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7-04-13
作者:
来源:
村工会牵线搭桥 帮扶困难职工子女
李虹 丰台长辛店镇赵辛店村工会主席
“工会是职工最贴心的娘家人,如何让更多职工入会,是我们开展工会各项服务的前提。”丰台长辛店镇赵辛店村工会主席李虹感慨地说。
赵辛店村域内企业较多,但小规模企业、地域分散、实际经营与注册地不符占绝大部分,够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现实情况给调查摸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更好更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李虹带领工会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更深入全面地掌握了辖区企业的基本信息,及时了解了各企业动态。
“我们通过电话、入户走访和网上调查相结合,以实地调查为主的方式,带领工会主管工作人员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截至2016年底我们在完成上级领导布置工作的基础上,本村联合工会新增建会企业48家,独立建会8家、新增入会企业人员60人。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工会工作者的辛苦是分不开的。”李虹说,工会建立后,如何充实工会的各项硬件设施,让职工得到更好的服务,是他们要思考,并去实践的。
“对村工会来说,职工书屋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让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学习、休闲、放松的场所。”李虹说。
从去年10月31日接到长辛店镇工会创建职工书屋建设方案文件起,李虹按照文件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筹备职工书屋的各项事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赵辛店村的职工书屋已在村委会304室落户了。在职工书屋里记者看到,各项制度已制作成展板上墙, 6组文件柜改装的书柜已经将304室隔开变成独立的书屋,书屋面积约24平方米;读书的桌椅摆放整齐;职工专干通过微信、QQ发起的捐赠图书活动已收到各类书籍100余册,职工书屋雏形已基本完成。
“完善书籍、报刊种类,将图书登记造册,制作借阅证,进行电脑及网线的安装等各种后续工作我们还将尽快完善,让职工能尽早到书屋来,是我们迫切的心愿。”李虹说。除了职工书屋的建设,在爱心帮扶、资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方面,工会也是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
长辛店镇总工会之前通过与北京赛斯特服装有限公司牵手,由后者对长辛店镇困难职工子女给予一定的助学金。于是,赵辛店村工会积极筛选村内的困难职工家庭,经过多次走访确定了三名学生,上报到长辛店镇总工会,成为北京赛斯特服装有限公司对口资助的部分学生。
在平时的工作中,李虹也积极寻找村域内有实力的爱心企业家。东颐食品厂是赵辛店村域内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村工会的努力下,他们独立建立了工会。“在建会的过程中,我发现总经理田相东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有一次他提出愿意资助本村域内两位在读大学的困难学生,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当时听了,我非常高兴!我们绝对不能辜负人家的好意,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确定合适的人员,让资助帮扶真的起到实际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村工会认真的调查,最后确定两名学生。“在给两位学生送资助金的那天,学生的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虽然资助的数目不是很大,但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是雪中送炭,是及时雨。这一行动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也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而作为一名工会人,能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教育出一份力,很有成就感!”李虹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村里的每一个小卖部我都熟悉
王潇卉 延庆区张山营镇总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
“服务山村已经有3年多了,这里的每一条山路我都熟悉;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我都去过很多次;这里的每一个小卖部我也都熟悉。”王潇卉说。
王潇卉是延庆区张山营镇总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2013年12月通过考试成为延庆区第二批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被派到张山营镇总工会服务站,服务村里的工会和职工。
刚开始干工会社工工作,王潇卉是懵懵懂懂的,很多工作都不知如何下手。王潇卉所在的乡镇地域广,企业分散,多为乡村小卖部及民俗农家院,而且职工往往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他们对工会工作了解甚少,参与的意识也不强。
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王潇卉和同事们顶着烈日、伴着月光,穿梭于复杂又陌生的乡间小路,挨家挨户地走访核查各个小卖部、农家院、企业,慢慢熟悉每一条乡村小路。
“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吃了闭门羹。当时心里很难受,觉得委屈,想哭。但一想到这是我的工作,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完成。”王潇卉说。面对困难,王潇卉并没有放弃,经过一次次聊家常、打消戒心,努力与乡村小卖部和民俗农家院尝试建立关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及诉求,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积极地向他们宣传了工会工作及能够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项目,使得他们认识到工会是他们的坚实后盾,对工会的认同感也在逐步提升,有困难找工会不再是一句空话。那段日子忙碌而充实,那些坚持和付出,让我赢得了职工们的信任,沟通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王潇卉说。
从事乡村工会专职社工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这让王潇卉开始相信自己的潜力,日益趋向全能发展。王潇卉告诉记者:“村里职工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因此我需要经常为职工提供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读书会、运动会、文艺汇演、心理咨询讲座等。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往往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短板。”
王潇卉不懂得乐理知识,不了解各项运动规则,对一些劳动保障、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面对这诸多的挑战和工作推进带来的压力,王潇卉也曾经想过放弃和逃避,但是她静心想了想,多思考、多尝试,总会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不具备音乐特长,那就多向老师请教,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对大型体育运动不够了解,那就举办相对简单的趣味运动会,和同事们一遍一遍尝试过后再带到活动中去,为增强职工体质出谋划策等。每次组织策划一项活动,王潇卉都慎而又慎,从制定方案到汇总报名参加人员,从采购器具、奖品到订制横幅、邀请专业人士等,有时忙得都喝不上水。
从一项活动的策划筹备到结束的这段时间里,不论酷暑暴雨,还是加班加点,王潇卉都微笑面对。一番努力与付出后,王潇卉也感受到了张山营镇工会发生的改变:企业职工参与工会工作越来越积极。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多,整个工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企业职工们真诚温馨的招呼,同事们携手同行的灿烂笑容,这总是能激起我不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作为一名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未来必将还会有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还会尝到更多的酸、甜、苦、辣,但我相信我们能干好。”王潇卉说。
“三年多来,我真切体会到了乡村工会工作条件的艰苦、情况的复杂。但是,它也有着最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使得我能够真正深入实际,贴近职工,锻炼思想,提升意志,增长服务经验。”王潇卉说。
□本报记者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