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旅游

2016-11-24 作者: 来源:

  在涞滩古镇悟“道”
  □王光太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合川城东北32公里的鹫峰山上,它背依渠江,三面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驻守和防御的理想之地。古镇的入口——瓮城就是由此修建而来,尽管城墙经年累月的遭风雨剥蚀,显得斑斑驳驳,数百年来却巍然屹立。
 
  走进古镇,耳边回响着金戈铁马,鼓角争鸣,胸中激荡起纵横驰骋,横荡四野的豪迈情怀。事实上,由于古镇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道法自然,工事的几经修缮和加固,使得小镇具备了“瓮中捉鳖”和以少敌多的防御功效。千百年来,古镇于世事风云变幻中相对安宁,无论是禅宗最大的道场“二佛寺”,还是明代的石牌坊,清代的文昌宫、戏楼、舍利塔、石刻睡狮、防火池等皆保存完好,为后人仰观明清风姿,触摸明清风骨,留下诸多珍贵遗迹。在建设上契合“国有利器,不示于人”道家思想的涞滩古镇,因尊“天道”得以独善其身,成为了多福多寿之地。
  最喜青石板铺成的古街,一踏上去,就触摸到了岁月留下的体温。在顺城街,满目都是高低错落的木制青瓦房,每一栋无不刻有历史的烙印。一家家看去,蒋家老馆子、戴家米酒、陈氏草编……各种幌子迎风飞舞,显出了古街的今昔繁华和热闹。抬头是“二佛酒家”,此店名沾尽了二佛寺的荣光。在“水八碗”楼下,两个花甲老人坐在竹椅上唠嗑,悠闲的品味千年古镇走过的慢时光。“生活中不能没有优雅,世间的一切优雅、情趣,都自‘慢’中得来。”作家李娟如是说。慢,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与道家崇尚的“清静无为”颇为相似,在清醒安静中生活,凡事不必勉强为之。
  隶属“山城”之地,必定少不了老少皆宜的火锅,还有本地的特色“渠江鱼”。又见湿漉漉的街上,一胖乎乎的师傅手舀一碗白嫩嫩的豆花儿,氤氲着香气,忍不住大快朵颐来上一大碗。
  酒足饭饱,还未感慨文昌宫的香火如此旺盛,道家气息浓郁的二佛寺就映入眼前。二佛寺既是地域佛寺排名第二得来,又委实分为“上殿”、“下殿”两座寺。仅从外观看,两殿就堪称雄壮,或立于鹫峰山顶或立于山间,遥想当年的建筑能力,建设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如此,如何不能带着一颗虔诚之心,细细膜拜寺内每一座神态安详,栩栩如生的佛像呢。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如同安居一隅的涞滩古镇,一直把自己的心放空,不羡天上云卷云舒,只管脚下花开花落,宽施于人,爱己及人。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对古镇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即使把自己隐匿于山巅,人们也不畏其远,膜拜者总是络绎不绝。
  受了烟火的熏染,聆听返璞归真的道音,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也沾染了一丝丝灵性,绿得那样逼人眼眸。
  在涞滩古镇,一石一屋一佛一寺,都是那么和谐的相处,走过千年,寂静无声。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留有四个藏兵洞,具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栏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凤堰梯田,
  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 黄平安
  凤堰梯田是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的总称,位于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境内。据考证,清朝初年,在“湖广填陕南”的大移民浪潮中,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迁入陕南汉阴定居。吴氏先民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迎难而上,带领族人和当地农民修梯田,兴水利,经过无数代人历时数百年的艰苦营建,硬是用汗水和智慧开垦出了万亩梯田,创造了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被誉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在陕南山区,梯田比比皆是,但像凤堰梯田这样大规模的梯田群,实属罕见。凤堰梯田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的山体上,梯田约200级左右,层高0.3—1米不等,每级宽3至15米,最长处达600余米。春天,沉寂了一冬的油菜苗抖落一冬的风尘,蓄势待发,蓬勃生长。清明前后,美丽的油菜花灿然绽放,一条条金黄色的弧线,像大地的指纹,美到极致。田野里,蝶飞蜂舞,鸟语花香,农耕正酣。游人置身于花海深处,尽情享受遍地金黄带来的欢乐和快感。花海间,红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宁静祥和,一派田园风光。
  初夏,农人收了油菜,为了赶种水稻,他们把田里的泥土耙得细碎软化,平整如镜,只等插秧。这个时候,站在对面的高处遥看梯田,一组组错落有致、弯曲柔美的梯田犹如一面面异形的镜子,在阳光下闪着银辉,明亮耀眼。微风起处,梯田里漾起轻波微澜,像优美的田园诗,如生动的乡土画。
  秋天,稻子熟了,金黄的梯田呈现出诱人的成熟美。压弯了腰的稻穗,在微风中颔首微笑。面对这层层叠叠的金黄,无论是当地农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一样的欣喜,欣喜的不仅是风景之美,还有丰收之美。农人挽起裤腿,在田里挥汗如雨,割稻子的“唰唰”声,打稻子的“嘭嘭”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如今,也只有在这样偏远的山村,才能见到这种人工收割的场景,这场景,真实而质朴,欢快而热烈,吸引着那些摄影的,旅游的纷纷把焦距对准了田野,对准了农人。
  冬季,梯田里不再蓄水,他们把水田改作旱地,种上油菜,为明年春天播下金色的希望。这时的梯田,菜苗子深不盈尺,地表大部裸露在外,透着几分冷清和苍凉。只有大雪纷飞的时候,梯田才呈现出一种冷艳之美,洁白的外表,柔美的弧线,尽显梯田冬日独特的韵味。
 
  因特拉肯小镇
  阿尔卑斯山下的瑞士因特拉肯小镇,是一座拥有英国风味的湖边小镇,因雪山、碧树、鲜花、绿地,积木般的建筑,美得让人窒息。在进入伯尔尼高地的小山村广场,一盘国际象棋正在等你,更是别有风趣。
周世杰 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