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12-15 作者: 来源:

  杨小敏
  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易成公司工会主席
  微信朋友圈让大家产生共鸣
  □本报记者 边磊 文 于佳 摄
  打开杨小敏的朋友圈,企业信息、工会活动、法律维权是主要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同事制作的音乐相册或推送的公众号。从基层项目部承担工会工作一路走来,杨小敏说:“朋友圈也是社会生活的体现,我的朋友圈里,可能体现跟工作有关的内容会多一些。”
  杨小敏是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易成公司的工会主席,最初在项目部承担工会工作,2011年开始做工会的领导工作。
  “从个人体会上来讲,在项目上,把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好、生活困难解决好、活动搞好就可以了;到了公司这一级,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例,许多工作牵扯到职工利益,比如工资收入、培训教育、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在这些方面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每次开职工代表大会之前,杨小敏作为职工方的负责人,都要反复征求职工意见、分会工会主席意见,并且跟公司的主管经理、主管领导沟通,让管理者认为职工的意见和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不会说推行不下去。
  有时,职工也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作为工会人,她要去好几个部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做解释工作,把问题妥善处理,让职工满意。
  “协调工作的量很大,所以朋友圈里也会转一些有关职工维权、工资协商、集体合同、劳动争议之类的内容,领导、职工都能看得见,对我的工作也很有用。”杨小敏说。
  前阵子,市政路桥举办两年一次的职工运动会,杨小敏带领单位职工参加,那天,她成了刷屏王,朋友圈里尽是各种比赛的实况,照片和小视频一条接一条。
  “一方面是给参加运动会的同事一个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的重点还在搞生产上,一些外埠的职工赶不回来参加运动会,就通过朋友圈发布一些,等他们工作不忙的时候,也能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气氛。”
  有一次,杨小敏转发了在河北兴隆项目部驻守的工会干事于建威拍摄的现场工作照片。刚发完,就有同事打电话过来,表示对这位工会干事的敬佩。
  “发一些好人好事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共鸣。”杨小敏说。
  学法律出身的杨小敏,同时也比较关注法律方面的信息。她的朋友圈,也会转发一些诸如消费者应该注意什么、职工维权应该怎么做之类的信息。除此之外,也会转发一些车坏了怎么出车险之类的攻略类内容。
  “职工的需求毕竟是多方面的,有一些我觉得不错、有帮助的内容,也会转发给大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
  工作之外,朋友圈也是杨小敏结交朋友的重要渠道。
  “不但要晒,还要看。”通过看别人晒健身、跑步、收藏、烘焙、学乐器、书法等方面的照片,杨小敏了解了同事的特长,还与一些志趣相同的同事结成了好朋友,互相鼓励,坚持兴趣爱好。
  杨小敏说,通过微信开展工会工作,有几点好处,比如组织工作提高效率,建一个群,大家都可以留言,建议怎么搞好活动。遇到篮球赛、大的运动会之类的活动,通过微信发布训练安排,聚集地点,发一些现场照片,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比如,通过朋友圈,转发工会宣传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职工的事例以及同事做的配乐播放的相册,能起到模范人物带动全体职工的作用。还有就是,有职工过生日或者节日,朋友圈可以送祝福,有虚拟鲜花、蛋糕,加强同事之间的感情沟通。另外,新的工会会员加入,外埠会员的沟通,朋友圈都能帮上忙。
 
  聂志芳
  首农集团工会副主席 
  用微信推进
  职工住院津贴100%全覆盖
  □本报记者 陈曦
  “它可是我们工作的好帮手。”说起微信,首农集团工会副主席聂志芳忍不住打开了手机上的微信号。“你看,我们很多工作通知我都会发上去。另外,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也会在微信中交流、探讨。”
  聂志芳坦言,这几年,上级部门一直在要求工会工作者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贴近职工。她觉得工会干部主动使用微信,开展工会工作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项。“我们集团,有基层工会100多个,会员2万多人,分布在京城各处,甚至有很多外埠地区。怎么能快速、及时地联系上他们,发布、推进工作就成了我们首要克服的问题。微信这种先进的通讯手段,不仅畅通了我们联系基层工会、职工的渠道,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聂志芳介绍,她经常把工会相关工作的信息、调查问卷“晒”到微信朋友圈里。另外,一些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信息,也会发到他们自己组建的“首农集团工会之家”微信群里,召集大家讨论,交流。
  记者发现,这个微信群里,不仅有首农集团工会的主席、副主席、干事,还有不少二级、三级企业的工会主席、工会干部。目前,一共有80多人。除了日常工作交流,还会发表一些工作的心得体会。
  “今年,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成果,就是我们各级工会将职工互助保障中的住院津贴一项在职工中做到了100%全覆盖。”聂志芳高兴地说,而这项工作能如此快速地推进,跟工会干部普遍使用微信这种及时工具,不无关系。
  记者了解到,职工互助保障中的在职职工住院津贴是近几年才推出的保障项目,保费60元,保期1年。按照规定,会员在相关医院住院后,按有效责任住院天数扣除前1天后的住院天数,每天可享受40元的住院津贴补助,一个保障年度内最高享受住院津贴7200元。但是,这一项目在推广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难题。不少企事业基层工会对这一险种的认识不够,有的认为,已经给职工上了住院医疗,就没必要再上住院津贴了。有的认为,不少医院对床位利用率有要求,住院一次,赔付金额有限。在首农集团工会推进这项工作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们通过微信群,反复跟基层工会主席们交流,告诉大家,这个项目是为了缓解咱们会员职工因病住院造成的经济困难而设立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普通职工受益,解一时之难。经过近两年的推进,最近,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从明年开始,我们的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这项保障了。”聂志芳说。
  近年来,首农集团一直在不断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职工参保率逐年提高,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今年,首农集团工会为职工投保了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住院医疗互助、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等5项保障,完善了基本医疗、补充医疗、职工互助、温暖基金等“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截止到目前,共为职工赔付210万余元。
  “其实,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工作做好,把职工服务好,让职工受益。”聂志芳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