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7-05-18
作者:
来源:
“先锋”秘籍——“工人先锋号”背后的故事
“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工人先锋号”已成为引领职工队伍的旗帜。今年“五一”期间,我市又有28个和113个单位分别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其中有一年时间荒地上拔起五座指廊的新机场工程项目部、走在新药研发路上的“先遣部队”……一个个普通的班组,是怀揣着怎样的梦想,一步步奋力登上“工人先锋号”宝座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个获得工人先锋号的班组,听他们讲述荣耀背后的故事。
全国工人先锋号
京港地铁车站维修室
过硬技术
护航乘客出行
□本报记者 盛丽
京港地铁车站维修室有213名员工,平均年龄30岁。虽然成员的年纪不大,但是工作经验却很丰富。在这个团队中,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占全员40%,具有10年及以上地铁或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的占全员10%。
说到地铁车站维修室,不少人可能会简单的理解为修理车站设备的部门。其实,他们的工作内容很广泛。“这个部门共设置9个基层管理工区,目前主要负责京港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四条地铁线路(含车站)的低压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站台门系统、门禁系统等机电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京港地铁车站维修经理司晓义介绍。
去年3月27日,车站维修员工在进行4号线动物园站巡视检查时,发现车站内重要设备——不间断电源设备(UPS)工作状态异常。“不间断电源设备主要负责站内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重要运营设备的电源供给,故障后可能会导致上述设备断电而无法向乘客提供服务,将严重影响车站的正常运营秩序。”京港地铁车站维修副经理赵青说。
面对这种情况,车站维修员工为了保证车站设备能够持续提供正常服务,工区负责人及白班员工一直在现场进行故障排查并进行现场值守,夜班同事到场后,一起进行故障处理,最终及时修复了设备故障,经过部门员工连续作战,不间断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查、监控及维修,避免了设备故障范围的扩大,为车站重要设备用电提供了优质可靠的保障。
京港地铁是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京港地铁车站维修室借鉴港铁先进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京港地铁车站维修独特的管理及工作方法。在团队管理上,结合现有人员组成情况,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建立中、长期等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及发展方向,推广“安全、质量、效率、担当”的部门文化。
在设备管理上,每年对设备工作状态及班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结合设备的运行表现,对维修策略及工作计划进行回顾及分析。在绿色技术上,应用大数据管理,建立信息模型,通过基础数据,分析机电设备能耗,实施空调节能、LED节能灯项目改造,为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节约设备用电的同时也减少碳排放。
在去年共节约电能约6.23吨标准煤,降低了运营成本。在人工成本方面,车站维修室利用先进工具,如内窥镜显示器、电池巡检仪、自动加药装置等,引进先进仪器,节省人工成本,提升设备管理效率,为地铁机电设备运营管理“绿色探索”注入高科技力量,不断实现机电设施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随着客运量增加,车站维修室针对复杂的设备维护管理情况,精心制定维修计划,细化维修程序,每年需执行维修作业8000余次。这个优秀的集体被授予“2012-2013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和“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不久前,还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全国工人先锋号
丰台区环保局大气污染监督管理科
40余天圆满完成
区平房用煤户调查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没想到我们科室能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为降低首都的大气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丰台区环保局大气污染监督管理科科长刘超说。
丰台区环保局大气污染监督管理科正式成立于2016年。成立以来,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务实创新,圆满完成了大气污染治理各项工作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大气科党员模范和青年先锋带头作用,还分别成立特别党支部和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还荣获2016-2017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有5名同志被评为党员标兵。“目前我们这个团队有19人,平均年龄33岁,为了在今年11月之前实现丰台‘无煤化’的目标,我们基本上加班不断,但是大家都特别有干劲,毕竟从采用煤炉供暖,到采用电设备供暖,这是在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而且降低环境污染,也是为北京的蓝天白云出力,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刘超说。
2016年6月30日,丰台区环保局举行“大气污染防治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打响了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青年突击队作为一支全部由80、90后组成的队伍,为打赢“无煤化”战役,每天早上8点前准时到岗、工作12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名队员都勇于担当,组织开展周例会120余次,每周分5个工作小组深入属地调研,入户了解百姓需求。
“全区的‘煤改电’主要针对的是平房住户,由于他们很久以来都习惯了用煤炉取暖,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做思想工作。繁琐又浩大的工作量全压在了我们的团队身上,但我们必须冲锋在大气污染防治第一线。 ”刘超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2016年丰台区完成2.4万户的“煤改电”任务,完成四环路内煤改清洁能源1万余户,超额完成2016年年度任务。
丰台区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青年突击队还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煤改电”政策宣讲活动60余场;制作6部flash动画宣传片,在全市公交、地铁、楼宇等移动传媒进行滚动播放……刘超说,为确保在两年内完成7万户平房居民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大气科全体成员以“5+2”,“白加黑”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用脚步丈量距离,白天进社区、下村头道岔,晚上整理、汇总数据;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历时40余天圆满完成了全区平房用煤户调查摸排工作。我们用毅力迎接挑战,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煤改电政策制定、电采暖设备招标工作;我们7天组织9批次30多人到20多个省市进行设备厂家考察,把真正好的电采暖设备展现在百姓面前,也为任务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2016年,丰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同比下降9.2%,实现煤改清洁能源3.3万户,是前3年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