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7-28 作者: 来源:

  绵绵不绝的鱼水深情——听百姓讲那些拥军的故事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一曲《为了谁》唱出了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灾难面前,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曲为民爱民的壮歌;生活中,百姓把子弟兵当亲人,一个个拥军故事传递着以爱回报爱的真情……
 
  南苑街道“第二故乡妈妈”:
  为子弟兵送温暖25载
  □本报记者 孙艳/文 陈艺/摄
  在丰台区南苑街道东新华社区,有这么一群特殊身份的“妈妈”,大家伙都称呼她们为“第二故乡妈妈”,她们的孩子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兵儿子”。这项于1991年创建的“第二故乡妈妈”活动,到现在已有25位妈妈认了172名兵儿子,欢送复转兵1235名。至今大多数老妈妈和她们的兵儿子还保持着联系,经常通话互致问候。郑翠香就是其中的一位老妈妈。
  郑翠香是一名退休职工。在东新华社区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总是骄傲地说,“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更让郑翠香感到光荣的是,她有三个兵儿子。
  正是借东新华社区与武警十一支队十三中队开展“第二故乡妈妈”军民共建活动,郑翠香先后在辖区武警支队认了三个兵儿子。“可能是缘分的关系,我从小就喜欢穿军装,但没能当上兵,但我的儿子圆了我的军人梦,我一共有四个兵儿子呢。”郑翠香说。
  郑翠香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复员后,自己又先后认了三个兵儿子,其中有两个同名都叫李峰,还有一个叫李均。“他们在部队的表现都很出色,我特别自豪。”
  郑翠香认的第一个兵儿子大李峰,现在已经退伍,在北京工作。如今大李峰依然经常跟郑翠香联系,没事儿唠唠家常,聊聊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第二个兵儿子李均由于在部队表现出色,百里挑一,去了西藏。
  “可能是远,心里老惦记着他,李均一有时间就给我发短信问候,怕我惦记。”郑翠香介绍。第三个儿子小李峰,现在也退伍回到了家乡江西省,在一家电子单位工作,工作再忙,也不忘北京的妈妈,经常打电话、发短信,向郑翠香汇报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说起我的兵儿子们,那可真是有说不完的话。自从我们结缘,那真是多了一分欣喜、一分快乐,同时也有了一分牵挂。”郑翠香介绍,一到节假日,她经常去部队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一些衣物和书籍,同时也送去她对孩子们的支持与鼓励,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他们一些帮助。
  一个星期天,郑翠香去部队接小李峰回家。正巧碰上部队的指导员,指导员见到郑翠香高兴地说:“又来接儿子回家啊。”郑翠香一脸幸福的笑了……
  谈军营生活,谈人际关系,也谈到他将来的志向等等,那天郑翠香和小李峰聊了很久。她鼓励小李峰要积极进步,即然来当兵,就要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并鼓励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条件时积极写入党申请书,争取在部队的教育和培养下早日加入党组织。
  谈心过程中,李峰也慢慢打开了心结,表示一定努力。当年年底,小李峰高兴地告诉郑翠香一个好消息:他被评为了优秀士兵。
  就连小李峰的生日郑翠香也都清楚的记得,私下早早就做起了准备。一次郑翠香为小李峰准备了生日蛋糕,全家人还在饭店一起陪他过了一个很特别的生日。当场小李峰感动的热泪盈眶。尽管小李峰的父母不在身边,但小李峰却在京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回部队后小李峰给郑翠香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信中说道:他长这么大从没过过这样的生日,他谈到他的家庭、家境以及家中发生的不幸的事等等,还谈到了他面临的困难……信很长,但小李峰的心里话还是没有说完,他要用自己今后的行动来感谢“妈妈”的爱。
  收到来信后,郑翠香也给他回了一封长长的信。在回信中,郑翠香谈了人生道理及如何面对人生等。郑翠香心疼地说:“他们小小年纪就来到部队保家卫国,远离家乡和亲人。我们就要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让他感受到身边就有家。” 
  一次,小李峰带一位战士看病,钱不够了,郑翠香知道后马上帮他补上。小李峰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因为钱不够,他本想放弃了。郑翠香知道后,及时与他沟通,并为他把钱交上,让他顺利地做了手术。小李峰很感动,他对郑翠香由衷地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现在,小李峰复员了。回乡后,小李峰让他父母及家人和郑翠香通了电话。就这样,两个相隔千山万水的家庭有了联系,彼此有了一份牵挂。现在逢年过节李峰都要来电话,有时下班很晚打电话不方便就发短信。每年的母亲节,郑翠香都会接到李峰的短信祝福……
  像这样,第二故乡妈妈的爱温暖着一个个兵儿子的心。据介绍,自创建“第二故乡妈妈”活动以来,战士想家的少了,安心的多了;讲索取的少了,讲奉献的多了;遵守纪律的多了,自我放松的少了。武警十一支队十三中队共有32人荣立三等功,111人入党,17人被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08人被评为优秀士兵,中队也摆脱了二十年与先进无缘的历史,跨入先进单位行列。
  而社区也有收获,通过军民共建,居民纠纷、家庭纠纷明显下降,老有所依、孤有所靠,尊老爱幼,争做优秀市民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居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东新华社区连续7次被评为双拥工作先进社区,这项活动被市委有关领导称赞为“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军民共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