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帮老助残
自费给老人发过节费
1988年,怀柔区九渡河镇刚成立敬老院那会儿,虽然只有五六位老人,赵文珍也常去探望。
1995年,国家实行医疗改革,取消了家庭接生员,开始推行住院分娩。此时,赵文珍也已年过半百,终于有时间可以歇歇脚。
此时,赵文珍曾经的病人,有些年纪大了,进了敬老院。她就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看望他们,为他们把脉开药,陪着他们唠家常,还定期到敬老院给他们洗衣服、买菜、做饭。
每到春节,赵文珍就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买一双新鞋,买一套新的床单被罩,带去水果、点心等各种好吃的,还拿出自己积攒的养老金,给每个老人发放过节费。
2009年,敬老院有两位老人找赵文珍瞧病,当时已经实行公费医疗,如果到镇上卫生院,能报销大部分医药费。其中一位老人又聋又哑,赵文珍给他作手势,意思是让老人回镇上看,那里能报销。可老人一个劲儿摇头,不愿意。然后对赵大夫伸出大拇指,意思是让赵大夫看病,接着把钱直往赵文珍手里塞。
赵文珍给两位老人瞧完病,临走时,又把几百块钱塞了回去。对两位老人来说,几百块钱是有限的,但赵大夫的爱心和关怀却是无限的。
2013年年底,两位老兄弟在敬老院卧床不起,赵文珍听到后马上来看望他们。这两位多年的老病友,见到赵文珍,热泪盈眶,竟说不出话来。赵文珍想起他们当年看病的情景,心里也说不出的难过。
爱心帮扶孤儿
连续20多年不间断
就这样,赵文珍探望敬老院一探就是20多年,她真诚奉献,用心呵护陪伴敬老院的老人。可她却忘了,自己也已年过花甲。随着年龄增长,她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身体慢慢扛不住了,但她一直忍受着病痛,坚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近几年,敬老院里的孤儿渐渐多起来,都是身患残疾,被遗弃的孩子,年龄最大的已经上高中。在孩子们眼中,赵文珍是一位白发苍苍,面目和蔼的老奶奶,是一位值得尊重,可爱的老人。
赵文珍每次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时候,也会看望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学习用品,有时还发给零花钱。时间久了,孩子们看到她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开心雀跃。提及自己40多年在乡村行医的最大感触,赵文珍说:“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一个人,能吃多少饭,能睡几间屋子?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拿出自己富余的物资,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在农村行医这么多年,她深知农村人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她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哪怕就是一个村医,一个赤脚医生。还有,医者仁心,用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心去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就对得起人这一生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