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聂成玉:1500天援建荣膺“玉树好人”

2014-09-02 作者: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李晓东/摄 来源:劳动午报

■他在玉树指挥援建工程一呆就是1500多天

  ■他顶着高原反应走遍了重灾区结古镇每一处院落

  ■他带队援建中学创造了4天一层楼的“玉树”速度

  ■他尊重藏民独特风俗习惯,千方百计满足“灾民提出的要求”

  ■他就是中铁建工玉树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条件艰苦我们不能怕吃苦,高原缺氧我们不缺精神,高原再创奇迹,玉树再立新功”。在中铁建工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24字红色标语显得格外醒目。距离玉树地震已经过去4年了,四年里,玉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铁建工集团聂成玉和数万名援建者见证了玉树的涅槃重生。

  艰苦援建
  顶着高原反应实地勘察

  青海玉树平均海拔4200米,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即便是在8月,早晚也得棉衣裹身,中午衬衫外套,一日有四季。对于这样的气候条件,聂成玉坦言:“刚来那会儿,特别不习惯,经常感冒发烧。现在好多了,习惯了!”

  “感冒发烧在内地可能不算是什么大病,但到了玉树就不能疏忽了,稍不留神,就会转化成脑膜炎和肺水肿,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中铁建工玉树重建指挥部诊所冯晓迎说。以前,聂成玉一年到头都不用进医院,自从来到玉树后,他就成了诊所的“常客”。为此,冯晓迎多次嘱咐他要多休息,不能着急、不能太累。但是繁重的援建任务,让他一刻都停不下来。

  玉树地震发生后,为了能够尽快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作为指挥部副指挥长的聂成玉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聘请当地藏民作为向导,开展了现场的实地调查工作。他和同事们走遍了重灾区结古镇的每一处院落,调查和掌握灾后钢材、水泥等主要物资和大宗材料供应、劳动力资源和能源、气候、水电设备、自然条件及民风民情等施工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玉树早晚温差达到20℃,狂风、暴雨、冰雹、暴雪等恶劣天气频发。援建初期,由于条件艰苦,他们不得不在帐篷里办公和生活,没水、没电,生活物资短缺,大家就用冰冻的矿泉水漱口,泡方便面充饥,为了节水,聂成玉常常半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头疼欲裂,夜晚难以睡眠。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和生活条件下,聂成玉也没有退缩,他经常和同事们开玩笑:“我们就当是在玉树参军当兵三年,一定要完成玉树重建任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到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