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9-09 作者: 来源:

  崔海明
  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教师
  帮山里娃实现体育梦
  □本报记者 崔欣
  他本是一名普通师范毕业的老师,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干就是26年。为了能到山区支教,他连续申请5年;当支教工作结束时,他毅然决定留了下来。这就是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崔海明。
  提起成为体育教师的原因,崔海明用阴差阳错来形容。1989年,崔海明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小学顶岗实习。“开始时只想教语文或数学,因为当班主任一直是我的理想。但那时学校没有体育教师,我只好按学校安排顶了上去。没想到后来我这个新兵,训练的队员还打破了七项怀柔区小学记录,于是校长硬把我留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就离不开体育教学了。”崔海明笑着说。
  一路走来,崔海明已经成长为北京市体育骨干教师,怀柔区体育学科教学带头人。也就是在此时,他开始考虑山区支教这件事。“我前后5次申请支教,但由于工作需要,原来的学校不批准。直到2013年8月,我才获准来长哨营小学支教,终于圆了我的支教梦。”
  崔海明带着一腔热血来到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但让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山区条件比较艰苦,思想也相对封闭,更别说对体育的认识了。崔海明带着学生们才进行了一个月的正规体育训练,几位女学生的家长就给他打来了电话,希望他同意孩子退出训练队。“一个叫玉坤的女孩子,家长说她身体不太好,找各种原因阻碍孩子训练。其实孩子还可以,家长是怕她学习成绩落后,以后考不出去。”
  没有别的办法,崔海明只能一边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边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山里孩子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开始时身体和心理上都有些受不了。比如跑步应该前脚后跟先着地,然后是脚掌。可山里孩子由于走路习惯不同,一般都是整只脚同时落地。一改变跑步姿势,孩子们一时就适应不过来了。有的个别学生训练结束后,累得饭都吃不下。小玉坤就有过这种情况。我发现后,就带着他们几个一起到校门口的食品店,给他们买了些他们喜欢吃的零食。不能饿着孩子们,这也算是变相地给孩子们些鼓励吧。”
  崔海明也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曾有一位班主任来找我,说有几个孩子经常不写作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为了能让他们继续训练,我就把他们叫到身边,每天晚上看着他们做作业,甚至帮他们补习功课。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这样一来,家长和班主任也就支持他们参加训练了。”
  如今的长哨营小学,每次参加全区学生体质测试赛都拿第一,先后有10余名学生输送到区体校,6名学生被区示范校招为体育特长生。
  在山区,还有一件崔海明坚持做的事情——提高山区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山区教师中年轻的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极少。这些年轻体育教师非常好学、肯学、善钻研,这就为我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土壤。我主动为北五乡的体育教师上观摩课,把自己20多年的教学心得一一传授给他们。在2014年怀柔区基本功竞赛中,有4位体育教师获奖。2015年,有2位体育教师被评为区骨干。”
  2015年,崔海明的支教任务结束了,可两年来的辛苦付出,让他爱上这里的一切。他毅然决定留下来,继续做一名山区体育教师。他说:“做一名快乐的山区老师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把工作中的不顺心及遇到的磨难与挫折,当作是自己生存在这个社会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当作是为今后成功所必须的铺垫与积累。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会变苦为乐。”
 
  陈瑞雪
  延庆区康庄中学
  “师友互动”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马超
  “从城区学校转战农村学校后,我因地制宜助推农村娃成才。”延庆名师陈瑞雪说。
  1977年出生的陈瑞雪,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中文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二道河中学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10年7月,她响应延庆教委城乡教师交流政策,主动到康庄中学工作至今,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以及语文教研组长,现为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2015年被延庆县政府授予“延庆名师”称号。
  陈瑞雪告诉记者,她喜欢教师工作,尤其是做语文老师。在这条路上,她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体会到当老师的幸福。她说,农村中学学生素质薄弱是事实,但如何改变现状,与孩子们实现无障碍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实现转变,就成了教师的职责与任务。
  作为语文教师,陈瑞雪与学生交流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篇篇教师评语和范文中,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用文字触动他们的心灵,尤其是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陈瑞雪碰到过一个各方面问题都很严重的学生,但初三开学后他终于剪成了“合格”的头发,陈瑞雪及时抓住这个闪光点和契机,写了一篇700字的文章《那一刻的感动》。文中写道:“那一刻似乎是心有灵犀,没有回头的他慢慢坐起身,摘下帽子,我看到了‘小平头’,完全合乎要求的发型。那一刻我的心被狠狠触动了一下,感动瞬间漫上心头,一个曾经有些淘气和叛逆的男孩,用这一刹那的抬头证明了自己……”
  课堂上陈瑞雪将文章读给全班同学听,在同学们响亮的掌声中,陈瑞雪看到这个孩子羞红的小脸和认真的眼神。此后,这个孩子不仅保持了学校要求的发型,而且他上课的状态明显改观,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变得越来越认真。
  由城区校转战农村校支教的4年里,陈瑞雪积极研究学情,改革语文教学,打造“师友互助”的互动课堂。农村孩子起点低,羞于表达,他们总是喜欢听却不喜欢发表见解。班里的小松上课时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老师的所有提问都激发不起他的兴趣。
  陈瑞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班里跟小松一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她在语文阅读新授课或者写作评改课上,将学生组合成两人一组,一人为“师傅”,另一人为“学友”,在重要问题的探讨上安排师友合作。全班交流时,各组发言让学友先说,师傅补充。她会根据他们的发言情况给予加分,并在每次月考时核算师友的总成绩,对进步大的进行表扬。这下子,小松再也不是课堂上的旁观者了,他认真听师傅的分析,积极思考,组织语言,然后在全班交流。
  “师友互助”课堂的尝试,是在课堂上扩大教师的关注面,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关注。在农村中学这样的小班教学中很难再出现旁观者,课堂效率和质量也就提高了。后来小松在毕业后感慨地说:“老师,要是没有师友互动,我真不知道学习动力从哪里来。当年,为了我们组多得分,为了我的师傅,我多努力呀。”   
  几年来,陈瑞雪写了几万字范文和学生评语。她用语文老师神奇的笔,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她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校、区乃至北京市优秀班集体,个人先后获得延庆教书育人奖、延庆书香班级优秀班主任、延庆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助推农村娃成才,让所有学生同享一片蓝天。这是陈瑞雪奋斗在农村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执着追求。她说,今后,她将继续为山区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