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6-12-08 作者: 来源:

  历史上老北京冬天吃什么?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冬储大白菜是段难忘的记忆,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全家老幼便忙活开来。北方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对于人们来说,大白菜是首选,但历史上的老北京也是这样的吗?
  其实,北京冬储白菜的历史并不长,一是原来的城市人口不多,二是鲜菜价格太贵,储存损耗又大,所以多是靠咸菜过冬。
  在明代以前,北京人饮食更接近游牧民族,蔬菜很少,到明永乐年间,北京成了首都,大量的中原移民、军户来京,老北京的饮食结构有了巨大变化,从此,海淀一带才有了菜农,他们用“穴地笼火”的方法,甚至冬季也能提供鲜菜,即所谓“洞子菜”,“洞子菜”的味道特别好,过去冬天吃烤鸭,富人会要根“洞子黄瓜”,切开后满屋清香。但它产量低、成本高,主要供应皇家,普通人吃不起。  
  老北京人多来自山陕,他们将当地泡菜方法带进京,如,“六必居”。
  酱菜之外,作为调剂,也有“半空儿”“辣菜”“冻酸梨”“冻柿子”等。所谓“半空儿”,是没长成的花生,榨油坊淘汰下来的残次品,炒后很香,因为一半是空的,故得名。“辣菜”则是卞萝卜丝加煮熟的芥菜头丝,用煮芥菜水泡好发酵,也是腌菜的一种。“冻酸梨”,是未经嫁接的野生梨,果肉硬,只能等冻软化后方可食用,但酸味,不是人人都喜欢。“冻柿子”则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后才摘的柿子,冷冻储存到冬天,此时里面只剩一包水,只能吸食。
  老北京很重视冬至,所谓“冬至赛过年”,这一天要吃馄饨,此外还要吃酱蹄子、鹅掌等,因为蹄子和鹅掌象征着春天的脚步开始迈动。羊肉饺子更不可少,一是羊音同“阳”,冬天冷,应补充“阳气”,二是冬天冻耳朵,饺子外形像耳朵,古人认为,吃它可以提高耳朵的抗冻能力。此外就是吃萝卜,北京盛产心里美萝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所谓“吃萝卜,喝酽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但是,绝大多数老北京人的冬天,过得既不丰富,也不红火,可就是在这些单调中,他们却能找出乐趣来。
  摘自网易新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