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第一所”有个“外语通”——记顺义分局天竺派出所户籍民警金晶
2017-03-24
作者:闫长禄 通讯员 项子汉
来源:
在派出所户籍岗位,她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她累计办理16万笔业务,全部纸张加起来可铺满整整40个篮球场,并取得了连续十年群众零投诉、业务零差错的优异成绩。她就是顺义公安分局天竺派出所户籍民警金晶。
2006年,23岁的金晶成为顺义分局天竺派出所的一名户籍民警。她所在的天竺派出所位于首都机场周边,被称作“国门第一所”。辖区内有多个高档别墅区和国际学校,每天至少有二三十名境外人员到此办理临时住宿登记。语言障碍也成了金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为了便于沟通,金晶开始自学英语、韩语、日语等,并在手机上下载了翻译软件。那段时间,大家看到金晶都是一边吃饭一边背单词,就连坐着休息时也手捧着词典。很快,她就基本掌握了所需语种,办理效率得到了提高。
“做户籍民警要时刻想着群众,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样警民之间就成了无话不谈的一家人。”金晶说。
去年夏天,一位老人到派出所咨询迁户口事宜。原来,老人和老伴的户口在50年前由于特殊原因被迁到了新疆,退休后一直在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岁数大了,就想要“落叶归根”把户口迁回北京。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手续老人收集起来比较困难,加之老人对很多政策存在误解,情绪激动。
见此情形,金晶耐心地跟老人解释沟通,直到老人完全明白。为了让老人减少奔波之苦,金晶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帮老人把户口迁回了北京。在通知老人前来办理落户手续时,老人对金晶连声道谢:“时间这么久远了,我本来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你们这么重视,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
在天竺派出所这个小小的户籍室内,金晶每天至少要接待群众50多人次,相同的询问对话每天不知会重复多少回,经常累得嗓子沙哑,但她每天都坚持微笑面对每一个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用实际行动赢得“最美警花”的美誉。
一次,辖区一小区有位王大爷到派出所办理进京投靠户口。由于王大爷身体有残疾,女儿患有智力障碍,且原籍在河北农村,两地奔波办理手续十分不便。金晶了解情况后,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自己驾车300余公里前往王大爷的原籍代其办理相关事宜,让老人的户口问题迎刃而解。
后来,老人和女儿捧着一面“一心为民 廉洁奉公”的锦旗来到派出所户籍大厅。“都说这个花美,那个花红,我看你最美,因为你心好心美。”王大爷拉着金晶的手不停地感谢。
作为一名户籍民警,金晶的工作无可挑剔,但谈到“妻子”“母亲”这两个角色时,金晶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愧疚。
去年春天,同为警察的丈夫因劳累导致高血压,4岁的孩子由于过敏体质,得了过敏性结膜炎,金晶也因身体虚弱导致高烧不退。本应在家休息的她,考虑到辖区有村庄即将拆迁,大批村民需办理农转非手续,白天她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上班,晚上则带着孩子前往医院输液。
扎根基层十年来,金晶的言行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她也用实际行动擦亮了一扇基层民警为民服务的窗口。“我要干一辈子户籍民警,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赫赫的战功,但能给老百姓解决好‘家门口’的事,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我打心眼里高兴,再苦再累也值了。”金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