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的汽修专家——记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车身保修厂首席技师王新南
2016-05-11
作者:盛丽
来源:
王新南是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车身保修厂的首席技师,也是同事们眼中拥有“火眼金睛”的汽修专家。“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保修人员,要掌握足够多的知识,还要肯动脑琢磨技术。”十余年的工作中,王新南不仅主动补充各种车辆维修技术,还编写教材,为其他职工送去维修知识。
掌握维修技术
就要主动做主动学
提到汽车维修的话题,王新南打开话匣子。早在中学时,家里有汽车的他在父亲捣鼓车的时候都会凑上前去,边观察边协助父亲修理。因为对机械很感兴趣,王新南就报考了公交技校,开始系统学习汽车维修知识。
理论课程、实际操作……在技校两年半,学习刻苦的王新南始终保持着第一名的好成绩。2004年,王新南来到保修五厂开始实习,油路组是他第一个接触的岗位。看似枯燥的零件清洗,成为他两个月中不断重复的一项工作内容。但是,在王新南看来,这是个积累维修经验的机会。
经验不断积累后,王新南得到一次独立维修的实操机会。“是油泵的问题,需要更换零件。”面对一辆总是不爱着车的被修车辆,王新南做出初步判断,他开始完成这一难度较高的维修。
了解汽车的人都知道,更换油泵中的关键零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零件的工艺要求较高,如果更换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也会增加报废的几率。即便是一位工作多年的保修人员,也会将此项操作看做是一个“难活”。
对于王新南这个新人来说,更是件艰巨的任务。“说实话,开始我很发怵。没有退路,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操作。”维修最终顺利完成,站在一旁的师傅也称赞这位新人的悟性和能力。
王新南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保修人员,需要不断补充业务知识,也需要多增加实践操作。从实习到现在,他到过油路组、发动机维修组、油电组三个不同的班组,不管是面对什么维修领域,他始终保持着“主动做、主动学”的理念。
到发动机维修组不久,一次,一辆安装着电喷电控发动机的车辆需要维修。因为更换这种车型时间不长,王新南的师傅也没有什么维修经验。怎么办?这时,王新南想到亲自组装一台发动机,了解机器的构造。
请教相关技术、查阅维修手册、阅览生产厂商资料视频……王新南边看边听边做记录。随后,他开始正式组装发动机,一周后,他完成这次“功课”,更深层次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和维修技术。
成立技师工作室
研发创新设备近50项
2013年,王新南已经成长为车身保修厂中最年轻的一名高级技师。怎么才能发挥技师的作用?2014年,以王新南名字命名的技师工作室开始筹建。“我们是边筹建边开展工作。”王新南介绍,工作室成立后,拥有5名技师和2名辅助人员。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王新南开始带领大家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培训、疑难故障排除、传帮带等多项工作。
2013年底,车身保修厂开始维修使用清洁燃料能源的车辆,面对这种新车型,如何做好新车型的维修工作?王新南带头开始攻关。“虽然以往了解过一些关于这种车辆的知识,但是维修还是头一次。”怎么办?对此,王新南的方法简单但实用——找资料深入学习。
抱着图纸、参考书,在车上车下了解电器线路的走向、控制原理,做出记录。遇到不懂的问题,走访厂家技术人员虚心请教。不仅是自己“吃透”新车型的维修技术,王新南还将学习成果制作成PPT后为大家讲课。
不仅是技术培训,在车辆疑难故障排除上,王新南也发挥着高级技师的作用。
一次,一辆维修车辆被保修车间查找了5天,仍没有发现故障所在的位置。这时,大家找到王新南。了解情况后,王新南开始从最基本的地方查起,“即便是有人已经检查过的地方,也不能放过。维修需要细心和耐心。”
趴在1米宽的车沟中、躺在车身侧面……通过1天排查,王新南终于找到故障位置。“是整车通讯线路出现腐蚀,导致车辆出现了问题。”最终,他完成车辆的修理。
在日常的车辆维修保养中,常常会有一些实际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王新南听到职工反映,目前运营车辆中低压油管损坏率比较高,成为困扰保修生产的难题。他就带领技师工作室的同事深入维修车间逐车进行调研,汇总分析后发现,低压油管和卡子为一体式构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风化、雨水油污侵蚀等影响,油管卡座接头老化,职工在拆卸过程中极为不便,经常因为受力过大,造成油管及卡座的损坏。
一根油管100多元,而高压油泵连接着四根低压油管,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造成失火隐患,也会造成维修效率的低下和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经过反复钻研实践,王新南他们终于自行开发出了低压燃油管路专用拆装工具,将维修油管所需时间从近20分钟降至5分钟之内。单从油管拆装损耗率来看,仅这一项小革新每年就为企业节约上百万元。
这些年来,王新南技师工作室在公交车辆维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参加工作以来,参与研发的创新设备近50项,直接培训职工千余人次,每一项技术成果,都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
编写多本教材
向职工推广维修经验
王新南从不吝惜向别人传授自己的本领,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早在2012年,王新南就开始带徒弟。介绍班组情况、工作流程;传授维修知识、故障排除经验……除去在理论知识上给予徒弟赵凯仑指导外,王新南还手把手地教他实操。如今,赵凯仑已成为单位油电维修方面的负责人。
为将自己多年在公交维修岗位上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王新南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技能比赛培训手册》、《新型公交车辆技术培训资料》等教材,并印制成手册向保修职工推广。通过他的努力,大家的整体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2013年参加过技能大赛后,王新南又开始着手编写《技能比赛培训手册》,手册包括理论试题和实际操作两大块内容,就连技术要领、操作流程等小环节,王新南都一一进行了解释。
与此同时,王新南还在编写《新型公交车辆技术培训资料》。在平时的维修工作中,王新南就是一位有心人,他总是有意识地将一些图纸和厂家技术资料进行整理。“这功课也不白做,不仅自己维修时用得上,就连现在编写教材也用上了其中的不少资料。”王新南说。
最近,爱动脑筋的王新南又有了新计划,“我在想,是不是需要在维修疑难故障上,总结总结,也出一本手册供大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