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人物轮播图 > 正文

密云县第二小学副校长、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赵静:用“数学日记”记载教育生涯

2015-12-28 作者:记者 王路曼 通讯员 赵明浩 来源:

  认识赵静的人都知道,学数学出身的她文笔也很好,并且非常善于总结和创新,她有一条别样的教学方法——“数学日记”。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日记”的概念有些新鲜,但实际上理解起来并不难。“数学中的数字和符号也是有灵气的,我期待让孩子们用日记的方式来理解和学习数学。”赵静说,“数学日记”里记载了她27年的教育生涯。
  开拓创新——
  “数学日记”开启课程改革
  赵静打开电脑,数如家珍般地向记者展示了学生们写的“数学日记”,有学生记录数学考试的改错日记,有孩子记录家庭生活的账本日记,还有学生理解数学的想象力日记……五花八门的内容,看起来十分有趣。
  善于总结的赵静还把学生的数学日记按照类型、时间分别管理,“这是一名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日记,都是孩子们自己写的,我用相机拍下来,留作纪念。”看着学生们稚嫩的笔迹和数学日记里满满的知识与创意,赵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赵静开始尝试“数学日记”的时间要追溯到2003年,“这也是我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个深入探索。”赵静说,“数学是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赵静独到的理解,为“数学”这个名词增加了不少色彩。
  “开始,就我任教的一两个班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初现成果之后,学校里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写‘数学日记’,用这样独到的方式,爱上数学。”回想起“数学日记”的推广初期,赵静脸上满是笑容。
  赵静回忆,第一届开始写“数学日记”的学生有72名,那是一群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我告诉这些孩子,只要对数学有想法,就动笔记录下来。”赵静给记者看了一篇朱霞同学的“数学日记”——“原来数学日记不只是带数据的日记,而是你从数学中学到什么?又从中得到什么?”这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对“数学日记”的理解。朱霞说:“如果经常写数学日记的话,对语文也很有帮助,它可以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顺便复习写到的那些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善于整理——
  出书分享教育心得
  “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学生们的‘数学日记’复印下来,然后自己用订书器装订起来,每学期都能整理出厚厚的一本。”赵静拿着这些“数学日记”感慨地说道,也许孩子们长大后,不会记得我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数学老师,但他们却都是我的财富。
  后来,随着教学办公的现代化进程,很多学生的“数学日记”变成了电子版,“电子版的‘数学日记’整理起来就方便多了,我可以把这些‘数学日记’,整理成集,并起一些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孩子眼中的数学世界》、《数学真有趣》、《小雨点》、《丑小鸭》、《泉水叮咚响》等等。”
  赵静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孩子写过“数学日记”,但电脑里500多兆的资料被她视为珍宝。“整理这些资料要用很长时间吧。”记者的问题,让赵静呵呵一笑,“的确,整理资料占用了我很多业余时间,常常所有工作完成后,我还要加班。”但面对这些“成果”,赵静总是感觉很幸福。
  除了学生们的“数学日记”,赵静也是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人,她常常在深夜,坐在办公桌前,把自己一天的教育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从手写到键盘数学,她的工作反思和日记就累计达到42万字有余。
  2011年,赵静萌生了出书的想法,她想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但当时因为很多出版的事宜都不懂,我就用worß文档,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包括目录,各章节,甚至里面的插图,我都自己找到,并排版。”赵静拿着一本简单装订的“书”,递给记者,“这就是我的书最初的样子。”——全部用A4纸打印,排版略显粗糙,插图简单生硬。但即便如此,赵静仍把这本“书”视为珍宝。
  “还记得当年写到后记的时候,我几乎是一边哭一边写的。”赵静一边捧着手中的书,一边感慨道:“这是我前半生对于教育的理解和体会,这本书耗费了我很多的精力,一边写,我一边拷问自己的心,对于教育、对学生,我做的真的够了吗?”
  2013年4月,赵静的《静享教育之乐——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日子》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拿着这个21万字的教育成果,赵静说,“它总结了过去,也给了我一个新的开始,现在的我对于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饱含热情——
  责任越重工作越努力
  现在的赵静担任密云县第二小学副校长,负责课程建设、学科教学、学生发展等工作。“从教师到副校长,职位的变化,让我对教育的思考和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赵静说,责任越重,她将越努力,这样才对得起“为人师”这三个字。
  赵静告诉记者,身在教学管理岗位上的她更需要勤奋学习,用新的视野、新的理念引领行动,学习和成长依旧是赵静不懈的追求。“‘唤醒’阅读工程就是我们努力学习的契机。”
  赵静说的“唤醒”阅读工程是密云县第二小学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工程意为通过阅读唤醒师生的心灵,使其心灵敏感而高贵;通过阅读涵养师生的人生,使其人生丰富而智慧。”
  赵静介绍,这要求学校干部每学期阅读3—5本与教育教学相关、与管理相关、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关的书箱,召开读书交流会,撰写书评或阅读体会;在教师层面,要求每学年上学期,任课教师阅读一本与学科教学有关的书籍;每学年下学期,任课教师共同阅读一本与教学有关的书籍;上下学期三处教师各阅读一本与工作、心理等有关的书籍。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并评选读书先进个人。其中,部分学科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学科专业书籍。除此之外,学校教师阅览室每年还会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和关注人生的杂志与报刊。
  而在学生层面,学校要求每个学期每个年级的学生必须背诵15首古诗文,各年级要用好《语文读本》,同时,每学期组织同一年级的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召开阅读交流会。
  赵静相信,“在老师和学生中同步掀起阅读热潮,培养师生共同的阅读爱好和习惯,定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我对教育情有独钟,教育对我又似恩泽万种。”赵静说,虽然辛苦,虽然忙碌,但是当学生们环绕身边,轻唤一声“老师姐姐”,“老师妈妈”,这就足以让赵静努力一生。“不,不只是此生,我希望下辈子,还能当老师。”
  采访结束,赵静跟往常一样,到操场上跟学生一起跑步,“密云二小的教育理念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作奠基,我期待参与每一名学生幸福人生开启的所有环节。”跑在小学生外围的赵静,娇小的个头并不起眼,但她的努力、勤奋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忍不住让人心生敬佩。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