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4-20 作者: 来源:

  翟利龙
  焊工比赛冠军
  比赛就是他的磨刀石
  □本报记者 王路曼
  29岁的翟利龙是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别看年纪轻轻,他参加工作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在去年举办的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他还获得了焊工比赛的第一名。“参加比赛拿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生产当中。”翟利龙告诉记者,他十分热衷于参加职工技能大赛,比赛就如同磨刀石一般,让他的焊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说起自己的履历,翟利龙笑着说,他跟所有的车间工人一样,没有太多精彩的故事,从学校毕业到企业上班,一路看似顺风顺水。“印象深刻的就是刚到企业时,车间里一对一传帮带的传统,让我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技术。”翟利龙告诉记者,师傅手把手教再加上企业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学习,让他这名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迅速成长了起来。
  因为性格要强,翟利龙总是喜欢主动去学习新技术,“工作中有不懂的就问师傅,回到家一有空就埋头看书。”这样的生活在翟利龙身上就是最日常的生活。翟利龙好学习、善积累、勤总结,在业余时间他又利用各种渠道弥补自己理论上的不足。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让他逐渐羽翼丰满。据了解,从参加工作至今,翟利龙承担特种材质、特种结构的焊接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持证项目也从最初的2项发展到现在的13项,焊接合格率均排在公司全体焊工的最前列。
  近年来,翟利龙开始热衷于参加各种职工技能大赛,从企业层面的、区县级别的,再到全市乃至跨省市的比赛,他都积极报名参加。“其实比赛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翟利龙觉得,“这就跟当兵打仗一样,只有多上战场,才能有更多收获。”
  翟利龙认为,所有的技术都是与时俱进的,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打开局限的视角,才能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我发现,企业中相对固定的作业流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局限的。通过技能大赛,我可以跟对手们学习到许多新技术,这些技术在原有的作业流程中非常受用。”翟利龙给记者举例,用气保焊的方式焊接133管,通常采用打底、盖面两道程序即可。但在比赛中,翟利龙发现,有选手采用三道程序的焊接方法。“增加了一道填充工序,焊接133管的效果变得更好了,不仅内部质量更高,外观看起来也好看。”翟利龙把新的焊接方式带回了工作岗位,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在比赛中与其他选手相互交流和学习,翟利龙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翟利龙笑着说,“比赛中我们是对手,但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就是朋友和伙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余年的岗位历练让翟利龙成为了公司焊接方面的中流砥柱。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翟利龙还参与了公司多项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如8020高合金材料的焊接、重大国产化装备高循换热器关键部位的焊接、重点产品废热锅炉的焊接等,他还带领组员针对特殊产品、特殊结构、特殊材料进行工艺技术创新,设计制造出了焊接专用工装,摸索出了一套特色焊接操作方法,圆满地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的焊接任务。
  十几年弹指一挥间,翟利龙凭借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精湛的焊接技术为企业做出了无数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他自己谱写了一曲高亢的青春壮歌。翟利龙相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舞台上,他将会继续成长,用汗水书写自己的青春。
 
  张立霞
  天气预报员比赛冠军
  每一次预报都是一次考试
  □本报记者 白莹
  说起天气预报,人们平时熟悉的是电视荧屏上播报天气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但在他们身后有着成千上万气象预报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常年坚守在观测点,认真分析、研究各种数据,为方便人们生活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识云观天”。33岁的张立霞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是石家庄市气象局一名天气预报员。
  2015年6月,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7月,荣获河北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12月,在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天气预报员决赛中荣获第一名。
  明天天气怎么样?要不要带雨伞?看似简单的一条天气预报,背后却凝结着气象科学飞速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天气预报员长年累月积累的丰富经验学识。
  张立霞说,每天短短几句话的天气预报,是卫星、雷达、超级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观测和运算的成果,也需要预报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对数值预报进行科学修正,最终呈现出尽可能精确的预报成果。
  张立霞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查看天气实况数据是否齐全,桌前的两个显示屏分别显示的是雷电定位显示监测系统、强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卫星云图、各区县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每隔几分钟,屏幕上的资料就会更新一次。
  “我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实时监测到的降水、雷电、风力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未来数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张立霞介绍,短时预报一般在每天的4时、6时、10时、14时、16时各发布一次,遇到突发天气情况时,还要随时发布未来2小时内的天气预警信息。“遇到强对流天气时,除了上厕所、吃饭,其余时间都是在高度紧张地盯着显示屏,生怕错过重要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是一道数学题+语文题。”张立霞告诉记者。在她的描述中,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和医生差不多。每天,当值预报员都要组织多次会商。其间,数十张图表如病人的X光片般,挂在墙上或显示在电子屏幕上,经受预报员们的反复对比与激烈讨论。图上,显示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整个亚洲地区的天气系统演变,高压、低压在什么部位,吹的什么风,风的变化过程等。这些信息,来自于一个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全球所有城市的天气预报,都基于这一系统。
  说起比赛,张立霞说自己并没有感到怎么紧张,因为她把每一次预报都当作一次考试。赛前,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就可以了,放松是最重要的。赛中,能够直接跟北京、天津选手交流切磋,这样的学习机会让她很珍惜。“倒是赛完,儿子的一句话,让我挺不是滋味的。他说,‘妈妈你得了第一名,是不是就不用上班,可以陪我了?’”张立霞说。     
  因为,张立霞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0年。从前一天早晨8时直到第二天早晨8时,值夜班对天气预报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在张立霞生完孩子后,她也从未请过假。到值班时,就带儿子和婆婆一起住到宿舍里,直到儿子一岁多,这种“拖家带口”一起值班的情况才结束。
  张立霞说,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预报员做久了,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她更关注出现了偏差的预报,找到原因,以后提高。“大家都努力想将预报做得更准确,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十年来,张立霞每个月的评分都是“优秀”。虽有这样那样的辛苦,但张立霞乐在其中,因为责任和使命使然。她说,每次准确漂亮的预报所获得的满足感,让她觉得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