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7-03-31 作者: 来源:

  鲜花烂漫时 他在丛中笑——景区公园“花匠”的故事
  这是鲜花怒放的春日;这是春光无限好,赏花正当时的季节;这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桃花的绯红,杏花的芬芳,樱花的浪漫,玉兰的高洁……在这鲜花烂漫的背后,是园艺工人的精心呵护。他们甘当护花使者,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娇艳的花朵。
 
  陈春芸
  玉渊潭公园园艺队职工
  只为那片落“樱”缤纷
  □本报记者 邱勇 文/摄
  以“花开玉渊潭 报春第一枝”为主题的北京玉渊潭公园第29届樱花文化活动,3月17日正式拉开了序幕。不少人都趁着周末带上家人来到玉渊潭一睹樱花漫天飞舞的美景。而每一株樱花树的怒放都离不开一个人——樱花培育专家陈春芸。
  陈春芸是2005年入职玉渊潭园艺队育苗地的。经过几年的锻炼和成长,她逐渐成为园艺队的一名“全工种”的樱花培育专家。说“全工种”是因为樱花育苗地虽小,但集采种育苗、修剪养护、樱花促培、植保施肥等多门技术于一身;说陈春芸是樱花培育专家,是因为她十余年专门从事樱花养护、花期促培,通过查找资料和工作积累,整理了大量的工作数据和资料。一谈起樱花易得的病虫害、谈到花期温湿度的控制,不善言辞的陈春芸便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来,宛若专家授课一般。
  为了能够使北京市民尽早观赏到樱花盛开的美景,每年的2月底开始,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陈春芸已经开始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工作——樱花促培。此时正是樱花早春促培的关键时期,陈春芸带着徒弟对温室大棚里的三百余棵樱花开展加温促培工作。为了掌握樱花的生长萌动情况,陈春芸每天要辗转于五个温室,六日无休,一天至少看四次温湿度表,要是天气降温,还要“夜查”;临近樱花节前期,如果温湿度高了,樱花的鳞片萌动速度过快,还要采取开关窗户和将樱花移出大棚等措施达到降温效果。为了维持樱苗生长的最佳温度和湿度,有时每天要开关温室大棚窗户10多次。为精准控制花期,最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提供第一手樱花促培资料,确保樱花能够如期开放,陈春芸整日泡在温室大棚里,伴随着难闻的肥料气味、湿热的工作环境,及时根据室外温度调整大棚内的养护措施,调控好温度和湿度,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几年下来,陈春芸笔下记录的樱花促培日志已经有厚厚的一摞,但她常常谦虚地说:“在樱花养护、促培方面我可不敢称专家,只能多积累些基础数据供领导和工程师们参考罢了。我本人也是半路出家,希望能以勤补拙,把地里的这些樱花养好,让游人看着花这么漂亮,多照几张相,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朴实的话语从她口中说出来是那么的自然、简单和轻松,但在这话语的背后,陈春芸付出了多少汗水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在北京,春秋季节风大,往往正打药时,突然刮来一阵旋风,会把药刮得满身都是;夏天高温酷暑,为了防止发生高温打药带来的次生病害,她早晨6点多就提前到岗。打药车加满水后重约300斤,苗地里坑洼不平,路窄,还有上坡,对于身材瘦弱的她来说,每次推车都不是一件容易事,经常磕磕碰碰……陈春芸从来没有抱怨过,她觉得为了游客,一切都是值得的。
 
  范桂义
  中山公园园艺班职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邱勇/摄
  3月23日一早, 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中山公园园艺队的范桂义望了一眼天空,然后径直来到了种植梅花的区域。“这雨下的小还没什么大事儿。如果下大了,就该排水了。”范桂义下意识地说。
  2001年,因工作需要,范师傅被调到园艺班,主要负责梅花等露地花灌木的日常养护和室外花坛花卉布置任务。到现在,范桂义照顾梅花已经16年了。经过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如今范桂义已经能读懂梅花的“语言”了。
  中山公园的梅园中栽种着包括杏梅、樱李梅和真梅等三大种系在内的百余株30多个品种的地栽梅花。其中,最著名的是两株以中山公园命名的“中山杏梅”。据范桂义介绍,这两株梅花是著名园林学家、园艺教育家,享有“梅花院士”美誉的陈俊愉先生在中山公园发现的,它不同于之前的所有梅花,是一个新品种,故为其命名为“中山杏梅”。
  范桂义本就特别喜欢花,对园内的花草都是格外关注,对梅花更是小心呵护。“跟植物打交道需要你多观察,梅花开得多了,开得少了都不行。”范桂义说。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是梅花盛开的时节。而在梅花盛开的前后,都是范桂义跟同事忙碌的时候。花期前要修整枝条,花期后也要进行梳理,这样来年梅花才能开得更好。
  在范桂义眼中,每一种梅花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而且每一株梅花都与众不同。花开得好不好,叶子是否繁茂、枝条长得是否粗壮……这些都是范桂义与梅花的交流方式。
  近几年,范桂义发现一株梅花上一个原本粗壮的侧枝变弱了。于是每年范桂义都对这个侧枝格外注意。“都是养了好多年的梅花了,砍了不仅很可惜,还会影响整株梅花的美观。所以我希望能通过外在的养护手段帮助它。”范桂义说。范桂义还告诉记者,如果梅花植株变弱的话,它的表现特征不一定是开花少,反而会出现开花量特别多的景象,拼了命也要留下最多的种子。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去年范桂义发现这个侧枝又弱了些,今年他还在继续想办法。
  遇到问题范桂义总会拿出不认输的劲头儿,学习、摸索、实践、总结,将大量的心血倾注到露地花灌木的养护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带领组员们精心地养护着露地花灌木,浇水、施肥、除草、修剪,在每一棵花灌木上都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给众多花灌木赋予了优美的树形姿态,不论春夏赏花,还是秋季观叶,一株株露地花灌木都堪称精品。
     “梅花香自苦寒来”,范桂义和同事们的默默坚守,耐住一个个苦寒的日子,才有了今日的梅花飘香。每年早春公园举办的梅兰文化节,梅花盛开如雪如云,幽香四溢,惹得过往的游客纷纷驻足留影,赞不绝口。对范桂义来说,这无疑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