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9-22
作者:
来源:
程阳阳
劲松街道工会
太极剑让我散发精气神儿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好像一共有41人参加今年文化宫太极剑的学习,其中来自我们街道各社区工会的就有6人。”劲松街道总工会工作者程阳阳告诉记者,最开始练的时候自己很没有信心,但由于老师教得好,一步步也跟着学了下来。
第一次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学习时,看到很多学员都有过学习太极拳、太极剑的经验,练得有板有眼,程阳阳说自己有些心虚。可当授课的徐秀芹老师对她这种零基础的学员,一招一式反复教习的时候,程阳阳有了信心,也有了动力。每当大家休息的时候,她都会凑到老师身边切磋技艺。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拿剑,觉得特别新鲜,感觉像武侠片似的。而且,老师还讲了很多知识,太极剑也很有讲究,剑要认真打理,手不能摸刃的部位,因为时间长了会长绣,要拿软的布擦,还有专用的剑套。”程阳阳很乐于回忆老师的教学过程,根据身高配备大小尺寸不同的剑,她被分到的是最小号。
练习过程中,最让程阳阳着迷的就是太极剑散发出的这股精气神儿。“练的时候精神要到位,人显得很有精神。当然也要注意安全,不能伤着自己和别人。”
每周两次,一次半天的教学时间,程阳阳觉得还不够,于是把老师练得姿态都拍了下来,每天要拿出手机复习一遍。和程阳阳一起参与学习的同事们对这项课程也有着很大的兴趣,于是大家约定午休的时候到会议室一起练习,有忘了的动作、不熟悉的姿势,互相之间提醒、指点。
程阳阳和同事们每次去文化宫都是骑车去,单程需要40分钟左右,再加上两个小时不间断的练习,基本一上午都是在运动状态。“剑本身有重量,我觉得得有3斤吧,特别压手,练的时间长了手腕酸痛,但是精神很振奋,工作起来体力也更充沛。”
“坐一天办公室了,伏案工作,脖子是最累的,打一套下来浑身是汗,觉得特别舒服。”不仅自己受益了,程阳阳每天下班后带孩子玩的时候,她都拿着孩子的木头玩具剑给孩子演示一遍。“我打的时候孩子看着特别开心,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熏陶。”
程阳阳说自己的一个同事原来血糖高、血脂也高,这一年的时间血糖从原来的9练到了6,身体各项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了。“这也能说明这项运动真的有益身心。”
原来,劲松街道总工会从2014年开始,就派职工到文化宫学习了太极拳的课程。随后,面向街道建会单位举办了免费的太极班,把文化宫的教练请来教授太极拳、八段锦。在文化宫的培训班中学的最认真的薛师傅担当助教,每周六上午都会举办一次,每次两个小时。还有住在朝阳公园的职工为了参加这个培训专程赶过来。
今年,在学习了太极剑后,这个培训班又新增了太极剑的内容。“不能光我们自己受益,还要带着建会职工会员一起来健身。”程阳阳笑着说。
宋更新
西城区旅游委
学习书法要有一颗敬畏心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我最初练习书法,也算是误打误撞。”来自西城区旅游委的宋更新坦诚表示,之前,为了帮孩子陶冶情操,提高书写能力,给孩子报了一个书法班。“在陪孩子上课的过程中,没想到,我自己竟然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项传统艺术。之后,孩子不学了,我却一直没有停下练习。”
宋更新告诉记者,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们都知道他爱好书法。今年4月份,单位从事工会工作的同事告诉他,市总工会要在文化宫开办书法培训班,问他想不想参加。“虽然我自己经常练习,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错过呢,立刻报了名。”
从5月起,他开始每周五到文化宫上书法课,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风雨无阻。“我们的上课时间是从早晨9点开始,到下午4点,中午休息1个小时。这一天的时间,听起来挺长,可是真正练起字来,觉得过得很快。”宋更新兴奋地说。
文化宫里,绿树葱葱,大殿里,宁静整洁。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书法,宋更新说,心情都会变得很愉快。而最让他开心的是,他们还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老师名叫吕春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是北京职工书画协会培训部书法主讲教师。“老师不仅教授我们书法的基本规律,还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了不少传统文化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宋更新介绍,比如,他们所临摹的《九成宫醴泉铭》,以前他只知道这篇铭文是欧阳询书写的,是初学书法的人必练的字帖,但是不知道它的来历。这次上课,老师告诉他们,此帖其实是唐朝有名的谏臣魏征所作,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而且老师还讲解了其中的深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他再临摹这篇铭文的时候,就更能投入了。
“培训班的系统学习,老师的指导,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产生了敬畏之心。”宋更新说,我觉得,书法不仅仅是拿着毛笔随便写字,而应该进行严格的学习,而且光写的好还不行,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把这门艺术学好,传承下去。
除了结识到一位好老师,在培训班里,宋更新还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大家学习书法的基础不一样,但是非常团结有爱。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指导。课余时间,大家就互相学习。班里有一位大姐,喜欢书法,但是没怎么学过,开始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字拿出来让大家看,说写得不好。宋更新就鼓励她说,“再大的书法家也都是从零开始的,刚写的时候肯定也不好看,然后一笔一笔练,才写好的。”大姐这才给大家看她的字。
“现在,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每天都会把自己的作品用手机拍下来,晒到群里。”宋更新说,“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练习书法确实是一个枯燥的,但是像我们这样,互相鼓励督促,会增添很多动力。”
现在,书法培训班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宋更新的书法之缘并没有结束。除了每天自己练习,他还成为了单位里书法兴趣小组的小教员。“我们单位也有不少爱好书法的同事,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兴趣小组,目前已经10多人了。我们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工会活动日开展活动。最近,单位还举办了一个包括书法、绘画、摄影等在内的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我们的口号就是没有水平高低,参与就是胜利。”宋更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