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6-01 作者: 来源:

  郝占军
  密云第三中学老师
  让汉语教学在边疆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王路曼
  44岁的郝占军是密云第三中学的教务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载。为了让汉语教学在边疆绽放光彩,支援新疆教学工作,2014年,他主动申请去援疆支教,并在同年8月下旬,搭乘飞机抵达了新疆和田,成为北京市第八期第一批援疆教师中的一员。
  “我们当时援疆的学校是和田县双语实验中学,我担任汉语教学工作。”说起自己的援疆经历,郝占军十分感慨。还记得刚到和田不久,郝占军就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意外崴伤了左脚。
  “意外受伤,让我非常沮丧,但却收获了援疆队友们给予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郝占军告诉记者,休息期间,也有人劝他借此回北京去,毕竟这个地方条件艰苦,援疆支教工作更辛苦,但满怀援疆热情的郝占军都婉言谢绝了,他期待在这片异域风情的土地上有所作为。
  在和田双语试验中学,汉语就像一门外语。在开始任课后,郝占军深刻地感受到,很多维族学生是不太喜欢学习汉语的,一方面学生学习热情并不高涨,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汉语教学环境和设备也有所欠缺,原有学习进度、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漏洞,“这让我的工作一开始,就变得十分艰难。”
  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的汉语发音让他十分头疼,甚至有的时候他都听不懂。“如果让学生再重复一遍,我又担心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郝占军说,发音的事只能慢慢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维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才是首要任务。
  所以每次走进课堂前,郝占军都会做足准备,以最饱满的热情站在讲台之上。但边疆的教育环境还是令人沮丧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和田地区很多家庭都不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不要说汉语,就连其他的也不能完全保证。”郝占军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作为一名教师心里的沮丧简直无以言表,但也有朋友劝他说,做好自己该做的,不愧于心就好了。
  于是,在寒假来临前的学期末考试前夕,郝占军又做了一件“特立独行”的事情。“在组织期末复习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复习,争取期末好成绩,我表彰了平时上课表现好的小组,给他们发放了奖品。而且答应学生,期末取得好成绩,我还会奖励他们,并要求学生签订《决心书》。”郝占军希望通过这样的鼓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此举当时引起了一阵非议,但郝占军依旧坚持。
  “除了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还坚守着对孩子们的承诺。”郝占军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回来的第二学期,学校给他调整了工作,但郝占军没有忘记自己说的话。利用一个休息日的下午,郝占军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打印了奖状,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些小奖品。
  看着学生们得到肯定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郝占军十分欣慰。
  当然,除了亲自任课之外,郝占军还协助学校抓好教学工作,组织好教学、教研活动等。“两个学期我听不同学科的常态课80余节,并认真给每位教师进行指导,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郝占军说。此外,他还参与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据了解,他结合实验中学的现状,协助学校高层终于完成了一份学校绩效考核系列管理办法,为学校制度建设和发展填补了空白。
  在新疆和田支教一年时间,这期间郝占军写了五万多字的“援疆日记”,不仅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记录下了那段光辉岁月的心路历程,以及援疆支教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翻看厚厚的“援疆日记”,郝占军问心无愧地表示,“这趟援疆的苦,我没白受,不管是受援单位还是我个人,都有了一定的成长与进步,这就足够了。”
 
  张永亮
  大兴区人民医院医生
  患者称赞大兴医生亚克西!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杜晓婧 文/摄
  “叮铃铃,叮铃铃……”2014年5月27日下午16时10分,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两名维吾尔族民警在普恰克其乡执行公务过程中遭可疑暴恐分子袭击,其中一人伤情严重,正在赶往医院途中。”放下电话,刚到新疆不久的大兴区人民医院援疆干部张永亮即刻安排科室工作人员调试好手术仪器,推来担架车,严阵以待,做好了抢救准备。
  16时20分,一辆警车呼啸而来,稳稳停在了急诊科的门前。车门打开,只见一名民警的头部浸在血泊中,不停地呻吟。“被推进抢救室时,该民警已经丧失了意识,处于躁动状态,在床上挣扎、翻滚,无法配合诊疗。”张永亮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迫在眉睫。越是那种情况,越不能慌乱,他一边指挥护士做血压、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一边进行查体。经检查,该民警头部皮裂伤三处,伤口活动出血并可触及颅骨骨折,右前臂骨折,张永亮立即为病人做了双重的加压包扎、止血、骨折外固定。
  血止住了,但颅内损伤情况待进一步明确,需进行头颅CT检查。但受伤民警当时躁动的情况,头颅CT根本无法进行。如果不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后期可能引发更大的危险。两难的境况下,拥有多年急诊经验的张永亮决定为民警静推安定镇静治疗,并亲自推送其到放射科检查。
  CT结果显示,该民警多发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科护士准备常规应用甘露醇静点为民警治疗,张永亮表示,该民警有硬膜外血肿,目前尚未出现脑疝,在没有做好手术准备下应用此药可能加重出血,加重病情,因此建议暂时不用。
  在与墨玉县县长和墨玉人民医院院长沟通后,张永亮建议把病人安全转往硬件设施更好的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以便其接受更好的治疗。待一切安排妥当,已经到晚上九点多了,张永亮这才知道该民警叫伊力亚·库尔班。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另一位援疆医生齐巍“接力”张永亮为伊力亚·库尔班做了开颅手术,伊力亚·库尔班才得以转危为安。如今,伊力亚·库尔班已经痊愈,继续战斗在反恐维稳一线,保卫祖国安全。
  同年8月的一天,“走投无路”的阿依古丽满怀希望地来到墨玉县人民医院就诊,“听说这里来了位北京的医生,肯定能治好我的眼睛,让我重见光明。”阿依古丽说。在此之前,阿依古丽已经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医院做了头部核磁的检查,当地医院的医生怀疑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建议转往北京的医院诊疗。
  医院的建议对阿依古丽一家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和田离北京山高路远,条件根本不允许啊。”想就此放弃治疗,但又不甘心,毕竟阿依古丽才26岁,难道以后的生命要在黑暗中度过?正当一家人绝望之际,这位“大兴医生”又给了阿依古丽希望。
  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并非神经外科专业的张永亮利用自身资源,联系到了在和田地区工作的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援疆医生,经再三沟通,阿依古丽最终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痊愈后,阿依古丽的父亲特意从村里赶到墨玉县人民医院对张永亮表示感谢。“他拉着我的手,热泪盈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说‘大兴医生,亚克西(维语很好的意思)!大兴医生,亚克西!’我也深受感动,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却得到了这么高的‘礼遇’。”张永亮说。也正是这份感动,支撑着他不遗余力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如今,虽然张永亮已经回到了原单位工作,但却继续与当地医务人员保持着联系,继续为当地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