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7-05-04
作者:
来源:
王晔青年突击队
团结克服困难 本事自由疯长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不管是不是自己主管范围内的事儿,只要在工地发现问题,就要立刻召集处理,快速解决。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二公司大兴东环路工程项目部内,王晔青年突击队又为自己树立了新规,提升要求,所有工作全员责任制。
“年轻人接受能力强,但是整体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现在这个方式,改变了过去只把自己手头的事儿做完就行了的办法,每个人都得有整体意识。”项目部总工曹江华说。
这不,上午在巡视工地时,一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发现有一根10千伏电缆裸露在外,马上通知安全负责人,并将所有相关人员叫到现场,商量解决办法。
王晔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13年,那年王晔33岁。当时项目部承建位于黄村的滨河街工程,清理一条盖板河的道路。河在路下,与路同宽,修理河道只能断路施工。道路两旁商户林立,一修河道没了行人也没了买卖。这下商户不干了,想方设法阻止项目部施工。
这是王晔青年突击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怎么办?等!
大家安排好时间,每天等商户休息,再开始施工。11点、1点、3点、4点……开始施工的时间越来越晚,因为商户发现突击队每天夜间施工,也安排了人员轮流蹲守,阻止施工……一共五个月的工期,与商户打“游击”打了三个月,大家同心协力,最后还提前十几天保质保量完工了。
工程完成后,河道畅通了,商户享受到了下水通畅的便利后,也与项目部取得了和解。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想方设法,特别团结,这也算我们突击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吧。”王晔说。
有了这样的磨合过程,突击队的成员之间日益默契起来。团结是首位,业务上也要严格要求。王晔要求所有成员在工作经验上向老同志学习,同时发挥年轻员工脑子好的优势。在考证、电脑应用上对队员有要求,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项目部也进行轮岗。
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年轻人犹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起来。
任艳昌是青年突击队的队员,最初他在111国道项目负责材料工作,后来在东环项目做工程计划,现在又在这一项目做预算工作,已经成为了复合型人才。
2014年参加工作的邢畅,开始在项目办公室,一年多后就到公司组织人事部工作。
同样是2014年参加工作的石雅婻,开始做经营搞预算,今年已经能够独自挑起一个项目的经营、预算、结算工作,如果有个小项目,担任项目总工也是有能力的。
还有李伯龙,开始在安全口干了一段时间,半年后调到生产口,现在在修的这条道路有一半由他负责。
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青年突击队里就像扎根于养分充足的土壤,迅速地成长、壮大,几年的时间后就可以独当一面。
现在,王晔青年突击队共有队员15人,其中党员4人、团员8人,大专以上学历15人。项目部35周岁以下领导班子成员1人,获得一级建造师证书。青年突击队队长王晔曾荣获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的“2016年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王晔青年突击队所在的项目部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先后完成滨河街工程、温榆河工程、兴业立交改造工程、天堂河改造工程四个施工项目,并全部验收合格,完成对内对外结算,并经公司审计部审计通过。几个项目在完成上缴与公司签约指标后,都有较大盈利,取得了人才与效益的双丰收。
张海松青年突击队
依靠创新 解决施工大难题
□本报记者 崔欣
别看住总集团张海松青年突击队仅成立了4年,60名队员的平均年龄才33岁,可他们是北方第一个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域中使用全装配式剪力墙建造高层住宅楼,并实现了檐高达79.85米,创造了当时产业化住宅建设的新高度。
“其实,所谓的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就是实现住宅产业化,也就是在工厂加工预制构件,在楼体地面建造三层以上后,再使用加工后的预制构件进行安装。”突击队主任工程师刘涛向记者解释起了这些专用名词。说起那栋最高的全装配式住宅,刘涛表示,“建造时,真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他回忆说,突击队建立后,承接了回龙观金域华府一期、二期产业化住宅工程。尤其在百子湾公租房工程中,三层以上的结构、装修为全装配式施工做法,整体装配率达到了65%,突击队开始尝试新的施工工艺和创新做法。“要说安装时遇到的困难,可真是不少。汽车在安装过程中,全部是机器流水线操作,精度要求非常高。对于使用构件的精度,加工厂基本可以保证。但构件需要施工方在现场进行拼装,因此在精度方面就给施工过程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刘涛特意举了一个安装竖向构件——墙体的例子。“为了保证安装的精确度,我们需要放线。传统放线就是在平面上把各种界线画出来,可安装构件就必须把墙体的边线也画出来,还有墙体洞的边线、两墙之间连接点的边线都需要画,以确保安装时的精确度。此外,还要进行墙体的高度控制。因为墙体不是直接架在顶板上,还有两公分的缝隙需要以后注泥浆封闭。开始时,我们是用垫片来控制。可垫片的厚度是相同的,不能实现误差的灵活控制。为此,我们研发出新办法——先预埋套筒,然后将螺母拧进套筒,用螺母上的丝扣来控制墙体标高,这样甚至能控制到零点几毫米。”
为什么这个突击队的队员们创新意识如此强?这与那位被称为住宅产业化施工领域资深专家的队长张海松分不开。在突击队承接回龙观金域华府工程时,张海松不但研制出一项获得国家级专利——解决了钢筋与构件之间误差的钢筋定位钢板,还在预制构件现浇节点防漏浆控制上,想出了PC构件留置砌口的方法,解决了施工漏浆的大问题,并在北京市乃至其他省市得到全面推广。说到钢筋定位钢板这项专利,张海松解释道,在施工中,下层墙体的钢筋需要伸入上层墙体底部的套筒中,这就要求底层钢筋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必须准确。钢筋定位钢板就是在钢板上打眼儿,然后焊一些套筒,用钢板上的眼来套底层的钢筋,以便调整钢筋的位置,上一层的预制构件连接底层钢筋的位置就准确了。“说明白了就是用钢板检测和调整钢筋的误差。”张海松说,突击队不光完成了这项工程,他还从中总结出住宅产业化全套施工解决方案。
如今,张海松突击队承建的百子湾公租房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在这里,他们又在施工安全上搞起了创新。突击队里的生产经理助理李忠珲提起安全创新是如数家珍。他说,工程前期,突击队推进了新的矩阵式管理,并把安全宣传做到了现场的井盖上,研发新的安全管理系统,让现场管理网络化、智能化;在管理方式上,推陈出新,优化安全三会制度,让全员安全意识落地生根,坚持每天十分钟、安全意识贯穿一整天;在冬施测温管理中,利用微信平台,随时上传数据、图片,让测温数据管理更有效、更准确,该方法得到朝阳质量监督站的高度评价。该工程场地狭小,变化较多,根据此特点,突击队引进集装箱,将现场库房、实验室、养护室、木工加工棚变为可移动式,大大解决了场地问题,并提高周转率,降低施工成本。针对目前大气污染问题,突击队也积极想办法,引进扬尘检测系统和雾炮机、扫地洒水车等降尘设备,时时掌握现场PM2.5数据,确保各项降尘措施有效。
务实、创新、精细、阳光,是张海松突击队最显著的特点。这支突击队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基础,以高执行力为准则,迎接着各种困难与挑战。突击队曾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及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队长张海松两次被授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