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7-04-20
作者:
来源:
常燕臣
维修电工比赛冠军
比赛在一时 功夫在平时
□本报记者 杨琳琳
“当时的比赛场面是相当激烈。比赛结束的时候,忽然发现我流了不少汗。”常燕臣笑着说。常燕臣是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也是一位高级技师。在京津冀三地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常燕臣取得了维修电工项目的冠军。
常燕臣记得,这次比赛内容一共分两部分:90分钟的理论和240分钟的实际操作。“比赛选手都是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精英,理论知识都比较扎实,所以实际操作才是真正的较量。”常燕臣说。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每拿到一个题目后,常燕臣都会按照时间要求自行先做一遍,看看完成所有控制要求需要多长时间,做到对全局的把控;之后,第二次训练时把整个操作过程分成若干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安排,要求自己必须提前30分钟完成。每个环节常燕臣都可能拿出1到2天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做针对性的训练。遇到时间有延长的环节时,他总会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此外,他还会向有经验的师傅和同事请教学习一些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训练过程中,因家住外地,每天住在学校都要训练到晚上十二点、甚至是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多少个周末都顾不上回家看妻子和孩子。比赛前期会依据题型,做变通的训练,请同行业的师傅和同事出一些相关的题型的题,模拟现场环境,提前自我比赛,锻炼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在常燕臣看来,维修电工不只是对设备进行简单维修,而是包括对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维修。维修的前提是对整个设备的了解,所以,在实践中,常燕臣总是全方位地去学习。正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常燕臣也得到了成长。
记得在学生时代,常燕臣参加河北省一次技能比赛时,一次设备的电源故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中一道题是故障检修,另一道是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他清楚的记得当时故障检修这部分,他得的是满分。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时,常燕臣也很有自信。“我觉得我设计的程序很好,因为这是我的强项,然而在调试的时候控制器一上电就冒烟了,当时自己的心情特别紧张。”常燕臣笑着说。最后检查故障原因时,才发现是设备的供电有问题。原来设备的零线与三相电中的一根火线接反了。“当时我比较年轻,按照标准的接口要求操作的,结果就出事故了。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大。”于是从那之后,常燕臣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用电习惯——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只要设备用电,他都会先检查一下设备的供电电源是否正确、安全。所以平时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常燕臣也总是反复叮嘱:用电安全——不仅是对设备的安全负责,也是对自身的安全负责。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只能通过经验的积累。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竞赛场上,常燕臣总是不忘学习、不忘总结。记得在参加一个科研项目的时候,常燕臣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这个科研项目涉及到通讯的问题,他们需要设计一个高精度计量装置。在研发的过程中,常燕臣经历 了一次不成功、两次不成功、三次不成功的时候,之后的偶尔一次成功了,而之后又不成功了……“这时候是最让我揪心的时候,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一个个问题都装在了我脑子里。”然而问题并没有吓到常燕臣,反倒激发了常燕臣的激情。于是,常燕臣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地去试。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终攻克了难题。现在说起那段往事,常燕臣很是欣慰。
尽管在京津冀的比赛中,常燕臣摘得桂冠,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骄傲。说起自己取得的成绩,常燕臣腼腆而又满怀深情地说:“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大环境,更离不开学院的培养。我从这儿毕业,从这儿就业,从这儿成长,领导和同事给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在比赛中,我也看到了对手的表现,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常燕臣看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他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新方向。“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发挥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争做大国工匠;作为教师,要情怀大爱,感恩回报,积极探索新方法,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优秀人才。”
张扬
汽车维修比赛冠军
技能大赛
是向同行学习的好机会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在首届京津冀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比赛中拿到冠军,对我是个莫大的激励,是对我多年付出的一个有力的肯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教师张扬笑着对记者说。
出生于1985的张扬,曾于2006年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当时他的学历是大专。随后的10年内,他先是去了一家丰田4S店,干了7年;而后又去了一家雷克萨斯4S店。
“刚工作那会儿,挺痛苦的。因为大学里理论知识学得多,工作之后面对大量的故障车,每天需要一个个排除故障,没有实操经验,刚上手很茫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于是张扬开始了跟店里的老师傅学习。哪一种车出了故障,如何一步步排除故障,让车恢复到完好状态,他一点点记了下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积极向老师傅请教。
除了跟老师傅学习,张扬还经常翻看店里的维修手册。此外,他还专门买来汽车维修方面的书。如饥似渴读着,就这样一边干一边学习,很快张扬就能上手维修了。
一次,一位顾客来维修一台丰田锐志车。原来,在开车时只要一变道,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就介入工作,导致变道时对车辆实施了制动,于是车速变慢了,对行驶构成了安全隐患。
听了车主的说法后,张扬开始寻找故障原因,他先调取了故障码,结果发现无任何故障出现。张扬继续寻找故障原因,最终通过数据流的分析,发现偏移率传感器的信号出现了异常,后来经过仔细的检查发现,偏移率传感器的安装不正确导致了上述的故障。“我重新给车主安装了偏移率传感器,汽车回到了正常的状态。看到车主满意离开,我心里也满满的成就感。”张扬说。
2015年,张扬通过招聘又回到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不过,这次他成了教师,有着10年丰富的汽车实操经验的他,讲起课来得心应手。
张扬主要讲汽车电器的实训,像汽车发电机、起动机、车身电子控制等各个部位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以及排除方法等,他都要一一教给学生。
由于自己曾经在刚工作时吃了实操能力弱的亏,于是张扬在讲课的时候,努力让车的部件“动”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形象直观地学到汽车方方面面的知识。比如讲到起动机,张扬就会亲自示范,让学生看到起动机各个部位都是怎样工作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课,张扬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越来越不够用,他便开始学历上的进修。如今教课之余,他还在本校续读本科。
“我觉得只有同时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操能力,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们上好课。读完本科,我还会接着往上读。”张扬感慨地说。
去年的京津冀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比赛主要考察了发动机故障排除、车身电器故障排除、轮胎换位等内容。从报名参赛后,张扬就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总结,最终凭借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一举拿到了冠军。
“京津冀三地联合起来组织比赛,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各个地方的技能高手来到一起,大家切磋技艺,相互比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张扬微笑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