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旅游

2016-10-09 作者: 来源:

  沙溪第一镇
  □申功晶
  沙溪,古称沙、印溪(七溪),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誉。据载:“昔犹濒海,在唐宋已有村,统称涂松市。至元时投沙泊所,始有印溪之名。”又以其在枕七浦塘,故又名七溪。
  一千年前,北宋名相范仲淹莅临江苏太仓考察工作,在沙溪开河挖道,一条七浦河就此诞生,义兴桥、庵桥、新桥三座单孔石拱桥横跨河面,连贯起河南、塘北两条老街,形成了“一河二街三桥”的格局。
 
  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垂直如线的三里古街,最有看头的是明清一绝的桥门洞,宅第与宅第、院落和院落之间形成了深邃狭长的弄堂,街头和巷口有过街楼,街巷深处,印溪书舍、龚氏雕花厅等一干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宅名居仍完好保留着,巷门、桥门、更楼等古代防御体系亦有迹可循,不负“天下第一古巷”的美誉,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吉利的名字,每户人家的瓦片上都刻有篆文“寿”字和蝙蝠图案,寄寓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走进“沙溪文史馆”,馆内文字、图片、模型等资料无声叙述着沙溪的前世今生:盛唐形成村落,重佛的盛世建造了普济寺、长寿寺、延真观;元代贸易发达,形成市集;明朝为商贸重镇,大批商贾应运而生;晚清近代工业起步,这里成了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第一家轻纺工业济泰纱厂落地而起。
  “洪泾往事”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红色年代,感受到人们对一代领袖炽热的爱戴崇拜。连环画博物馆里,桃园结义、林冲夜奔、黛玉葬花、木兰从军、三毛流浪记……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绣像勾起了很多70后、80后童年的回忆。
  透过门板,老夫妇打理一家裁缝店,与子偕老,相濡以沫,下班的人回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仿佛还是N年前的样子。临河民居鳞次栉比静卧两岸,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似江南园林中的水榭,又如湘西吊楼。别致的临水建筑和古朴雄浑的单孔古桥、古宅民居密集的老街形成了沙溪三大特色。
  “雅风堂”是上海水墨书院创作基地,常年有书画爱好者聚集于此切磋交流;“古雅轩”内文房四宝、名人书画比比皆是;就连在吃茶聊天的茶楼,也可向店家借用笔墨宣纸,习字练画。饶是诗礼风盛,这里走出了史学家桑悦、古琴家徐上瀛、星象学家龚树模、儿童文学家龚堡,一代舞蹈宗师胡晓邦……
  走在斑驳厚重的青石板街上,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随处可见接地气的生活写照: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土著居民,村民们抱着娃娃走街串门;“陆纪玉糖年糕”是沙溪一家百年老字号特色糕团店,前店后屋的格局,一屉屉热气腾腾的白糖糕、红糖糕现蒸出炉;石拱桥上,步履蹒跚的老太弓着腰捡废品;拐角处,有一爿不起眼的小作坊,上了年纪的老大爷正慢条斯理地编织竹篮……你可以坐在酒楼上大口大口啃着肉松骨头和卤鸡爪,上老法师面馆叫一碗用虾皮、青壳螺蛳、卤鸭当浇头的奥灶老鸭面;也可以什么都不做,聆听屋檐瓦楞下滴滴答答的秋雨声,或许,这慢笃笃的节奏才是老江南的真实写照。
  有人把沙溪比作第二个周庄,可我却不希望 ,因为商业味一多,生活味就少了。
   
  沙溪古镇位于苏州市太仓市,沙溪老街是免费参观的,但是沙溪文史馆、洪泾往事、连环画博物馆等小景点要收费。
  特色:来古镇可以坐游船体验一下水乡风光,老街上的茶楼茶馆多,茶馆内除了喝茶还能向老板讨要毛笔、宣纸写字作画,老街上有文艺味浓的古玩店、书画店等。
 
  雪峰之下 安澜之河
  □杜敏 文/图
  驿道迢迢,马蹄声声,泉水淙淙。假日里,从北京飞抵丽江。阔别六年,又与这儿的山水重逢,这一次去了束河。
  迈进束河古镇的大门,被青山绿水揽入怀中,感受束河的安澜。民居依山势而建,房前屋后,山洼里种了蔬菜和水果,田园风光,质朴自然。沿河的民居房前接有外廊,临水建起了酒吧、咖啡厅,支起凉棚和阳伞。客栈、小店的门上,是中英文和当地东巴文对照的标识。纳西族老人坐在树下,纳西妇女有的在河岸、井边洗衣。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河里小鱼游动,房前小狗撒欢,树林鸟儿鸣叫……这一切,驱散尘世的喧嚣,使人从容、惬意、悠然。
  回眸昔日马帮,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随着山间铃响,嗒嗒马蹄,从山里到束河,又从这儿走出去。那肩扛马驮的不仅是盐巴、皮革、土布、茶草,还驮着人们的希望。青石板路上留下的马蹄印,默默印记了马帮付出的血汗,铃声、马蹄声里夹着马帮的山歌和叹息声。马帮的到来,让古老的村寨,寂静的街道热闹起来,文人、商贾络绎不绝,南来北往、渐行渐远。束河演绎了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了风雨飘摇的岁月,见证了当年的历史。
  在安静的街上走着,进了一家经营特色围巾披肩的小店,想选几件纪念品,有被称为“世界记忆遗产”的东巴象形文字和披星戴月图案的围巾,这一季和下两季正好用,可披可围,如同把七色云彩披在肩上。转到另一家特色小屋,选了用牛角制作,上面刻有汉字和东巴文对照的姓名链,从上千个字里,精心一一选出朋友的名字,请店主夫妇一起串成别致、个性的姓名链。又在东巴纸坊选了用树皮制成的纸张,写有东巴文字的明信片,寄给朋友们。靓丽的东巴围巾、淳朴的姓名链、明信片,都融入了传统纳西民族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的就是永恒的。把这些小纪念品带回北京,带回我珍惜友情的心意。
  坐在纳西小吃店外廊,点了凉粉、丽江粑粑等小吃。店员端来酥油茶、高山雪茶。这是一个帅气的彝族小伙子,有点像电影《阿诗玛》里的阿黑哥。和善的笑容,人性的包容,古朴的民风让人温暖。人们一边晒太阳,一边交谈,享受这难得的假日时光,聆听忠贞爱情一米阳光的美好传说。《雪域光芒》的歌声唱得荡气回肠,灵魂随歌声钻入云端。雄奇壮丽的雪山,深厚底蕴的东巴文化,茶马古道上的安澜束河,留在我们心里。
 
  大海晨韵
  海南省万宁市有一个美丽的海湾叫南燕湾,东方渐渐露白,海浪赶在第一缕阳光露出海面之前,快速地奔向海岸,去亲吻等它多时的“礁姑娘”,这就是太阳升起前的大海晨韵。
王雪婷 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