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2016-11-17
作者:
来源:
行走在世界第三极——记者徒步穿越喜马拉雅
□本报记者 黄葵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世界最雄伟的山脉,屹立在青藏高原的南端,并有着世界第三极的美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绵延不断的雪山,讲述着一个个神秘而美好的故事,吸引着无数登山爱好者来此探险。
近日,2016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吉隆沟站活动启动,以媒体、旅游从业人员为主的体验团52名成员、7台车,行程数千公里,穿越了西藏朗巴拉山口冰川、希夏邦马峰核心区域和朗吉湖。穿越线路上既有冰川、雪山、无植被的荒山,也有温润怡人的亚热带森林,给参加穿越活动的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启程:向着雪山方向
10月22日下午2点30分,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吉隆沟站活动启程,经过4个多小时车程,蓝天白云下,车轮滚滚,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跨越了多少个沟沟坎坎,傍晚时分到达定日县珠峰宾馆,这里海拔在4000米以上,同行的西藏登山学校的教练告诉记者,远处连绵的雪山,其中最高的那一座就是珠峰。车内出现了一点点的躁动,大家感叹道:“哇!这就是让人景仰的珠穆朗玛峰啊!如此清晰可见。”其实,我们所住的珠峰宾馆距离珠峰的实际距离,大概有100公里左右呢!
进发: 卓奥友峰1号大本营
经过一夜的休整,10月23日10点出发,车行两个半小时,我们到达卓奥友峰1号大本营。这里远处是雪山,眼前是裸露的山石,没有任何植物和动物,大山沉睡千万年,经历着岁月的洗礼,登山者、探险者才是这里移动的风景。
海拔高度8201米,卓奥友峰是世界第六高峰。位于中国西藏定日县的中尼边境上。卓奥友峰1号大本营海拔在5400多米以上,放眼望去,远处是绵延的雪山。如果静止不动,高原反应还不厉害,一旦行走起来,则需要大口呼吸,一步一喘,有时觉得自己身体在打晃。在这种高海拔环境下徒步一小时,就是在挑战自己的潜能,头晕、头疼,头要裂开的感觉一直伴随着!要么是跟紧队伍勇往直前,要么留下来在山的怀抱中沉睡……
一个小时过得很快,不久就看到前面的队友已经开始折返了,我们向着下一个目标——宿营地前进。
看过了冰川,接下来是戈壁滩徒步。10月24日,大队人马行进在希夏邦玛峰核心区,蓝天和雪山作证,我们大半天都在用脚丈量着茫茫戈壁滩,定位显示地名叫聂拉木县。
队员说:徒步的感觉好极了
10月25日早上8点多,六七辆越野车和皮卡车列队出发,目标是10余公里外的扎村。去扎村要翻过一个山头,山不高,但路况极差。一路颠簸着到达扎村附近的一座山脚下。9点半,徒步正式从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开始。一上山就开始爬升再爬升!不久,大部分队员就累得气喘吁吁,有点不太适应。必须承认,在爬升的过程中,有些路段还是很险的,不足一米宽的路面,右侧是山体,左侧就是深渊。为了安全起见,新华社西藏分社的晋美多吉老师,让记者拉住他背在后面的相机带走过这段险路。因为当天的徒步安排是要在山上走6-7个小时,来自西藏的阿旺给吨老师跟记者说:“您把包放下,我们给您背!”后来,记者的双肩包由阿旺给吨和阿旺占堆两位老师轮流背着,让记者没有负担地轻松前行。这真是一支充满了友情和温暖的徒步队,让人内心满满地装着感动。
经过4个多小时4.5公里的徒步,我们见到了藏族人民的圣湖——朗吉湖。领队的藏族教练们在此点起桑烟,垒起玛尼堆,氤氲的烟气向上蔓延,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圣湖的敬畏之心。圣湖边,全体队员合影,然后折返下山,下午3时40分结束徒步,坐车返回营地。这一天,山林徒步非常舒服,因为没有高原反应。
美好的行程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在返程的路上,队友们纷纷相约,再会西藏,再会喜马拉雅!
驼铃声醉
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城西16公里处,是宁、蒙、甘三省(区)的交接点,黄河第一入川口,是欧亚大通道,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南靠山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余脉,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 本报记者 陈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