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7-04-27
作者:
来源:
王薇
北京住总北宇物业城市副中心项目部经理
搞好后勤保障成就感十足
□本报记者 孙艳
“我们要凭借住总人的意志、力量和智慧,创造历史、追求艺术、雕琢精品,交出政府满意的‘里程碑’工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总精挑细选的建筑人员正在人大、政协办公楼两个项目开展劳动竞赛。
作为后勤保障部门,项目部的物业公司拿出了最大干劲,为参建者解决后顾之忧,“虽不是参建者,但我们是取得好成绩的有力后盾,任务同样艰巨。”北京住总北宇物业城市副中心项目部经理王薇就是全力以赴带队的那个人。
“秩序部做好每日各处物业陌生人员、车辆的来访记录,加大现场指挥部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夜班巡逻力度;会议服务人员加强培训,注意仪容仪表礼貌礼仪;保洁人员注意卫生死角,加大办公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频率”……每一次接到接待任务,王薇都会不厌其烦的强调着。“尽管平时大家各项工作保持得不错,但我们仍要拿出最大的干劲儿,确保每次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
住总北宇物业城市副中心项目部是2015年11月9日成立的,至今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承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食堂等,共计约4.5万平方米物业面积,为参建干部职工500余人,提供内容涵盖秩序维护、环境保洁、公共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会议服务、餐饮服务等多个范畴的后勤保障服务。
在项目经理王薇的带领下,大家同心协力有效地确保了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参建者排除后顾之忧。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团队,经过一年的发展和壮大,已经从五人发展成为百人,大家吃住都在项目。好的项目需要一个优秀的带头人,项目经理王薇就是这样一个让大家伸大拇指的带头人。
一年365天,她有360天都奉献给了项目。从项目成立初就跟大家同吃同住,大家对她都很了解,每个人都能听出她的脚步声,她的步子很快,很急,却透露出一种坚持……
为保证指挥部人员的就餐质量,项目经理王薇要求全程监控。除了常规的荤素搭配,粗细粮结合,以及各种节日的风俗习惯外,着重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指挥部各类人员的喜好来调整膳食的品种和风味。她在大家用餐过程中会留意每个人的饮食禁忌,做到及时提醒。
指挥部有位王师傅已经五十多岁了,今年的体检胆固醇偏高,可他又偏爱吃炒肝,每次都是在北宇物业这个团队人员的监督下少吃一点,早餐的鸡蛋,服务员也会提醒少吃蛋黄。王师傅经常“委屈”地说在家吃饭就被看着,到单位也不自由。
话虽这么说,但是王师傅心里美滋滋的。“这个酥饼含糖您少吃一点”、“这个杭椒牛柳是辣的,您怕辣”……在项目经理的提醒下,餐厅服务员牢记着每位在指挥部工作的同志的喜好。
不仅如此,食堂也会定期推出一些小龙虾、麻辣烫、麻辣香锅等美味菜品,给远离市区、不常回家的同志们来解解馋。厨师们闲暇时间也总是坐在一起讨论着新的菜式和花样主食,力求让辛苦在一线的人员能吃的满意、吃的舒心、吃的放心。
转眼间,北京住总北宇物业服务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部已经成立一年多了。地勘、打桩、基础、垫层、正负零、封顶……看着工地一天一个样儿,大家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当中,但在王薇的带领下全体员工用自己贴心、细致、周到、热忱的服务,为指挥部全体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毫无顾虑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如潮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洪流中。
姚建国
北京市政集团城市副中心项目部常务副经理
“老市政”遭遇新挑战
□本报记者 白莹
“不管什么工程,如果干不好,心里就不踏实。”这是有着36年一线施工管理经验的姚建国最深的感受。1980年参加市政工作的姚建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市政”,身边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姚工”。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他却遇到了新挑战。
用他的话说,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意义重大。这是一项政治工程,施工各方面标准高、要求严,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他个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姚建国主要负责前期所有临时道路施工,保证各参建单位顺利进场。
作为项目常务副经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市政”再次展现出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特别是为了保证北京城市副中心临时道路的“高标准”建设,他带领百余名管理人员展开了一次次攻坚战。目前,最后一条临时路施工已胜利接近尾声。
“别看叫它临时路,但是建设标准比一般城市道路还要高。就拿混凝土密实度来说,临时路要达到98%,一般城市道路也只有95%或96%”,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姚建国介绍说,每一条临时路正式修建之前都要先做一段试验路段,打好样板,采集技术数据,试验成功以后才组织进行整个路段施工。
施工过程中,尽管工期紧张,设计变更频繁,但是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流程都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规矩矩”地向前推进,不能出现丝毫差池,既要抢进度、稳推进、保工期,又要讲规范、重质量、提形象。
“前不久,北京城市副中心搞起了劳动竞赛,我就和团队一起琢磨怎么攻克难关。”姚建国说,为此,他和项目团队一面全力做好工序优化、人机物料组织,一面加强现场过程控制、提升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微创新、小窍门等手段让施工建设事半功倍。
他给记者举例道,为确保临时路路面质量,施工中选择应用了高端监测设备综合检测仪;为缩短道路水稳养护周期,提高施工速度,巧妙采取了双层水稳同时养护的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文明施工水平,项目专门出台了管理办法,成立了“文施”小分队,对施工区域进行实时保养的同时,还对周边社会道路进行清扫、洒水。“施工区绿化也已经着手了,前几天撒下的草籽,现在都冒头了。”姚建国说。
姚建国坦言,干施工是件苦差事。现在,许多年轻人刚到项目会觉得苦、觉得累,有人甚至想打退堂鼓。这些都可以理解。所以,他很少和那些小年轻发脾气,哪怕是他们在工作中犯了一些小错误。姚建国更愿意慢慢地去引导,把好坏、利弊向他们讲清楚,尽量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这帮年轻的孩子做好榜样。他说:“我女儿今年25岁,和项目上的那群小年轻差不多大。”
36年间,姚工从基层一线施工员、技术员干起,当过工区队长、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以及分公司的负责人。一路走来,参建的大小工程不计其数,项目类型无所不含,从道路、桥梁、高速工程,再到地铁、水厂、综合管线,几乎所有类别的市政施工都跳不出他的工作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