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最潮爱心的哥 五年如一日接送老人做透析

2014-07-29 作者:记者 张江艳 来源:劳动午报

时尚

能用英语和外国乘客交流

上周末, 刘红接了个活儿, 陪几个外国朋友游北京。 这个活儿可不是好干的,得会说英语啊。这时候,刘红流利的英语派上用场了,还能兼当导游。原来,刘红曾做过四年酒店接待,干上出租后,他还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新闻中心的中外记者提供接送服务, 当时就能说一些简单的英文。 作为首都的哥, 刘红认为不仅要形象好,还要打下英文基础,为外国朋友做好服务。在这一点上,他没少下功夫。

开这种黑色帕萨特出租,主要是包活儿。凭借优质服务,刘红有着稳定的高端客源,刘红的高大上服务不只是会英语,方便与外国乘客交流。上了刘红的车,会发现车内如此整洁,已经开了四年的车依然崭新。车里似乎还有一丝香气,播放器放的不是交通广播,而是优雅的古典音乐《沃尔塔瓦河》……这样一种享受的乘车体验,价格是不是比普通出租车高呢。刘红笑着说,价格是一样的,他希望乘客看到这种出租车的时候放心的招一招手。要是正好碰上刘红的车,可真是上车有惊喜。

没有包活的时候,刘红就到街上拉散客。在小小的车厢里,每天单调的驾驶工作在刘红看来有种别样的滋味。与不同的人唠嗑、交朋友,是做的哥的一大乐事。刘红说,他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希望乘客在他车里短暂的时间是最放松的时候。他常常说:乘客大于我。

除了的哥,刘红还有其他身份。他是北京交通台《百姓TAXI》的座上宾,同时他还是的士报道小组的一员,经常带着相机和采访机出入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交通台传递的哥圈的大事小情。

善良

五年如一日坚持送老人透析

每周一、三、五的早晨,刘红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活儿”。无论前一天晚上拉活到几点,他会在早上4点半准时起床,车开出去不拉活,而是径直赶到安乐林路。在那儿,70多岁的刘大妈和老伴要坐他的车去医院做透析。

刘红接送老人的活儿从2008年就开始了。那是2008年的冬天,交通台的电波中传来热线求助,住在天桥南纬路的一位83岁高龄的张秀杰老人因患尿毒症需要每周一、三、五到医院接受透析,但又苦于凌晨5点钟叫不到车。老人迫于无奈,求助交通广播寻求一位家住附近的的士司机师傅的帮助。听到这则消息后,刘红心里有了触动,他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风雨中摇曳的身影,就像秋天在寒风中即将飘零的树叶。于是刘红毅然接下了这个接送老人的任务,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过年过节,每当老人需要透析的这一天,刘红都会在老人迈出电梯间的那一瞬间,接过轮椅搀扶老人进入那充满温馨的车厢。刘红经常会早来一会儿,几年来从来没让老人等过。

每次老人住院,刘红都带上点心、水果去探望,病房中的病友以为是家里人,每到这会儿,老人总自豪地说:“这就是每次接我、送我透析的北汽出租司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刘红也向老人承诺只要开一天车,就一定会坚持!刘红也一直履行着这份诺言,五年来,始终如一。

今年大年初一,刘红最后一次送老人到医院。大年初八,老人去世了,刘红痛心地送了老人最后一程。几天后,刘红接到一个电话,是张秀杰老人同病房的另一位老人,想坐他的车也去医院做透析。刘红觉得这是缘分,决定应下来,他接送老人的任务又继续下去。他在微信上写道:“新的旅程、新的开始。”

由于长期接送老人,刘红的收入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但是他并不在意。刘红对记者说:“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现在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到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