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韩文兴:坚守北京海拔最高气象站22年观测记录无一遗漏

2014-08-05 作者:余翠平 来源:劳动午报

■遭遇特大暴雪,曾18天被困气象站,吃喝自己想办法

■电闪雷鸣之夜,为及时观测数据,多次与雷电擦肩而过

■深山寂寞难捱,野兔、獾子、蛇和老鼠都成了他的“好邻居”

■北京市延庆县气象局气象观测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

延庆北部有一座孤独的山——佛爷顶,海拔1224.7米,是北京气象观测的最高点;山顶有个孤独的人——韩文兴,他21岁时就开始在山顶观天,一观就是22年。

“佛爷顶气象站地处位置极其关键,除了气象数据对下游的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为大雾能见度实验、延庆风廓线雷达数据矫正、太阳能观测等一系列气象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依托。”说起在佛爷顶的气象观测,韩文兴如数家珍。

【探访韩文兴】
  积雪封山
  曾18天被困观测站

韩文兴刚上班时,这里只有三间漏雨漏风的破瓦房,晚上开着电热毯,床都是湿的。屋里备有四个大水缸,喝水做饭都得省着用。每天除了正常的观测、维护任务外,还得自己做饭解决伙食问题。到了冬天,要自己烧锅炉取暖。近年来佛爷顶气象站改建,搭建了煤棚,修建了地暖,台站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饮用水和食物依然要在每次换班的时候,由他和工作人员从山下搬运。

佛爷顶观测站冬季最低温曾达-33.2℃,全年至少有110天要刮8级以上的大风;也就是说冬天里几乎每天都是在呼啸的寒风中度过的。有一天韩文兴早晨醒来,发现胳肢窝下竟有一只老鼠,“天太冷,它是来取暖的。”

夏季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强雷暴,到了雷雨大风的天气,无论多晚,他都要起身观测降水数值,及时传给气象局。

1993年一个夏日,闪电雷鸣风雨交加。观测时间到了,韩文兴一头冲进雨中。“咔”,一道闪电径直劈中他身边三米外的百叶箱,“刺刺”的响声伴着扑鼻的焦味儿,韩文兴一惊,手中的铅笔掉在地上。但他并没有转身往回跑,而是捡起笔,继续观测、记录。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

“守在这里,数据记得准,天气预报才能准。”22年孤身观天,他没有记漏过一次数据。

2012年11月3日,延庆县遭遇了近60年未遇的大暴雪,正赶上韩文兴的班。

15时,佛爷顶上雪花飘落;3个小时后,雪深9厘米。4日早晨5时30分,韩文兴被雪光晃醒。急着观测数据的他,抓起军大衣就往外冲。一推门,竟没推动。再推,刚有道缝,门就被大风拍回来。韩文兴用肩膀撞开门,才看到积雪几乎堵住半扇门。他一脚踩下去,积雪已到大腿根儿。

韩文兴拿出铁锹,一点点儿开路,一步一步拔腿前行。从“山顶小屋”到观测站,平时一分钟不到的路,那天他走了15分钟。

翻开他当天的工作日志,竟有六段气象数据记录,比平时多了一倍。“极端天气,观测就得详尽,好及时给山下的人提供预警。”

4日晚雪停了。但积雪封山,把韩文兴困在山上。食物快吃完了,也无法补给,韩文兴只能省吃俭用坚持到路通。直到19日,韩文兴才下山。这一班,整整18天。

寂寞难捱
  野兔獾子成“好邻居”

相对艰苦的物质条件可以克服,对韩文兴来说,最难捱的还是漫长的寂寞。

每天做完观测,韩文兴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山上没个人影儿,只能看电视里的人。”

有一次夜晚11点多,韩文兴听到“咚……咚……”的敲门声,以为有人来看他,惊喜地开门,原来是一只老鼠在撞门。此外,山里的野兔、獾子、蛇等小动物也经常跑到他屋里,成了他的好邻居。

常年孤寂,原本活泼开朗的小伙子硬是被封闭得连说话都困难。他的婚事也因此耽搁下来,直到31岁才成家。

韩文兴说:“实在难受了,就对着大山喊几声,心里多少会舒坦点。值班时,每天我都会对着镜子为自己加油,大声说三遍,‘韩文兴,坚持住,你能行!”

选择做一名气象观测员,韩文兴从未后悔,但对家人,他却怀着深深的愧疚。

1998年11月,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韩文兴刚上山值班,观测站人手紧张,没有人可以替换。韩文兴只好给哥哥打电话:“哥,好好照顾妈,等有人替班,我马上回去。”

等韩文兴下山时,母亲已经住院十多天了。看着母亲苍白的脸庞,听着父亲的责骂,韩文兴只能紧紧地抓住母亲的手,默默地流泪。

近年来,韩文兴的事迹被北京日报、中国气象报以及多家媒体采访报道,2011年4月他被评为第二届“感动延庆”十大人物之一。

【对话韩文兴】

愿当一辈子气象人

记者:支撑你20多年如一日坚持在大山里的动力是什么?

韩文兴:说的实在点,总得养家糊口呗。再说了,天气预报需要俺们的数据,俺们的工作虽然枯燥单调,每天几乎就跟10个阿拉伯数字打交道,但是对大家出行有意义啊。干的活有意义,就有动力。还有就是,年头多了,对气象站产生感情了,舍不得离开。

记者:说说你在大山里的业余生活吧!

韩文兴:其实在山上挺孤独的,俺们也没什么爱好,就是看看气象方面的书。20多年前,俺来这里时,对气象唯一的了解还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24节气歌。这么多年了,有时间俺就会看看气象方面的书,就是希望自己能不断提高。

记者:今年,您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并被评为第三届“北京三农‘新闻人物’”候选人。您得到了这些荣誉有什么想法?

韩文兴:嘿嘿,能有啥想法?那不就是俺们气象人的气象精神吗!不算个啥,比俺这困难大的多着呢!

记者:在山上,老鼠也是你的“好邻居”吧。

韩文兴:是啊。冬天的时候老鼠比较多,他们也怕冷呀。很多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都能感觉老鼠从我脑袋上跳过去呢。俺刚来山上那会儿,还见过狐狸和狍子呢,不过这些年就没见过。倒是野鸡、野兔、獾子、蛇经常看到,平时山上没人跟俺说话,俺也比较不爱说话。看看这些小动物,觉得特别新鲜。它给俺解了解闷。

记者:未来有什么打算?

韩文兴:俺会一直干到退休,不,最好是一直干到身体不允许为止。对俺们来说,前半生的一半都在大山上了,俺对气象站有了很深感情,俺这辈子就一直是气象人了。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