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2016-12-08
作者:
来源:
踏雪燕翔洞
□黄平安
时序刚过立冬,就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飘飘洒洒,一个晚上就把大地装扮得如一位披着婚纱的新娘,美丽而又动人。这时,朋友打来电话:“踏雪燕翔洞,体验冬之美”。我一边不情愿地答应着,一边暗笑朋友太过风雅。
燕翔洞位于陕南石泉、汉阴、西乡三县交界处的熨斗镇,到了景区,我准备在接待处租上一件棉大衣抵御严寒。没想到此举却惹来了一阵笑声,景区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我,洞里恒温17.6摄氏度,四季如春,穿上羽绒服就足够多了,我不禁为自己的无知感到好笑。
进入景区时,但见雪皑皑,雾茫茫,唯有富水河伴着清脆空灵的鸟语,不知疲倦地低唱着。按理说,这个时候,以快步疾走的方式来抵御寒冷当是最好的方式,但友人的确风雅过人,他们硬是选择了乘坐竹筏。燕栖湖上轻波微澜,唯有撑篙人发出的有节奏的划水声。这时,有人竟披蓑戴笠,与撑筏的船工对起山歌来,一时间,歌声划破雪野的宁静,在山谷间回响。湖边的栈道在雪野中蜿蜒出几分诗意,把人的目光自然地引向了栈道尽头的亭子。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样的妙句来,可惜竹筏上没有一壶温热的烧酒,不然我真会怀疑自己是否正与张岱同舟,在“湖心亭看雪”了。
下了竹筏,但见码头对岸游人正围绕着一汪泉水观赏着,泉水清澈见底,水草和砂石历历在目。最为奇妙的是在这冰天雪地里,泉水竟冒着热腾腾的雾气,远远地便可感觉到它的丝丝暖意,这就是远近闻名、冬暖夏凉的黑龙泉了。
稍事休息后,准备进洞一观。这时,我发现陆续出洞的人果然着装随便,没有刻意添加保暖衣物,我这才消除了心中的疑虑,信步游览起来。刚进洞时,还未感觉到温度有什么明显差异,待进入几十米之后,随着游程不断深入,气温渐渐回升,好像突然从寒冷的北方来到了温暖的南国,让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
让人感到热烈和温暖的还有人流,虽然是寒冬,但寒流仍挡不住游人的脚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或兴奋,或激动,或安详,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他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三三两两,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在一个温暖如春、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神游,使身体得到温暖,视觉得到享受,心灵得到洗礼,人生旅途中便自然多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雪花飘飘的季节,大地一如沧桑的老人,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而燕翔洞内四季如春,加之各种灯光的作用,使那些不知在洞里沉睡了千万年的植物种子奇迹般地发芽了。它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嫩绿的颜色,坚强的姿态,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显得是那样梦幻,那样生机勃勃,给萧瑟的冬天带来了一抹亮色,也给游人疲惫的身心带来了一丝温暖。一盏盏暖色的灯光,一条条橙黄的光带,一串串温暖如春的景点名字,一张张幸福快乐的笑脸,让我们完全忘记了季节,忘记了时空,竟有一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慨。
雪天,燕翔洞的水愈发显得空灵起来。燕翔洞内四处有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洞,这也是它与其它溶洞的最大区别。有了水,就有了生机;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正是这水,造就了这旷世奇观和人间龙宫。这水,没有雪天之水那种冰凉彻骨的感觉,呈现出融融的暖意,并化作乳白色的薄雾,在洞内四处弥漫着,不经意间就跟游人撞个满怀,给你一种轻轻的,暖暖的,柔柔的感觉,一股幸福的暖流顷刻间涌遍全身。
燕翔洞是国家AAAA级景区,可经西(安)——汉(中)或十(堰)——天(水)等高速公路到达石泉县城,再经地方公路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景区。可吃到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夜宿临江宾馆或古镇客栈,没有人山人海的拥堵,只有清新自然和你相伴。
醉美不过颐和园
□ 罗仁基
常听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北京的颐和园却坐北朝南,兼收并蓄,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把苏杭两地的美景容纳其中,形成“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造园林”了。
记得我第一次去颐和园,是在五岁的时候,也是胡同以外的世界第一次在我脑海里成像。记得当时,我们全家五口,在东长安街儿童电影院附近,坐上一辆“华沙”牌出租车,只花了五元钱,就来到北京西郊的颐和园。那时,我年幼无知,也不知道欣赏,只记得中午走累了,便坐在十七孔桥边的水岸,吃着妈妈给我们三个孩子准备的“糖三角”。
而最近一次去颐和园,一晃就跳跃到半个世纪以后。记得那天早上,我一进园门,就见花团锦簇,把一座座雄伟的宫殿镶嵌起来。而穿着花花绿绿的游人,则是如今另一大看点,只见她(他)们在鲜花丛中,绿树底下,又唱又跳,有说有笑,好像进入“仙宫”一般。
要说颐和园的规模,足有五千亩地大;其中的建筑,都是仿照天下美景建造的。比如“涵虚堂”就是仿造武汉的黄鹤楼,“谐趣园”是模仿江苏无锡的寄畅园,而“昆明湖”则是复制了杭州的西湖。
随着人流,穿房过院,来到长廊;正逢油漆重新彩画刚完,一下子觉得雕梁画柱的长廊就好像朴实的姑娘穿上了新衣裳。我站在长廊东头往西一看,鲜红的圆柱,翠绿的栏杆,一根接一根,一排接一排,简直一眼望不到头。原来,颐和园的长廊足有一里路长,共273间,走不多远,就有一间,每一间的檩子上,都画有彩色画卷;上面有山水,有花鸟,也有三国里的人物,每一幅都画得栩栩如生,有模有样。
看完长廊,我来到万寿山脚下。仰头一看,只见山顶有一座大庙,金碧辉煌。趁着腿脚还行,我一口气登上山顶一看,竟是久违的“无梁殿”。再查文档,它是仿照西藏的庙宇所建,完全是用黄色琉璃砖砌成,每块砖上,都雕刻着一个小佛像。这些佛像有站着的,有躺着的,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接着,我又来到佛香阁,极目远望,隐约可以看见高楼林立的新北京。 往山底下一看,长廊的西头,还有一条汉白玉做的大船。常来颐和园的人都知道,那是“石舫”,上下两层,大约有七米高,十六米长,足以容下当年那些皇亲国舅和后来的达官显贵。最后,我把目光留给正南,只见昆明湖就像一面绿色的镜子,船儿点点,波光粼粼。
快乐的
自行车运动
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每逢周末人们都骑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参加联盟自行车运动,到郊外游玩。像图中这样的“多人运动自行车”您见过吗?
周世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