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5-11 作者: 来源:

  李银环
  特殊的老师 特殊的妈妈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2017年5月2日下午,在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8年级2班的教室里,该校女老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八大代表李银环正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变着花样儿将手里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成不同的造型,并轻轻拉过一名学生右手的食指,放在橡皮泥上,鼓励这名有自闭症的学生自己动手。
  “看看老师捏的像什么?来,你也捏捏试试。”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李银环用话剧般夸张的表情、话语、动作,不停地为眼前的学生进行表演,但在七八分钟内,这名学生正常的左手,却始终垂在腿边不肯提起。不过这些并未影响李银环,因为这次这名学生至少没有拒绝让自己的小手指触摸到李银环掌心中的橡皮泥,这已让从事了29年特殊教育的李银环感到高兴了。
  李银环所在的学校,是通州区唯一一所专门招收智障、脑瘫、自闭症及多重残疾学生住宿制的特殊教育学校。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名脑瘫的大男孩正躺在松软的训练垫上进行锻炼,并自豪地对李银环说:“我能自己穿袜子了,但还不能自己穿鞋。”“好样的,你真棒!”李银环说。
  1988年,李银环从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通州培智学校,成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这里的孩子身患不同的残疾,有的是智障,有的是听障,有的多重残障。白天要给孩子们上课,晚上还要和孩子们在一个房间住宿。记者注意到,这里学生睡的不是单人床,而是大通铺。原来最开始时有的学生睡单人床时,会掉到地上。所以为了保障孩子安全,就改成了大通铺。另外每间宿舍都有一位老师整夜看护孩子。“在培智学校当老师真的很累心,既要当老师,又要当孩子妈。这个妈可不是好当的,首先要对孩子负责,还要有耐心。 ”李银环说。
  李银环曾教过一个5岁重度智障的孩子。孩子刚来时,每天都要尿湿裤子好几回,屎拉在裤子里好几次。每一次,李银环都把他湿漉漉、臭烘烘的裤子脱下来洗,并用温水把他洗得干干净净。为了不让孩子得湿疹,李银环先给他抹爽身粉,再换上干净的衣裤。为了训练他上厕所的能力,李银环每节课的课前、课后都要带他去厕所,教他解裤子、蹲坑。一开始他不配合,躺在厕所的地上又哭又闹、又抓又咬,我就抱着他,哄着他,一次次,一遍遍,从不厌烦,半年以后,这个孩子终于能自己上厕所了。正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细心的照顾,让李银环慢慢走近孩子们心中,成为心里最亲爱的“妈妈”。
  在培智学校里,有些孩子因病而控制能力差,李银环就特别注意,不让这些孩子伤到别人和自伤。一次一个比李银环高半头的男孩发脾气,为了别的孩子不受伤,李银环去拦。虽然别的孩子安然无恙,但男孩为了发泄情绪,抓住李银环的手,使劲用大拇指的指甲往李银环的手背骨头缝里抠,伴随钻心的疼痛,血当时就流出来了。“我们的老师很多都被孩子打过,但我们从不责怪孩子。”李银环说。
  李银环在培智学校既当老师又当妈。但对自己唯一的女儿,她感到亏欠太多。在孩子的记忆中,自己参加工作前,妈妈唯一一次带她去玩的就是逛通州家门口一个不花钱的小公园。李银环每月的工资并不多,她的家庭属于工薪阶层,但为了让更多老师留在培智学校,她把自己的优秀教师奖金10万元全都拿出来,捐给学校做基金。
  李银环干一行,爱一行。为此,她先后进行了多项市、区课题研究,共有几十多篇论文获奖,并先后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还被评为第三届“百位优秀母亲”。 如今,李银环依然坚守在教学的讲台上,继续用母爱为特殊的孩子点亮人生前行的路。
 
  孙晓兰
  “宏志妈妈”18年
  助千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 边磊
  孙晓兰是北京人,河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工作,现在是东城区崇外街道崇东社区的一名党员。她退休后开始主动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旁听学习,并专注于对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在18年间,由她主持的这项工作帮助了近千名学生完成学业。
  1998年,当时孙晓兰的美籍华人朋友王名伟从中央电视台卫星节目中看到有关宏志班的报道,给孙晓兰打来电话,表示想和孙晓兰一起做帮助学生的事。孙晓兰从114电话查询台问到广渠门中学的电话,并与分管宏志班工作的副校长刘燕生取得了联系。之后又专门跑到学校,向刘校长和宏志班班主任高老师了解宏志班的情况。得知了宏志班对每位学生免收学费和住宿费,学校提供早餐和中午饭,而晚饭由学生自己解决。
  孙晓兰询问一位女同学李智宾如何解决晚饭,女同学回答说:“中午吃饭,菜是限量的,但主食不限量,我们就带两个馒头晚上吃。”“那菜呢”,孙晓兰接着问。女同学回答说:“有馒头就可以了,不用吃菜。”
  孙晓兰听后很震惊,也很心酸。因为广渠门中学从地理位置来说位于北京市中心,居然有学生吃晚饭有困难。经和老师商量后,孙晓兰及友人决定给每位学生每天3元的伙食补助,一个月30天就是90元,每位学生再给10元的卫生费,这样每人每月100元。高三每人每天一袋牛奶。这样合计每位学生从高一入学到高三毕业需要3900元。孙晓兰与王名伟先生就开始各帮助一名学生,同时,王先生在美国的一些朋友也分别帮助班里的其他同学,使得每位同学都得到了帮助。对于补助费用,他们采取的方法是直接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也是从那时起,孙晓兰开始联系她的国内外朋友,组成一个助学亲友团,由她主持工作,一直延续至今。在18年的助学工作中,有广渠门中学、大兴魏善庄中学、北京宏志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近千名学生接受帮助,发出的助学金已有数百万元。她先后被广渠门中学聘请为“宏志妈妈”,被北京宏志中学聘请为宏志学子“人生导师”,被北京市大峪中学聘请为“德育教师”。她还被评为崇东社区“身边好人”,被授予崇东社区“爱心大使”称号。
  当年,曾有一位同学给孙晓兰写信说:“我们家盖房,借了别人2万元钱,到现在还没有还。”孙晓兰告诉这位同学说:“我们给你的钱,不是扶贫,是帮助你上学。你们家脱贫,要靠你完成学业,有了工作挣了钱去还账,过上好的生活。”孙晓兰把这个道理告诉了全班同学,以后每接触一个新班时,孙晓兰都会在黑板上写“助学”两个字,并说明道理,同学们都欣然接受。
  孙晓兰给学生们讲中国文化的儒、释、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以德相报。这些学生中,有很多人在上大学时或工作以后,拿到奖学金、实习费、工资、家教费、士兵津贴费,都会拿出一部分交给孙晓兰,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弟弟妹妹。至今已有几十名同学合计拿出几万元,用于帮助地震后四川北川中学的十几名学生上大学,其中有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学生以及身体残疾安装假肢的学生都得到了帮助。
  孙晓兰还专程来到北川中学,把助学金交给学生,并告诉他们,这些哥哥姐姐以前接受过我们的帮助,现在有点能力来帮助你们。北川的学生们对孙晓兰说:阿姨,以后我们也会这样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孙晓兰感染下,儿子卢睿也加入到奉献爱心的队伍中。卢睿在出国留学期间,用自己打工挣的钱也帮助了宏志班的4名学生。他前后8次到四川北川中学义务支教,与这些学生结下了手足之情。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