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11-24 作者: 来源:

  为艾滋病患者
  驱散心头的阴霾
  ——走进北京红丝带之家
  □本报记者 白莹 余翠平 于彧 实习记者 赵思远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提到艾滋病,大多数人都会谈“艾”色变。患上艾滋病的人是不幸的,但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社会上对他们的种种排斥、人们异样的目光;是他们就此沉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就像沉重的阴霾笼罩在许多艾滋病患者的心头。
      但是,在位于北京地坛医院一层的“北京红丝带之家”,那里却充满了温暖,无私奉献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同伴,他们的电话24小时开通着,方便病友们随时打来咨询。他们用爱心驱散了艾滋病患者心头的阴霾,用爱心帮助艾滋病患者重新找回了自信。
 
  蒋力
  普外科主任
  对艾滋病患者
  与普通患者一视同仁
  11月16日上午8:50,在北京地坛医院2层普外科病房门口,记者碰见了普外科主任蒋力。他刚刚查完房,准备做当天的第一台手术。
  趁着时间还早,蒋力便拿起了病例夹,又熟悉了一遍手术方案。要知道,蒋力每天都会上台做手术,紧张的情绪自然不会存在,但是这又是一台特殊的手术,不是因为手术本身的难度系数高,而是因为患者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
  “这是一台艾滋病患者合并肝部胆管癌的手术,我们通常定义为艾滋病的非相关性肿瘤。”蒋力这样向记者解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种是和艾滋病有关的相关性肿瘤,另一种是与艾滋病本身无关的非相关性肿瘤。随着我们现在艾滋病治疗的有效程度不断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周期也越来越长,而且他们也会患有正常人得的肿瘤之类的疾病,比如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等。
  “与艾滋病感染者平常交往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是患者出血,而医务人员不小心割伤或者划伤,那么病毒容易进入伤口造成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是很高的。”蒋力说,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安全,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医用手套要用双层,术中器械的传递,不会用手递给主刀医生,而是放在盘子里面,以免造成划伤……“这些都是必须的,在这里我们提倡的是适度防护,做到关键点即可。当然,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对艾滋病了解的基础上的。”蒋力说。
  “艾滋病感染者也会生其他疾病,有的也需要做手术。而艾滋病感染者往往遭受到歧视,会被拒绝手术。今天的这位患者就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他是一位东北农民,长年在地里干农活,查出患病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一两年。之后,他接受了国家免费的鸡尾酒治疗,但是治疗期间又查出患有肿瘤,当地医院拒收,于是转诊到我们医院来了。”蒋力说,“其实面对艾滋病感染者和乙肝感染者,风险是一样的,既然人们能坦然接受为乙肝病人做手术,为什么拒绝给艾滋病感染者做手术呢?艾滋病感染者长期遭受到歧视,留给人们很多误解。”
  今年50岁的蒋力,与艾滋病患者打了25年的交道,还和很多患者都成了朋友。说起第一次给艾滋病感染者动手术,蒋力回忆道,他心理上还是有点小紧张的。他说,自己在1990年实习时,首次听说了艾滋病,患者是一名援非医生,当时感觉距离自己很远。等1991年来到北京地坛医院工作后,1994年下半年,他真正接诊了一名从协和医院转诊过来的患有艾滋病的急性阑尾炎的沈阳小伙子,一个小时后手术就做完了。蒋力回忆,当时,做好了一定的防护以及严密的术前方案,考虑到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力差、伤口更易感染,比如术后会出现阑尾化脓、穿孔等外科合并症。在术后护理方面,需要格外精心照顾,及时处理每一个情况。
 
  张强
  骨科医生
  不畏职业暴露风险
  尽心为艾患解除病痛
  “地坛医院艾滋病住院患者会有五六十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一百多人。给艾滋病患者看病,常常是有风险的,尤其是有创操作和手术。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科室里,外科是风险最高的,而我所在的骨科科室又是外科里风险最高的!”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医生张强略微带着强调的语气对记者说。 
  艾滋病一般通过母婴、血液、性来传播。骨科手术中,会接触到大量钢针、钢钉、电锯、电钻,还有骨头的尖端,一不小心,手指就有被划破的风险。“由于为艾滋病患者治病有很多职业暴露的风险,大部分医院不愿意接诊这些患者。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如果我们也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可能要忍受更大的疼痛,甚至终生残废!”张强说。 
  有一次,张强给一名37岁的艾滋病男性患者做手术,这名男性患者是腿部骨折。手术完成一大半时,一个不小心,张强的手指被扎破了,鲜血就透过乳胶手套渗了出来!张强一下子蒙了! 
  “当时没有多想,手术还得继续做呀!于是我立刻把乳胶手套摘下来,对手指进行了冲洗消毒,继续把手术完成。直到1个小时后,成功完成了手术,我才报告医院感染科职业暴露了。我这时才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是否可能被感染,吃了一个月药。幸运的是我的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阴性,没被感染,算我运气好呀。”张强告诉记者。 
  跟患者接触时,张强还会特别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恢复得更好些。
  在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过程中,有时还可能遭遇到来自患者的恐吓或威胁。2012年,一个男性艾滋病患者找到了张强,他的胳膊因为注射冰毒的缘故已经化脓了,皮肤软组织溃烂,并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同时还合并患有梅毒、丙肝等。
  也许是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患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他进来后突然把一把刀拍到了桌子上,说不给他做手术,他就跟医生同归于尽!“当时这个手术风险极高,但我还是接下来了。” 张强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给这名患者做了手术。第一次手术,就花了3个多小时,一共做了6次手术。最终,这名患者的胳膊保住了,后来还恢复了功能。 
  由于高超的医术以及对病人贴心的呵护,张强经常会收到患者的感谢信,这对时刻处于职业暴露风险威胁中的他,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了。
  每年,我国会新增10万例左右新发的艾滋病患者。由于对艾滋病不了解和恐慌,很多人受了伤,结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残废了。其实做好安全防护,艾滋病患者的手术并没有那么可怕,地坛医院虽然每年都有职业暴露发生,但是及时通过药物进行干预,没有发生一例艾滋病感染。最近,张强团队在艾滋病手术个人防护设备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并获得了7项专利,期望这些设备的开发利用能使更多的医生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