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2016-10-13
作者:
来源:
玉泉山下稻花香
□ 户力平 文/图
历史上的京西玉泉山下,是著名的“京西稻”产区,素有“稻乡”之称。每至金秋时节,稻浪翻滚,满地金黄,一派迷人的丰收景象。此时又是金秋十月,如今的“稻乡”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带着几分遐想,慕名寻游。
昔日“稻乡”今日郊野公园
沿着玉泉山下的公路前行,不多时来到一处公园的路口,但见“北坞公园”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有“稻乡”之称的北坞村旧址,而今村落消失了,建成了郊野公园。走进公园大门,处处绿树浓荫,不远处是一片呈着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泛起阵阵波浪,一派田园景色。
沿着园中的小路,走近那一片片稻田,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已经成熟的水稻,被压弯了腰,稻穗沉甸甸的。轻轻地抚摸着即将收割的水稻,不由得体味出粒粒皆辛苦的感觉。
寻至稻田中的一座亭子前,见几位老人正在聊天,我一问方知是北坞村的几位退休老人,也是当年四季青公社玉泉大队的稻农,谈及当年种植“京西稻”的往事时,老人们多有感慨。
80多岁的刘大爷指着眼前的稻田说:“这沉甸甸的稻穗,使我想起30多年前在这里种植稻子的情景。从育苗、整地、打垅、插秧、灌溉、除草、收割、脱粒,每样活计都干过。尤其是十月间收割时节,一天能割出一亩多地的稻子,很是辛苦。”
70岁的王大爷说,自己过去是种田的老把式,在他的印象里,这一带种植“京西”稻最鼎盛的时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你看,这边到玉泉山,那边到颐和园,整个一大片足足有上千亩的稻田。这米煮粥、捞饭吃都好,晶莹发亮,有一股清香味儿。”
几位老人们谈及当年种植水稻的往事,异常的兴奋,他眷恋着30多年前玉泉山下那迷人的水乡景色,记忆中那金色的稻浪是最美的风景。作为名优特产,“京西稻”一直是稻乡人的骄傲。他们不仅留恋“京西稻”那独特的醇香口感,更多的是追忆祖辈们所创造出的品牌和栽培技术。
“京西稻”种植始于清代
“京西稻”,也称“皇家稻”,因在北京西部玉泉山一带种植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栽种,供皇室专用的“御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传,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在玉泉山周边地带试种植。由于这一带泉水河水湖水极为丰沛,种出的稻米色泽光亮、透明、味道清香,粒粒如珠,入口香甜,自乾隆年间以来,一直为宫中御用的“贡米”。乾隆皇帝对这里盛产的稻米格外青睐,曾以“京西稻”风光为题材的即景诗就有百余首,其中有“数顷黄云香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等诗句,而老北京民谣中也有“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
想当年,玉泉山下河渠纵横,稻畦千顷,阡陌交错。每到阳春,田野里花红柳绿;盛夏之日,荷花盛开;金秋时节,稻浪翻滚,满地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
而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资源的匮乏,“京西稻”的种植受到严重威胁。因种植“京西稻”需要大量的水源,且亩产量较低,所以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了,那金色稻浪翻滚的景象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2009年玉泉山下的北坞及周边村落整体拆迁后,建成北坞公园。由于历史上这一带是“京西稻”的主产区之一,所以公园在景观设计时特地辟出12片,总面积6.5亩的“京西稻”种植区,由此玉泉山下再现了“京西稻”飘香的历史胜景。尽管种植面积极小,但却是玉泉山下的一道独特景观,由此也唤起稻乡人对“京西稻”的记忆。
领略田园风光农耕文化
走在北坞公园里,随处可见与农耕文化有关的景致,除了一片片稻田,还有石磨、碾子,而稻田中一组组耕田劳作的雕塑,告诉人们这里就是昔日的“稻乡”。特别是在金色的秋天里,这里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和美丽的田园风光。
据北坞公园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北坞公园的定位既不同于一般的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园中景物、雕塑等与环境相适应,由此突出了公园以展示农耕文化为特色,特别是园内的稻田已扩大到数十亩,是北京市仅存的几处“京西稻”种植地之一。从2012年起,每年10月中旬都要举办一次“收割节”,让人们通过体验水稻的收割,尽享昔日“京西稻”收获的喜悦,并借此感受劳作的辛苦,从而传承农耕文化。届时,专门请来北坞村的老稻农实际演示标准的收割流程,给在场的人们表演绝活儿。那些早早等候的人们踊跃参与,挥镰收割水稻,尽情体验收获的快乐。如今“收割节”已经举办了四届,数千人在此体验了农耕文化的博大,从而体会出收获时的喜悦。
不知不觉中,我已在稻田边的小路上徜徉了许久。静静伫立于田埂之上,满眼是金色的稻浪,格外的迷人,那蓝天下随风舞动的稻穗,使我久久沉醉在稻花的芳香之中……
中消协发布旅游调查报告
三成多体验员遭遇“改线”
近日,中消协发布的《2016年旅游服务再体验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旅游中违反合同、强制消费、更改路线等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强制消费问题尤为突出。中消协希望通过体验式调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社会监督,让消费者享受安全、放心、舒心的旅游市场环境。
遗憾 老问题依然存在
本次体验活动由来自14个省级消协组织及专业调查人员组成的60名志愿者实施。根据再体验调查设计,要求体验员借助相关专业设备,获取视频、录音、照片等图文影像一手资料,既要就2015年的老问题进行对比调查体验,又要发现和记录旅游服务中的新问题。
本次再体验结果显示,部分线路在导游、购物、餐饮、交通和景区等方面服务有明显改善。如,一些导游会善意提醒“消费陷阱”,遇有突发情况能热心提供帮助;多数体验员反映商品质量总体尚好,景区售卖物品能明码标价;大部分体验员反映团餐量足有特色,交通工具与承诺一致;不少体验员反映一些景区设置了便民设施,安保举措有所加强,等等。令人遗憾的是,一些2015年体验中发现的如违反合同、强制消费、更改路线等,在本次再体验中依然存在。
留意 强制购物换“新招”
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更改线路、承诺不兑现、黑导游依然存在,35.0%的体验员遇到更改路线;二是使用“当地×星”“准×星”等模糊用语,入住“星级”酒店变成普通家庭旅馆,23.3%的体验员表示其所住酒店的档次与承诺不一致;三是存在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大巴安全带缺失或损坏等安全隐患,部分景区存在出租车不打表或打表加价等高价宰客现象;四是景区客流量控制不到位,环境卫生待改善;五是强制购物换“新招”,一些导游及从业人员利用同情心、孤立游客、公开指责等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者购物。此外,其他如旅行社开发票索取税点、官网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等情况也较多。
呼吁 恪守职业道德
在本次通报会上,中消协还公布了再体验中发现的22起涉及安全隐患、合同违规、强制消费、违规导游、疏于管理、规则任性等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并已将这些问题线索移交给了旅游主管部门处理。中消协希望各地政府将建设良好旅游市场环境作为加强城市综合治理的重要问题来抓,针对仍然存在的导游擅自改变线路、强制消费等损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消协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对于涉事人员必须进行严肃问责。同时希望广大旅游从业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恪守职业道德,从提高旅游服务满意度中合法获取正当利益,坚决抵制旅游服务企业的不合理、不正当的服务要求,自觉捍卫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报记者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