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社会纪事

2017-04-06 作者: 来源:

  她6岁习武,8岁拜师武当山,小小年纪就被无数聚光灯所环绕,成为令人艳羡的“童星”。然而,她却没选择去过聚光灯下的生活,而是剥去浮躁,安静地享受开武馆和推广公益太极的生活。前不久,记者在一次公益太极推广课上见到了这位90后的武当传人——董理丹,授课的时候,她比同龄人看起来沉稳,内敛。但在生活中,董理丹也跟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单纯、爽朗、爱笑。
  90后武当传人董理丹:
  走在公益太极推广的路上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一张照片结缘太极拳
  说起跟武当太极的结缘,董理丹非常感慨:“应该是一张照片的缘分吧。”董理丹是内蒙古包头市人,从小体弱多病的她6岁便开始习武。“小时候学的是一些武术套路,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董理丹告诉记者,因为在公园里练功的画面被摄影师拍到,她登上了《武当》杂志封面。也因为这张照片,她受邀参与了首届武当国际武术联谊大会,并拜师武当玄武派游玄德道长。“师傅很严厉,习武也非常辛苦。”回想起自己的习武经历,董理丹笑称:“我是没有童年的人。”
  从包头到武当山有1000多公里,为了学艺,董理丹每年寒暑假都会乘火车前往,在山上一住就是整个假期。也常常被师傅骂,又委屈又累常常边哭边练功,但她始终没想过放弃。“我都不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能感受到习武的魅力吧。”董理丹说。
  起初,武术带给了她许多荣耀,频繁的文艺演出、媒体的蜂拥而至、各类武术比赛的奖杯使得理丹小小年纪便提早感受到了“功成名就”的滋味。但除去这些光环和每个在武当山度过的假期外,董理丹同许多普通女孩儿一样,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悦己”才能享受其中
  人最难得的便是一份坚持。拜师习武到现在,董理丹练功的习惯没有一天中断过。
  “上学时,我每天四点多起床练功,然后赶在上课前回到教室学习。现在毕业了,我依旧坚持给自己每天清晨一小时的练功时间,雷打不动。”董理丹笑着说:“不管是习武还是练功,都是为了自己,是一种让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不是表演,也不是敷衍。”
  或许正是董理丹坚持“习武悦己”的理念,才让拥有了淡然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便是“悦己”,董理丹还是有很多追随者,“上大学时,我常常一个人在图书馆前练功,起初很多同学觉得新鲜,但时间长了,也会有不少人跟在我后面一起练习。”董理丹说,本来没有刻意去教授别人,是太极本身的魅力吸引了他们。
  大学毕业后的董理丹回到包头开了自己的武馆,希望有更多的人跟她一起习武健身,在感受太极养生给自己身体带来变化的同时,她也致力于公益推广太极的事业上。
  白云观内免费教练太极
  每周六下午,在北京白云观内,董理丹都会带领着150多名学员,学习武当太极。“他们很多都是零基础的,需要一点点的教授。”董理丹说,太极公益推广课是完全免费的,目的就是推广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目前已经举办到第四期了。
  站在人群中,董理丹显得有些娇小,但一板一眼上课的她,老师范儿十足,“我从17岁就开始教学了,多少有些经验。”董理丹谦虚一笑。
  事实上,在教学方面,董理丹还是颇有心得,“可能是因为从小习武的原因,我比其他人更渴望打破传统的武术、太极教学方式,希望用新的、更符合现代人练习的教学方式,来教大家。当然,要以遵守基本的太极拳理为基础。”董理丹说,在长期的教学推广当中,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她不苛求每个学员都能把太极拳打得漂亮、完美,她注重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然而然产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让繁忙的都市人,感受放松的心情。
  董理丹很享受公益太极推广课上与学生们交流的机会,即便是下课了,她的声音已沙哑了,但还是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学员们的问题,她说,“这是最纯粹的交流。”
 
  女孩躺在太平间8年,谁来安葬她?
  □本报实习记者 李婧
  2009年10月12日,8岁的史某(化名)穿越护栏过铁路时被撞身亡。近8年的时间,她的遗体一直被保存在衡水第四人民医院的太平间。如今,遗体的保管费用已将近30万,至今无人支付。为此,医院将当事一方北京铁路局起诉至法院索要保管费用,日前,此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
  女童横穿铁路被撞身亡
  遗体躺太平间8年
  根据警方调查,死者史某和她的哥哥史大某都就读于衡水市某小学。2009年10月12日上午,兄妹俩手拉手放学回家,走到牛佐地道桥南侧时,史某突然挣脱哥哥的手,横越铁路回家,不幸被列车撞死。史大某说,他知道铁路护网有一处破洞,妹妹是从破洞钻过去横穿铁路的。铁路局的代理人告诉记者,事故当晚,史父用三轮车载着女儿的尸体到铁路派出所讨说法,之后多个部门和史父一起将遗体送到了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从此,孩子就在这里“躺”到今天。
  对此,铁路方的调查结论是“此事故属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
  近30万元遗体存放费
  该谁来买单?
  医院的代理人介绍,遗体冷藏寄存费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5元,这8年以来,史某的遗体已产生了将近30万的保管费用。“我们认为,来医院寄存遗体的主导者是铁路局,史父并不情愿。”这位代理人介绍,当时将遗体拉到医院的是衡水铁路车务段,衡水铁路派出所,还有衡水车站三个部门,以及史父。史父索要赔偿,铁路方怕他闹事,主动要求将尸体先寄存,然后再协商。
  但是,铁路局方面则认为,他们与遗体无关。铁路局代理人表示,“我们向史父送达了事故认定书(认定此事故属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伤亡),对方也没提出异议,我们认为事故已处理完了。至于遗体,是史父拉走送到医院的。医院和史父才有合同关系,我们没有支付遗体保管费用的义务。”铁路局方面认为,即使死者因事故死亡,他们应承担赔偿责任,但“遗体冷藏寄存费”这一项也不在法律规定的赔偿项目里。
     对此,该案的一审法院认为,“铁路局、史某系共同委托,衡水四院有权要求任何一方支付全部遗体冷藏寄存费。铁路局可在支付费用后,与史某协商解决费用分担问题。”对一审判决,北京铁路局提出了上诉,而医院表示支持。
  太平间面临拆除
  孩子遗体何去何从
  遗体长眠太平间,医院、铁路都感到“进退维谷”。铁路局认为,医院就是告错了人!“我们没有权利处置遗体,没有办法安葬死者。我们把遗体取出来进行火化就侵犯了遗体所有人的权利,我们要是成为了遗体的保管方,就得一直将尸体放在医院太平间,一直付费,这完全不合理。”另外,铁路局的代理人告诉记者,史父曾与铁路方面谈过赔偿,但是,一开始要几百万,没有办法谈判。
      而医院为何不起诉史父,让他们来把遗体接走呢?“找不到人。”医院方表示,他们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是“拾荒”者,“因为找不到死者的家属,所以才起诉铁路局。派出所联系过史父,他不配合。”医院方表示,目前太平间面临改造拆除,而孩子的遗体成了“钉子户”,影响了医院的发展。“而且医院对孩子的死亡没有责任,为何守着遗体不能解脱呢?”
      对于此事将如何结局?本报将继续关注进展进行追踪报道。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