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9-09
作者:
来源:
照亮山村的烛光——探访北京远郊的乡村教师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总让人对坚守在传道授业解惑岗位上的老师多一份敬意。
门头沟、房山、怀柔、昌平、密云、平谷……这个教师节,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进北京郊区的一座座大山,探访山区学校里的优秀教师。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默默扎根山区几十年,把青春献给山里娃娃。一日日早出晚归,一个个寒来暑往,是他们的坚守,换来学生们自信地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田野,踏上辉煌的人生。他们就像山村里的烛光,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王娜
门头沟王平中学教师
坚守大山18年
成为学生的“铁磁”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从门头沟区里到王平中学,坐公交要近一个小时。如遇雨雪天气,车辆还会停运。然而这样的上班路,王娜已经走了18年,她还会继续走下去。
1998年,王娜被分配到王平中学工作,从此她再未离开过。之前,王娜坐公交要倒一趟车才能到学校,一共22站。这两年学校开了班车,比原来舒服了些。每天不到6点王娜就起床了,而下班回到家已是18点以后了。
山区学生大多数住校,20多岁时,王娜经常在校住上一周照管住宿生,她觉得这样心里才踏实。现在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她也会选择住校,安抚学生因为回不了家而烦躁的情绪。
王娜的父亲就是一名老师。受家庭影响,她喜欢这份职业,喜欢与学生们相处。虽然有过进城的机会,她还是放弃了。“如果我走了,学生们就没有生物老师了。”
与城里家长不同,王平中学主要接收的是矿工的随迁子女。家长工作压力大、收入低,从学习到生活习惯,基本都需要靠老师管理。
王娜在全校第一个以副科教师身份兼班主任,与学生共建了QQ群、微信群、班级贴吧,利用平台举办主题班会,分享家教文章等,既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又促进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去学生家中探访。
她在班上开展系列标兵评选活动,周评、月评、学期评、学年评,为学生树立身边榜样和争先意识。她还精心挑选各种零食作为奖品,激励这些每周只花50元饭费的矿工子弟。随着活动的开展,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标兵”。
为了改变山里孩子的羞涩自卑,王娜可谓是绞尽脑汁。艺术节没人报节目,她就先自学,再教学生跳华尔兹;合唱节没人唱出声,她现学指挥,带大家“唱得响亮”;学生见世面少,她就组织全班走出校园,赏红叶、摘柿子、走古道、探湿地……在学校的支持下,她还领学生去五星级酒店参观,去外校体验西班牙语课程,去中职校学习插花……一个个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帮学生建立了自信。她也获得第23届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2012年市课程德育说课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记者采访时,王娜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说要带着爱人登门,请老师参加婚礼。“每年教师节、寒暑假,甚至我生日,学生们都会跟我联系。”
今年1月王娜过生日,不出意外地收到一个蛋糕,是2009届毕业生小李送的。小李入学时不守纪律,毛病很多,王娜在他身上花费了很大精力:开小灶讲题,与他谈心,写小纸条提醒,连午饭都找他一起吃……小李一点点被感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老师”被改成“铁磁”。看王娜生病,他不仅买来感冒药,还细心的标注上“一次两片一天三次”。如今,小李成了一名地铁司机,每年给老师送蛋糕已经成为他的“保留节目”。
在王娜的电脑里,储存最多的就是每届学生的照片。这几年她特意学了视频制作,把学生初中三年的集体活动照做成十几分钟视频,配上音乐和感性文字,在初三元旦晚会上播放。当大屏幕上闪现一个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身影,看着“一路我们曾携手并肩,用汗和泪写下永远”等文字,学生们全哭了……这些都是她与学生最珍贵的回忆。
任国鹏
房山区史家营小学教师
把爱播撒在
大山深处
□本报实习记者 闫长禄
今年38岁的任国鹏是房山区史家营小学的一名教师。在19年执教生涯里,他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大山深处那座小学和小学里的孩子们身上。
1997年,当时只有19岁的任国鹏从师范学校毕业。原本可以留在城区工作的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史家营,成为史家营乡秋林铺村小学的一名山村教师。
“我之所以回来,就是要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要孩子们走出去。而且我儿时的梦想就是当老师。”任国鹏自豪地说。
“刚参加工作时,山区小学条件艰苦、交通不便,黑板是简易木制的三合板,冬天没有暖气,夏天屋顶漏雨……但我更心疼的是孩子。现在好了。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们学习的环境也好了。”任国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因为学校身处山区,学生都来自附近的村庄,上学路途比较远。为了保证安全,学生需要住校。这样一来,任国鹏不仅成了孩子们的老师,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堪称全职保姆。
有一年深秋,已是午夜12点,狂风在大山里呼啸。刚刚睡下的任国鹏,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一名学生突然生病发烧了。任国鹏顾不得穿上大衣,就飞快地跑到学生宿舍,连夜赶山路将学生送到医院。等学生烧退了,守在病床旁的任国鹏才发现自己只穿了一双拖鞋。
2009年的冬天,史家营飘起了鹅毛大雪。为安全起见,学校通知家长提前来学校接孩子回家。有位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无法前来,任国鹏便冒着风雪,手牵手将学生安全送回家。由于山路难行,加上大雪,原本30分钟的路程走了3个小时,等任国鹏返回学校时已是傍晚了。
为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任国鹏一次次翻山越岭去家访,一次次与孩子们促膝长谈……这一切都被家长看在眼里。采访这天,记者正巧碰上一位来校的家长,她对记者说:“孩子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真是我们的福气!”。
2015年暑假,任国鹏突患心肌梗塞,做了支架手术,医生建议他休息半年。可他放心不下孩子,仅仅休息了10多天,便拖着虚弱的身体重返讲台了。在学校急缺专任教师的情况下,任国鹏不仅要承担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还主动承担起全校美术教学任务和学校美术小组的辅导工作。为了更好地呈现一堂课,他常常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查阅资料、制做教具,常常工作到深夜。
19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大山,走向社会,究竟教过多少学生,任国鹏已经记不清了。但任国鹏从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决定,也没想过离开。“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大山就是我的根!坚守山区是我的责任,一辈子做山区教师是我的光荣!我愿做山区教育的守望者,用爱心和坚守,为山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任国鹏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