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新兵”勇夺市级标兵——记北京市地税局第三稽查局审理科副科长李晓晖
2016-02-18
作者:任洁
来源:
戴着紫色细边眼镜,看上去文静中略显柔弱,办起事却风风火火,从事稽查工作仅两年,就与同事查补税收4500万元,又在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稽查“状元”。这,就是北京市地税局第三稽查局审理科副科长李晓晖。
在房山区地税局工作7年,李晓晖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税务知识。2013年5月,29岁的她以总分第一名成绩被遴选到第三稽查局,开始了全新的稽查工作。
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一家大国企疑似漏税,她事先大量阅读相关政策法规,恶补稽查知识,制定了全方位预案,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应对办法。
如事先所想,这家国企的财务部长和总会计师一看稽查人员如此年轻,还是女孩,果然有些轻视,不仅端着架子,态度冷淡,还否认企业的账有任何漏洞。李晓晖没有起急,而是把关注点集中在账本上。她和同事仔细查阅,发现账本的一处确实有问题,通知对方后,总会计师开始还指责是稽查人员判断错误,让财务部长找来相关法条,想让李晓晖她们下不来台。可是翻着翻着,部长的头上开始冒汗,和总会计师嘀咕了一会,承认是自己弄错了。至此,两位高管的态度终于有了改变,不再小觑她们,对处理结果心服口服,李晓晖的稽查第一仗赢得很漂亮。“稽查工作拼的不是嗓门。企业不理解、不配合是正常的,我们沟通时要注意态度,更重要的是靠过硬的业务水平让对方认可。”
在稽查一线工作两年以来,李晓晖仔细查办每一起税收违法案件,参与检查12起案件,查补税收约4500万元。她还改变过去查纸质账本的习惯做法,率先在全局运用电子查账软件开展税务检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2015年,市地税系统举行岗位技能大赛,想借此机会检验自己业务水平的李晓晖主动报名,拿出所有的业余时间复习,系统梳理业务知识。大赛考的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需要选手临场在极短时间内发挥出全部潜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晓晖念念不忘的是半决赛时自己唯一答错的试题。“这说明记忆法规一定要精确,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会影响工作。”
她对自己在决赛里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决赛题目要每个人抽签,她抽到的是纳税担保方面。刚看见题,她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她并没有接触过这类情况。凭经验不行,她就迅速调动记忆力,把相关法条中关于纳税担保的规定与自身理解结合起来,侃侃而谈5分多钟,逻辑周全,思维清晰。答题完毕,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这才暗舒一口气。成绩公布,她不出意外地获得了稽查岗位的第一名。
如今,李晓晖带领审理科的3位同事,为全局16个检查组办完的案件把好最后一道关。她说,每个处理处罚决定都事关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全力以赴,而第三稽查局成立至今,没有一起案件被纳税人复议或诉讼,就是对所有稽查人员的最大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