少有其他社区的乱停车现象。停车难这个老大难问题在清芷园社区得以解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里的社区民警王冬波。
  40岁的王冬波从警20余年,从2008年起担任清芷园社区的驻区民警。进驻清芷园社区以后,王冬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居民解决“顽疾”——停车难问题。
  “那时乱停车问题特别突出”,王冬波介绍,刚到这儿时社区里的机动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而清芷园作为回迁房、老旧小区,商品房混杂、车位非常紧张。经常出现人行道、消防通道被机动车占位,居民为了占车位打架滋事。
  对于这个困扰了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问题,王冬波迎难而上,从2009年开始,他奔走于开发商、物业及其政府部门,为解决停车难多方筹划。2011年,清芷园社区1号回迁房前的绿化带在申请相关部门以及征得居民同意后,顺利改为停车位,共计160个新停车位,基本解决了1号楼停车难问题。
  今年8月,清芷园社区商品房前的小广场上,又新增了200个停车位,解决了一大部分社区的临时停车问题。在停车位建设期间,王冬波没少操心,除了做通开发商的工作,主要还是对于少数有意见的居民,耐心做通他们的工作。一个个去说,耐心解释,王冬波最终促成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下一步,因为社区还有一百多辆临时车需要车位,王冬波一直在筹划着建设立体车位的事儿,他已经找到了管理、建设单位,并获得了许多居民的认可。如果顺利的话,不久之后,社区的停车难问题将得以解决。
  创新防控体系
  增强社区群众安全感
  相关调查显示,群众安全感,很大程度依赖于警察的可见率。清芷园社区位于右安门东滨河路,是一处公寓式管理的高档社区。占地面积为40余万平方米,高层塔楼14栋,人口2105户,8800余人。为此,王冬波立足社区,创新方法,增加与群众接触的频率,积极开展宣传,结合实际走门串户,整合社区保安值班巡逻等,强化社区安全防范,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
  此外,王冬波还制作了50块中英文对照的《民警安全提示牌》,悬挂在社区大堂出入口、单元楼门和电梯间等明显位置。提示牌上印上社区民警大幅彩色照片,中英文对照的安全防范提示及报警求助电话。居民高大爷说:“民警提示牌挂在电梯出入口,我每次离家出门时,都感觉到有民警守门护家,很有安全感。我回家时,又感觉民警在微笑着迎接我,感到民警就在我的身边。”
  王冬波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群众需求展开,真正关心和解决群众关心的外来人口管理、自行车被盗以及安全防控等热点问题。为强化小区治安防控,王冬波张罗在育新街安装了监控摄像头16个;并利用双休日时间,请来专业开锁公司,通过现场开锁演示和讲解,向居民群众宣传如何防范入室盗窃技术型开锁。在加大警务室软件建设上,王冬波主张建立了警民谈心室和流动人口驿站;为解决自行车停车难、丢自行车的问题,在育新街6号楼西侧筹建自行车存车棚,可停放自行车100辆。
  热心扶危济困
  被居民称为“贴心人”
  从2008年当驻区民警以来,王冬波就“长”在了社区。每次走在社区,很多居民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逢年过节,就会有居民给他送来家里做的饭菜。这么融洽的警民关系,来源于王冬波几年如一日为老百姓的真心付出。
  王冬波在岗期间,工作之余还长期照顾社区空巢老人5户8人,几年来收到群众送来的表扬信8封,锦旗5面,“110”系统表扬11件,得到居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大家都称他是“居民的贴心人”。
  2010年11月,王冬波在进社区的路上,在白纸坊西街遇一老人突发心脏病倒在路旁,遂当场救助,拨打120电话将老人送到宣武医院急救,一周后老人出院,老人家属送锦旗一面,对王冬波表示感谢。
  2014年8月19日,清芷园C座居民刘大爷,打通110电话激动地说:“我想表扬民警王冬波,因为我是空巢老人,他总是给我打电话问候我们,还开车帮助我们去医院,比我们孩子还亲,我想衷心谢谢他。”刘大爷子女均在国外,老伴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王冬波经常到家进行探望,老人家中有事打电话,王冬波就送他到医院看病。
  在王冬波为辖区居民送去温暖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家里也有很大的困难。
  6岁的儿子因早产被诊断脑瘫,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几年来,为给儿子看病向亲属借下巨款。然而,王冬波从不会主动提及家庭的困难,也从不把家庭的困难带到工作情绪中。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