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6-15 作者: 来源:

  青教赛走出的明星教师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冠军的故事
  近日,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下简称“青教赛”)圆满结束了。从第一届青教赛至今,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从这个舞台汲取营养、展露风采,最终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明星教师。他们一直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呕心沥血。
 
  刘玉村
  第一届市青教赛一等奖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
  比的是技能
  更是对人生的感悟
  □本报记者 白莹
  他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是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之一、北京市和北京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外科医学临床专业博士。他就是北京高校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刘玉村。
  在今年5月4日举行的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幕式上,刘玉村再次走上这个比赛的讲台,身份却与上次不同。23年前他是一名选手,与来自全市高校的青年教师同场竞技,最终以优异成绩拔得头筹;23年后他是一位前辈,代表历届青教赛的优秀选手发言,与现场青年教师分享了他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思考。
  “要说青教赛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认为,青教赛是促进首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次盛会。青教赛与教师职业发展是锅与饭碗的关系,锅是比赛,我们要做的是找米下锅,比赛赛的是能力,这就是米。有了米、有了锅,就不愁端不稳‘饭碗’了。”刘玉村说,青教赛比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而是如何做人,更是对人生的感悟。
  多年来,刘玉村珍视这份所得,他将青教赛留给他的收获视为宝贵财富。“不论是课件的逻辑性,还是表达方面练就的出口成章,都为我之后走上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现在,我参加一些活动,需要发言讲话时,我一般都不会念稿,因为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什么场合讲什么话,如何做介绍、如何谈思考、如何提要求等等,都在我脑子里。可以说,这与当年我走上讲台、参加青教赛不无关系。”刘玉村讲道。
  如今浮躁的社会,练好基本功早已被有些人抛弃,而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刘玉村以板书为例,传授了自己当年在基本教学技能方面下的功夫。
  刘玉村说,自己非常重视写板书。“有很多次准备讲大课的过程中,我都会提前一天就到讲课教室,写一遍板书,然后再擦掉,留下自己能看见的印记。这样一来,既能起到提醒作用,又能提高课堂书写质量,不会出现写着写着黑板不够大,写不下的情况。”刘玉村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讲课到现在,刘玉村讲课的受欢迎程度可以用“粉丝无数”来形容。普通外科的孙烈说:“刘老师有个特点,遇到学生和他打招呼时,他从不摆架子,也不让我们称他‘刘院长’‘刘书记’,最喜欢我们称他为‘刘老师’。”
  拥有诸多第一的刘玉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是:“我是一名医师。”的确,为医为师是他不变的追求。
 
  毕明辉
  第七届市青教赛文史组一等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老师
  教师要当好“管理者”
  □本报记者 余翠平
  “2012年第七届青教赛,我得了文史组一等奖,那场比赛对我来说,意义很大。”近日,记者走进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见到了毕明辉。2012年,他还是讲师,如今已是副教授。
  巧合的是,当年记者就采访过毕明辉老师,当时他关于教育的论断,让记者印象深刻,他说,教师不能仅是“教员”,还要是“服务员”,要把学生潜在的需求发掘出来,用更好的知识形式,为他们解疑答惑。而如今,毕明辉说:“教师不能仅是‘服务员’,还要做好‘管理者’。”
  毕明辉在北大开设《20世纪西方音乐》这门课,凭借充满感染力的讲课方式,受到很多学生的好评,如今他的课堂已是500多人的大课堂了。
  “这么多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他们的音乐基础也不尽相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都有收获?我于是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好的管理者,把课堂上教学的各个过程有效衔接起来。”于是,毕明辉在2013年作为北大第一批“慕课”开发者,率先系统探索和建设音乐在线教育模式,出色的设计和高质量的品质,令他至今是该领域中的佼佼者。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北大第一音乐大课人数众多的管理问题。
  除了北大教学网,他通过500人次的微信群,以短视频为媒体,开创性使用微信群组平台授课,高效实现了大班教学很难获得的小班教学特点。微信群内的答疑解惑,同学们之间开展朋辈互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核心知识点的清晰度和深广性,在有效课堂管理的同时,都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对课堂与在线教学的有效管理,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促进了教学效率。学生会根据课程的内容,在群里进行热烈的讨论,在知识的碰撞和观点的交融里,我能发现学生困惑的地方和知识的盲点,由此在备课时,更有针对性。这样一来,就会产生良性循环,课堂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最重要的是,能在很短的时间,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让课堂升温,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
  在高校里,有些学校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而2012年那场青教赛,对毕明辉来说,让他更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拓。
  就拿毕明辉的《20世纪西方音乐》来说,常规的讲授方式是从古典音乐讲起,但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后来他调整了讲授顺序,从相对浅显、容易的流行音乐讲起,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再向古典音乐过渡,这种调整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好的教材,一定要不断对其中的知识进行修正、扩充,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实现了持续的更新和传承,我会把流行音乐、民间音乐、世界音乐、古典音乐容纳到一起,写一部更加完整的《20世纪西方音乐》。”毕明辉激动地对记者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