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5-04 作者: 来源:

  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
  1954年1月13日,胡耀林等18名团员青年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举起了第一面青年突击队大旗。之后,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建工、市政以及其它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60多年过去了,“青年突击队”依然是许多工地上最抢眼的旗帜。新一代青年突击队队员用青春书写人生,用成绩证明担当,他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旗,让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光,在首都建设中贡献着青年力量!
 
  王恒青年突击队
  安置房项目
  建设的主力军
  □本报记者 杨琳琳
  北京城建集团王恒青年突击队组建于2015年8月,是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安置房项目施工建设主力军,有突击队员41人,这是一个富有活力、善打硬仗的年轻团队。经过中国国学中心、国家体育场、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重点工程建设的磨练,这支突击队逐渐成长起来,他们有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项目负责总面积17.7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工程,为确保阶段性施工生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王恒青年突击队以“项目队旗红、队员做先锋”为载体开展了劳动竞赛和业务比拼活动。2016年4月开工伊始,王恒突击队队员仅用20天即高标准率先完成1900平方米办公区、生活区建设,在业主同期招标的四个标段中率先实现入住;2016年底,突击队员发挥能干巧干的施工管理经验,率先实现正负零以下结构封顶。
  2016年7月,项目在塔吊基础施工时遇到流沙层。此前的施工项目中曾遇见过流沙层,于是队长王恒与工程部长尤峰带领工人按传统施工方法连续奋战了两天,谁知流沙始终无法成型,这让大家犯了难。这步无法完成的话,下一步就无法进行,甚至会拖累整个施工进度。之后,突击队的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情况,并多次与集团专家进行论证和计算实验,最终决定采用“沉箱法”工艺进行施工。当塔吊基础浇筑顺利完成时,突击队员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们知道在今后的施工中,还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等着他们,但他们相信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2016年11月,突击队第一次应用新型模板体系——铝模板施工。为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总工程师李铁兵赴厂家蹲点督导加工制作,组织工人到厂家进行组拼培训。仅一栋楼的铝模板数量就多达13000多个,再加上数以万计的辅助构件,因此初期组装困难重重。突击队员们带领工人们从零做起,琢磨钻研,对大量的模块和构件进行编号和预拼装,在短期内就实现了铝模板施工的大面积展开,施工效果也得到了专家高度认可。
  此外,为了确保工期进度,盯住施工安全,队长王恒、安全总监路洪秀从开工起就始终坚守在工程现场,对四个施工区域进行统筹安排。白天处理各项内外沟通协调工作,晚上奔走在近28000平方米的作业面上,认真细致地关注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在团队力量的感召下,全体突击队员敬业耕耘,爱岗如家,也为这个工地大家庭群策群力,共同营造和谐温暖的团队氛围。通过精心的组织和策划,项目积极开展户外拓展训练、交流座谈、节日联欢、慰问帮扶、专业培训等活动,用热情洋溢的参与精神,筑起坚实的思想文化阵线。
 
  通燕高速景观提升青年突击队
  巧手装扮
  高速路景观
  □本报记者 白莹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暴雨连连,你是否注意到,在通燕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地里,有这样一群身穿反光背心的工人在忙碌着,他们就是首发生态公司通燕高速景观提升青年突击队的绿化养护工师傅们。高速路两侧的每一片绿色,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呵护。
      这不,近些天,他们依然在通燕高速公路上忙碌着。4月28日,在春天的通燕高速公路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往来穿梭,公路绿化养护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我们最辉煌的时候有100多名队员呢。”队长孙盛年说。这支绿化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13年,如今核心队员有5人。目前,该队承担着通燕高速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早上7点开工,晚上7点下班,这是工作的常态。有时候,赶上树苗进场,他们就得加班赶工。孙盛年解释,“因为通燕高速不像我们以前做过的项目,多是未开通的封闭路段,而是已经通车的高速路,所以,树苗进场的时间并不能够固定,完全没有自主权。只能等高峰时间过后,才能安排。”
  “您好,请您帮忙上午9:30到10:00,把路导改出来,我们需要把树苗拉进来。”“您好,请问,通燕高速某路段地下有没有电线,我们要在这里栽树。”……各种不确定性,又给施工进度提出了挑战。为了保证如期完工,队里主管协调的队员每天都需要到处跑,手机电话铃声不断。
  队长孙盛年告诉记者,目前,开工已经近一个月了,预计6月前,通燕高速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能够如期完工。
  “除了栽苗,绿化修剪也是我们队里工作的‘重头戏’。”孙盛年说,每到4月,草木开始了新一轮生长期,绿化队也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苦最累的阶段。由于草木疯长,队员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打草一次。
  修剪队野外工作条件的艰苦,一般人难以想象。一次,公司经理到作业现场慰问,站在满脸污垢的队员面前愣是没认出对方,随后从嘶哑的搭话里也没辨别出来,直到队员急了,把脸擦净,才叫出他的名字……
  再过一段时间,气温升高了,浇灌公路上的绿化苗木也将提上日程。“白天气温太高,怕灼伤植物,我们只能利用早晚的时间进行灌溉,给公路绿化苗木浇水‘解渴’。”孙盛年说。
  为了高速公路环境更优美,队员们总有干不完的活,常年以路为伴,这样的日子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在他们的巧手妆扮下,沿路草坪整齐如毯,绿意盎然,花儿竞相绽放,每个景观造型各异,有球状,有扇形,变化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一路望去,路与花草融为一体,仿佛一幅展开的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