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9-22 作者: 来源:

  朱红
  北京住总集团
  在E时代生活中
  触摸文化瑰宝
  □本报记者 白莹 
  “帝王家庙古柏香,潺潺筝语挑流芳。
  嘲哳众曲渐成调,不负帘外好时光。”
  日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新一期的古筝培训班,北京住总集团工会副主席朱红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写下了这首小诗,也代表了不少职工学员的心声。
  2015年,朱红从市总工会12351网站上看到一条通知——市总工会和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开展艺术骨干培训班,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古筝培训。这消息一下将朱红对古筝向往的心调动了起来。
  “对于丝竹管弦,最早知道的故事是伯牙子期,最具体的想像是《琵琶行》,最日常的接触是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从神而往之,到期而待之,直到最后的习而惯之,却从来没敢与自己做任何的联想,直到有一天,这个机会竟然真的到了眼前。”朱红回忆说。
  兴奋之余,她赶紧向单位提交了报名申请表。
  第一次上课,一进入设在太庙高高的红墙之内的课堂,朱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萧瑟秋风今又,换了人间。当年的皇家殿宇,今日的百姓课堂。执教的是东方乐团的年轻演奏家,同窗们是各单位工会推荐的职工学员。”坐在教室里的朱红,轻抚筝弦,听老师讲古筝的历史,讲指法,授技巧……当筝弦在自己手指上发出第一个音节时,那忐忑又甜蜜的心情让朱红激动不已,用她自己的话说“一切就像在梦境中”。
  此后的每次上课,一进入教学区,朱红马上就会把工作中的各种烦恼和压力全部抛到脑后。当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格斑驳地洒在脸上,朱红和学员们抚动筝弦,听那古韵悠悠的音色在指尖响起,仿佛跨越千年,与古人进行灵魂的对话,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希望这样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能再多一些,让更多生活在E时代的人们,都有机会触摸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古柏参差的树荫笼罩下,咿呀学语般的练筝声逐渐有了调子,从入门的《沧海一声笑》,到最具东方符号意义的《茉莉花》,再到如今提高班的《牧羊曲》、《女儿情》,转眼间她跟随培训班已经到了2016年,很多基础班的同学相互督促,共同进步,都成为了生活中的好友,她们也倍加感恩和珍惜市总和文化宫给她们提供的学习机会。
  “如今在北京住总集团,参加市总等各级工会组织的文化进修活动已经蔚然成风。”朱红介绍说,通过参与市总组织的各类职工文化艺术活动,北京住总集团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书画、摄影、音乐创作等艺术的职工。而这些文艺爱好者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又把创作的焦点对准企业、对准一线劳动者,不断丰富着住总的企业文化。
 
  张松岩
  北京盲人学校
  太庙体味笔情墨趣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当过大学艺术系主任、具有多年深厚的西方绘画基础、有资格上讲台授绘画课,却一头扎进文化宫国画班,“深藏功与名”当起学员。北京盲人学校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张松岩说,这样的选择源于一份情怀。
  张松岩从小学开始学画,绘画功底扎实,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后,又参加了该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两个美术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主攻西方绘画,曾担任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在他的办公室里,挂有他用古典技法临摹的伦勃朗自画像,笔触细腻,栩栩如生。
  张松岩对中国传统绘画也特别喜欢,认为东西方绘画在艺术手法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在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上是相通的。正是想通过学习中国画中运用笔墨语言来表达画家心中的山水,加上作为工会主席,他认为学习国画还可以助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所以在听说劳动人民文化宫2015年开设小教员示范培训班后,马上报名参加书法和国画班,开始系统学习这两门艺术。
  国画班由北京市职工书画协会培训部主讲教师黄国建主讲,每期18次课,每周六上两次,用时一整天。张松岩放弃周末休息,9周下来处于出勤率最高的学员行列中。他说无论哪个画种,首先要有量的积累,有对“术”的丰富体验,才有表达出“艺”的可能性。国画技艺需要时间的投入,经常思考与每日练笔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黄国建的国画山水教学经验丰富,从基础知识讲起,一棵树、一块石、一座山、一湖水,逐步过渡到完整的山水创作,讲解、示范、辅导、解惑穿插进行;技法、理念、审美、为人广泛涉足,使学员们深受教益。考虑到大部分人都是零基础,他就结合学员的特点,一笔一笔讲解,带大家入门,甚至手把手来教。通过分解组合训练,18次课程后,学员们奇迹般地画出一幅幅完整山水。
  为了方便时时学习,张松岩用手机或IPAD录制下老师讲课视频,容量达到几十个G,课上课下反复观看。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每天至少运笔1个小时。有人不解,“工作繁忙,再画画不累吗?”他淡淡一笑,“绘画是我的兴趣,每天画几笔就是最好的放松。”
  国画班建立了微信群,学员们经常在群里切磋作画技艺,分享学习视频,并且上传自己的作品。他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彼此不论年龄、职务,只谈兴趣爱好,充实精神生活。
  上完第一期课,张松岩的进步得到黄国建的肯定,他将此归功于老师。今年第二期国画班招生,他又报名,继续学习国画山水。有了之前的基础,这一次他领悟得更快,进入到树、石、山、水的有机组成上,深入琢磨皴、擦、点、染结合技法。
  职工示范培训班的另一大目的就是以点带面推动各单位艺术的普及发展。北京盲校2014年就成立多个职工兴趣小组,每周二和周四下班前一小时活动。学习国画后,张松岩持“国画小教员”证书上岗,登上讲台给国画和书法小组授课,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
  只问耕耘不求收获。在艺术的长廊里,张松岩不断学之、思之,不仅自己走得坚定有力,还带动着身边人,共同前行。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