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旅游

2017-04-06 作者: 来源:

  火车迷们有一句名言:“没到过青龙桥,算不上真车迷。”还有人说:“百年老站青龙桥,犹如中国铁路工业的活化石,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能嗅到一种不一样的气息,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
  春天里的老车站
  □本报记者 陈艺 通讯员 王成 文/摄
  四月初的北京,春光明媚,山花烂漫。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火车站,时而欢快,时而宁静。欢快时,机车的鸣笛声,钢轨发出富有节奏的咔、嚓嚓……回荡在山谷里。宁静时,树丛间飞鸟翅膀发出扑扑的声频,清晰入耳。古朴清雅的百年老站——青龙桥火车站,坐落在北纬40度21分0.95秒,东经116度1分6.96秒的经纬交会坐标点上。每年春天,都会有众多的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向詹天佑鞠躬献花,抓拍山花丛中行驶的火车,一睹这座中国最美火车站的芳容。
  青龙桥火车站的名字,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从语文课本上读到的,那时课本上的青龙桥车站,不是照片,而是用速写的画法表现的,这座百年老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有好几个版本。18岁那年的冬天,我当兵入伍,坐在军列上从这个老站路过,透过车窗,第一次真正见识了这座百年老站的古朴秀美。那时,由于自己是新兵,列车停留时间非常短,没能下车到站台上转一下,还真留下了遗憾之念。
  火车迷们有一句名言:“没到过青龙桥,算不上真车迷。”还有人说:“百年老站青龙桥,犹如中国铁路工业的活化石,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能嗅到一种不一样的气息,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打开一张标准的中国地图,在北京市的区域内寻找,青龙桥这样一个小火车站居然被赫然醒目地标注在地图上,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的地位?青灰色的古朴外墙、古老的油灯座、百叶窗和报车器、上世纪风格的候车室……詹天佑亲自设计的青龙桥火车站现在依然保留着100年前的原貌。小站的窗台居然是用一整块大理石雕筑,那是惟有百年前才有的风光。伸手到窗台下,可以摸到旧日的水槽,这里曾经流淌过100年前的雨水,想一想就不免让人有些恍惚。
  今年的清明节,受摄影发烧友的召唤,我背起摄影包,参与了百年老站春天摄影采风活动。从居庸关到青龙桥火车站,漫山遍野开满了山桃花和杏花。虽然很多影友都是初次见面,大家确像是老朋友一样,找到最佳摄影角度后,都会共享。当一列和谐号火车从花海中徐徐开来,一梭子连拍的快门声,把春天的老站、开往春天的火车,定格成一幅幅壮美的画面。更有影友,站在站台上,望着山脊上蜿蜒苍劲的长城,背诵“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这次摄影采风活动,该站的站长杨存信,给大伙儿上了一堂“老站历史”大课。通过零距离触摸老站,大伙了解到“苏州码子”是啥意思?为什么要修建“之字形线路”、“人字形铁路”?詹天佑是怎样大胆采用并巧妙把当时国外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引入中国的?如果您也想知道具体的答案,不妨亲自去一趟青龙桥老站解开谜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