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7-04-20
作者:
来源:
技能勇争第一
助推协同发展
——访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2016年12月,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拉开帷幕。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08名选手分别参加了加工中心操作工(四轴)、焊工、汽车维修工、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天气预报员、维修电工6个比赛项目的冠军角逐。这是三地职工首次同场赛技能,为三地的广大职工提高技能、交流技艺、展示本领和才华搭建了一个平台,这无疑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助推。
郭思东
数控加工中心(四轴)比赛冠军
比赛是提升
技能水平最快的方式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我大专读的是数控技术,毕业后来到航天三院159厂,成为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工,如今已经5年了。没想到,在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加工中心(四轴)的比赛中,我拿到了冠军,这对我是很大的激励。”郭思东对记者说。
今年26岁的郭思东也曾在刚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学校里理论知识学得多,实操方面的经验严重不足。就拿加工材料来说吧,在学校时我们主要使用铝合金、钢件、不锈钢等材料,可是工作后,接触最多的是钛合金。由于对钛合金的加工特性不了解,实操起来就很难。还好工厂里有师傅带我,我跟着师傅一点点了解和学习钛合金的特性和加工方法。”
钛合金的硬度比较低,加工起来容易粘刀,对刀具的磨损较严重,于是郭思东选用专门加工钛合金的刀具,调低转速,加大进给量。这样既减少了对刀具的磨损,又保持了良好的切削状态。
“以前在学校时,我们主要操作的是小型数控机床,可是工作操作的都是大型数控机床。因此平时经常要对大型焊接零件进行局部加工,大型焊接零件有多大呢?大的长七八米,重一二吨,小的也要有1000多斤。由于焊接零件外部很不规则,也不平整,在操作的过程中,装夹和找正是最难的。”在跟着师傅学了一些实操方法后,郭思东用吊车将焊接零件放到机床上,然后用千斤顶不断调整焊接零件的位置,找正精度一般要在0.2-0.5毫米之间,有时候光找正就得两天多。
在实操时,郭思东常常将一些小技巧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操作时查找。“有一次,在加工时我需要进行变刀长加工,这该怎么操作呢?于是我查看了操作说明书,把实操中用到的小指令记录了下来,以后直接翻笔记本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我的笔记本越来越多,实操起来也越来越顺手。”郭思东笑着说。
郭思东平时操作的都是五轴机床,京津冀技能比赛考的却是四轴机床。这之前,郭思东和四轴机床的接触并不多,在备考的过程中,单位专门请了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集中指导。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郭思东了解了四轴机床方方面面的知识与应用。最终的比赛中,凭借着出色的实操能力,郭思东一举夺得了冠军。“对四轴机床的熟悉和应用,反过来促进了我对五轴机床的了解和实操,对我平时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觉得,比赛是提升技术水平最快的方式,因为大家都不想在比赛中被淘汰,就得使出全部力量去拼搏。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技能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希望京津冀技能大赛能一直举办下去;在这个开阔的平台上,京津冀的技能人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田树亮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比赛冠军
通过比赛
找到努力方向
□本报记者 刘欣欣
关于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比赛,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训教学研究室高级软件设计员田树亮是从公司行政部发来的一封邮件中得知这个消息的。
得到这个消息后,田树亮想起了上次参加天津市软件大赛的比赛。那次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二名。“当时,我心里就暗自起劲儿,想着这次参加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定要取得第一名。”田树亮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说道。
田树亮是天津人,曾在北京工作六年。随着家里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孩子又小,他最终决定回老家发展。于是,他在2016年5月入职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获得第一名了,真的很不错,有五一劳动奖章拿,听说还有物质奖励,这下组装个台式机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田树亮说,他把自己希望在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冠军的想法跟母亲讲了。母亲却说:“哎呦,别吹了,京津冀这么多人,第一名有你嘛事儿。”但在听说第一名有可能被评为劳模后,母亲转变了态度开始鼓励他:“那你要好好干啊。”
他从自家床下把大学时的书籍找了出来,《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准备临时抱佛脚,把快忘了的理论知识捡起来。
2016年12月10日,比赛当天的情景田树亮还记得很清楚。“比赛分两场,上下午各一场,我去的挺早,先熟悉了下场地。比赛现场大气、干净,房间的墙上有很多海报,都是之前各种软件大赛参赛队员和开幕式的照片。”
上午的比赛很快结束了。中午时,选手们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吃饭,大家都身着队服,很好辨认。田树亮吃完饭,坐在那儿听大家聊天,才知道参赛选手真是卧虎藏龙,有大学老师,有研究所的,还有很多知名公司的员工。“当时就想,大家都好厉害,要想达成所愿,下午的考试可一定要加油。”田树亮回忆说。
下午的考试总共三个小时,考察内容是十道编程题。“哈哈,早知道那天中午就不喝那么多水了。这拼的不仅是计算机能力,还拼的是膀胱的能力啊。”田树亮笑着说。那天他忍不住去了两趟厕所,耽误了时间,他只得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当天临睡前,他打开微信看到比赛成绩出来了,他得了第一名。
“作为一名公司的普通员工,能参加这种比赛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机会。”田树亮认真地说,“感谢大赛的组织者的辛劳付出,感谢公司各级领导给予我这次参赛机会。实践出真知,通过本次比赛,也恰恰暴露出了自己在技术方面还需要补足的地方,这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