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6-08 作者: 来源:

  小车厢里的大爱心——北京的哥的故事
  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每天出租车司机都会穿行在大街小巷,城市的各个角落。出租车作为城市的流动名片,的哥的姐们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贴心、热情的服务擦亮了首都文明的窗口。他们将三尺小车厢当成传播文明、传递温暖、奉献爱心的大舞台,演绎了无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支敬业、文明、奉献、友爱的劳动者之歌。
 
  陈国清
  北京金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六公司
  助人为乐
  是一种信仰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我认为,如果说我有信仰,那就是助人为乐。这些年,我一直在提升自己,不做一名一心只想赚钱的的哥,得有点追求。”这就是陈国清,北京金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六公司的一名的哥,2016年获选第十届“首都十大的士英雄”。  
  陈国清是平谷人,今年50岁。“当的哥是要养家糊口,但不等于就不做公益了。”这些年,陈国清乐于助人的事情不少。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有一天清晨,天刚亮,陈国清刚刚从公司领到出租车,开到东五环附近。远远地,陈国清发现路边有人在挥手招车,在他前面的好几辆出租车当没有看见一样,呼啸而过。开近了,陈国清才发现,这是娘俩,女儿捂着肚子,很痛苦的样子,母亲心急如焚地招手。“肯定是有紧急情况,别人不管,我得管。”陈国清立即将车停下来,将母女扶进车,问清情况后,选择了最快的路线,将这对母女送到朝阳医院急诊门前。“女儿急病,妈妈去挂号,我就帮着把小姑娘抱进医院。”看见母女顺利就医后,陈国清便悄悄地走了……
  这样的事情经常上演,而让陈国清难忘的是接送亦庄的梁大妈。梁大妈儿子在美国,老两口单独住亦庄,都身患疾病,每周都要去友谊医院做理疗。“从城区到亦庄,往往会空驶,这是很多司机不愿意接的活。但我不能只想着赚钱,还得想着服务百姓,方便他们出行。”就这样,陈国清上午接梁大妈去友谊医院,下午再把梁大妈送回亦庄,这样坚持接送近一年。“你也需要养家糊口,能来接送我就很不容易了。”每次梁大妈想多给陈国清些车费,都被陈国清婉拒了。
  除了个人助人为乐,陈国清还是公司“的士共产党员车队”中的一员,平时经常参加车队的公益活动,比如免费接送建国门街道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服务,就是为他们‘接上腿,走出去’,让他们接触大自然。”陈国清说。陈国清每年还参加万寿路一家眼科医院的公益活动。这家眼科医院免费为藏族同胞做眼科手术,手术后,陈国清和车队便免费载着藏族同胞,游览天安门广场、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等景点。年底,车队和建国门街道的残障人士还会举办联欢会……
  “做人心胸要宽广,光想着赚钱不行。”陈国清经常这么说。但是,他的一位亲属起初对他参加公益活动的行为并不理解:“你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一睁眼就是份子钱,你好好开车赚钱就是了,做什么免费的公益?”但随着陈国清的坚持,他赢得了社会的赞赏。陈国清的这位亲属也改变了看法:“做人确实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好的风气,需要有人带动,我愿意做那个带动好风气的人。”陈国清说。
 
  朱华江
  北京北方创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就想听到
  “北京的哥好样的”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朱华江是北京北方创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一名司机,已经工作十年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而对朱华江来说,十年的时间让他深深喜欢上了开出租车这份工作,一句“北京的哥”让他觉得倍感亲切。“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窗口行业,每天在大街小巷上拉活挺不容易的。”但是十年过去了,这份工作给朱华江的生活中留下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可以说这份工作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更有像兄弟姐妹一般的的哥的姐的相互照应,感到生活充满了阳光。”
  每天早上朱华江都会换上干净的衣服,同时将头天清洗的座垫、靠垫重新安上,他已经养成了天天收拾打理自己和车厢的好习惯。此外,他还会注意车内的装饰,比如夏天,除了开空调外,朱华江还会选用一些淡颜色的装饰。“夏天天气炎热,乘客坐下来,这些颜色会让人凉快一些,让乘客一上车就有一个清凉、舒畅的好心情。”朱华江笑着说。
  车来车往,乘客无数,始终不变的是朱华江的工作热情与方便乘客的爱心。
  记得在2015年8月16日,朱华江通过“滴滴”平台预约了一名乘客。当乘客到达时,令朱华江有些吃惊,“乘客推着辆轮椅出来,轮椅上坐着一位年轻女子。”朱华江帮助乘客上了车,攀谈中,他得知女孩是一位来京看病的癌症患者,这次是为准备手术去医院做检查。 
  车上,患者向朱华江讲述了由于身体原因不好打车,去医院非常困难的问题。“我当场就产生了同情之心。因为我是一名党员的哥,同时也是一名父亲。看到正值大好年华的女孩患了病,我觉得我应该出手相助,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朱华江说。于是,朱华江当场向乘客承诺——以后只要是朱华江的班,他都会负责接送患者,并且是免费接送……
  于是,之后每次上医院女孩就有了“专车”接送。女孩的手术很成功,术后朱华江还专门到医院看望了她,并送去了200元钱。“钱虽然不多,但也是我尽的一片心意。当时女孩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在女孩恢复的日子里,朱华江还经常去看她。“尽管手术后的她身体很虚弱,但每当看到我时,脸上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朱华江说。“这段日子对她来说是黑暗的,但是我希望我的爱心能够陪伴她走过人生的低谷,迎来美好的未来生活。”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朱华江从不吝啬“出手”,这也感染了身边的人。一次,朱华江在的士微信群里讨论为河北的一个患病孩子募捐。这时,车上乘客的爱心一下被点燃了。“乘客下车的时候,专门额外交给我二百块钱,让我转交。乘客对我的信任,也感动了我。”爱心就这样在小小的车厢里传递着。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朱华江说,“每次帮助别人后,听到一句‘北京的哥好样的’就足够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