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4-09-27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华国锋受命彻查贺龙冤案



  ■贺龙被林彪诬陷,含冤致死
  ■查清两封信系伪造,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
  ■贺龙把劝降者杀了,林彪知情不报中央
  ■1974年,毛泽东批准,为贺龙恢复名誉
  1974年,76岁高龄的周恩来找华国锋谈话,要华国锋复查贺龙的案子。
  “文革”爆发后,与贺龙一起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罗瑞卿被打倒。1966年8月起,林彪散布贺龙“到处插手”、“夺权”的谣言。康生诬蔑:贺龙和彭真搞“二月兵变”。
  1967年9月13日,贺龙专案组正式成立。1969年6月9日贺龙在301医院去世。1971年5月17日,贺龙专案组出炉了《关于通敌分子、篡军夺权阴谋家贺龙罪行的审查报告》,提出开除贺龙的党籍、军籍,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其“罪行”。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对于贺龙问题做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这样为贺龙平反的工作才得以开始。于是,周恩来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华国锋。
  周恩来和华国锋谈话后,很快派总理办公室的小纪给华国锋送来了一包材料。华国锋仔细地审阅了送来材料。最关键的一份材料,是“文革”初期民主人士李仲公送交中央的两封信。时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的李仲公,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因策动反汉(武汉政府)反共被贺龙逮捕,送交武汉政府。后武汉政府开始清共,他被保出。因此,他对贺龙怀恨在心,1968年3月28日他伪造了两封信陷害贺龙,说这两封信是贺龙1929年于武汉写给他的,署名贺云卿,并请他转给蒋介石。信中的内容,是贺龙表示想投靠蒋介石。
  华国锋随后向周恩来汇报,表示要派人找李仲公复查。周恩来和华国锋一起研究信纸是否是几十年前的。在研究了笔迹后,周恩来说,笔迹不是贺龙的。在研究了签名后,周恩来说,当时贺龙就不用这个名字。周恩来认为,这两封信很难站住脚。
  李仲公也承认,笔迹不是贺龙的,但说贺龙可以找别人写嘛。他不改口。后来,复查人员找到李仲公的弟弟,并把他接到北京。李的弟弟说:解放初期,贺龙反对李仲公在西南想得到地位高的职务。李仲公怀恨在心。“文革”爆发后,李仲公知道贺龙受到冲击,曾对弟弟说,现在我把信交出去,可以立功。李仲公的弟弟把情况说清楚了,这两封信不能成为贺龙的罪证。
  与此同时,华国锋让公安部鉴定李仲公的两封信,得出的结论是信纸和墨汁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华国锋立即将结论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十分高兴。
  关于另外一项罪名,即当年蒋介石派说客熊贡卿到湘鄂西一事。其实林彪早就知道,当时贺龙就把熊杀了。可是,林彪要整贺龙蓄谋已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1968年9月有意扣压了这份材料,未上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
  在这两件主要事实都查清后,周恩来指示华国锋和纪登奎起草平反的报告和中央的通知。1974年9月14日,华国锋和纪登奎将修改后的中央通知送交周恩来审阅。周恩来15日将《中共中央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上报毛泽东。1974年9月29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作为中央第25号文件下发。
  摘自《党史纵横》作者:李玉勤

希特勒最想除掉的美女间谍南希
战斗时能顶5个男人



 

  ■盖世太保给她起绰号“白鼠”,意思敏捷灵活、不易抓捕。
  ■盖世太保悬赏抓住她金额高达500万法郎。
  ■2.2万名德军围剿抵抗军,德军死亡1400名,抵抗军伤亡100多名。
  南希·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传奇美女间谍,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最想除掉又总是抓不住的“白鼠”。
  1912年南希出生在新西兰惠灵顿。1岁时,南希跟随家人搬到澳大利亚悉尼。20岁时,她从一个新西兰阿姨那里获得200英镑遗产,决定去冒险:乘火车到英国伦敦等欧洲城市旅游。在伦敦,她开始记者生涯,很快转到法国巴黎做自由记者。
  1940年,南希加入自由法国(抵抗)组织。1942年,盖世太保怀疑南希是自由法国(抵抗)组织的成员,但没有证据,只好把她注为“身份不明的间谍”。由于南希总能躲过搜查和抓捕,盖世太保给她起了绰号“白鼠”,意思是敏捷灵活、不易抓捕。
  1943年,在盖世太保的通缉名单中,“白鼠”位居榜首,悬赏金额高达500万法郎。同年11月,由于自由法国(抵抗)组织出现叛徒,南希转入地下工作。组织认为风险太大、一再要求南希离开法国回到英国。
  1943年,南希加入英国特别行动组,接受间谍训练,成为一支小队的队长。1944年4月,南希和特别行动组另一队员潜回法国中部奥维涅省,负责在当地招募和组织抵抗力量,建立秘密武器库,并负责与英国的无线电联系。南希领导的抵抗军的袭击目标是当地德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日之前削弱德军的抵抗力量。有一次,2.2万名德军围剿南希的抵抗军。激烈交战后,1400名德军死亡,抵抗军仅伤亡100多人。一位战友描述南希说:“一旦战斗打响,她能顶5个男人。”
  南希率队打击侵法德军,为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创造了条件,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自新华网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