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7-28
作者:
来源:
孟建设
16年义务为
国旗护卫队战士修脚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先后为驻京多家部队举办脚部健康讲座百余场,义务修脚和治疗脚病达3万多人次,赠送治疗药物价值2万余元……每年的“五一”“十一”特别是“八一”“春节”来临之际,孟建设都要带着他的团队到部队开展健康慰问,下连队为官兵进行修脚服务,多年来坚持不懈。
17岁时,孟建设就随叔叔闯荡京城,从摆地摊起家,靠修脚的微薄收入糊口度日。当时生活十分艰难,凭着刻苦好学和掌握过硬的修脚技能,赢得了京城百姓的信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脚部健康的重视,也依靠政府的扶持,2000年,孟建设在北京创建了“孟氏修脚中心”和“孟氏健康咨询中心”,结束了摆摊修脚,真正拥有了自己固定的修(治)脚场所。
“让百姓有一双健康的脚。”是孟氏的服务理念,无论是困难老年人还是伤残军人,孟建设都义务上门免费服务。
有位80多岁的沈大爷是一位战功卓著的老英雄,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年岁增大,老人脚部脚垫丛生,指甲深陷肉中,疼痛无法行走。当听说孟氏修脚可上门为老人服务,老人抱着试试的心理,给孟氏修脚中心打了电话。
挂断电话,门店就派一位修脚师傅给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但是这位师傅看过后,觉得无法修治。回到店里向孟建设说明了老人脚病的实际情况。听完,孟建设便带上器械亲自出马了。
一般修治最多需要半个小时,而孟建设为沈大爷修脚,却从早九点一直修到下午三点,足足用了6个多小时才修治完毕,甚至午饭都没顾上吃。
看着孟建设劳累的样子,沈大爷很感动,要让家人多拿钱来感谢孟建设,但被孟建设婉言谢绝。孟建设说:“您是一位老革命,为国家的建立和安宁做出过贡献,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2000年国庆节,孟建设带儿子去看升国旗。当国旗护卫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时,一种职业的本能使他想到了“脚”。“战士们常年训练,脚部一定会磨出不少问题。”孟建设产生了为国旗护卫队服务的念头。
进入国旗护卫队谈何容易,但对战士们的牵挂一直萦绕在孟建设心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环保画家马俊华的引导下,终于与国旗护卫队取得了联系。孟建设如愿以偿地带领着他的团队第一次走进了国旗班,为战士修脚。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为战士们讲解脚步护理和训练保护知识。
16年来,国旗护卫队战士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可孟建设坚持每年为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义务修脚没有间断,已累计近百次,服务近2000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孟建设带领团队来到受阅方队的驻训地,义务为官兵修脚治疗达200余人次。当看到受阅方队迈着豪迈地步伐走过天安门时,孟建设内心也感到无比自豪。
孟建设常说:做事不能不为钱,但事事不能全为钱,有手艺更要有良知。朴素的语言透出孟建设为人处事的心声,持续不断的服务也表达着孟建设对军人的感情。
赵启棣
笔墨书香中谱写军民情
□本报记者 陈曦
“我希望将我人生中一些小小的经验、体会都送给这些战士。”赵启棣恳切地说。今年73岁的赵启棣,从2009年开始走上拥军之路。她教过的战士,已经遍布京城军营,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了“双枪奶奶”。
2006年,一条“汉字危机”的新闻,触发了赵启棣宣传汉字书写的想法。于是她拿起地书大笔,来到公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展示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写好汉字。
赵启棣自幼酷爱书法,笔耕不辍,尤其擅长小楷与行草。在公园展示书法的过程中,她还会带着音响,边写边舞。兴之所至,她更是会亮出双笔写字的绝活,引来众人围观。
2009年的一天,赵启棣正在通州体育场写地书。恰巧,一队消防官兵来到这里训练。一位战士看到赵启棣用双笔写地书的“功夫”,被深深震惊了。于是问道:“老人家,您的字写得真好。我们用一支笔都写不好,您竟然两支笔同时写,还写这么好。我们想跟您学学,可以吗?”听完这位战士的话后,赵启棣当时就高兴地告诉他:“随叫随到。”
过了一会儿,战士的领导走过来,又问道:“老人家,要跟你学写字,要多少钱?”此时,赵启棣反问道:“能跟子弟兵要钱吗?”随后,她坚定地回道:“智力拥军,分文不取”。
就这样,赵启棣跟广大官兵结缘,将汉字培训班办进了军营。她不仅教官兵写字,还教他们如何朗诵,如何写日记、写文章。她还对战士们提出了“四个提高”的要求: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提高对文字的组织能力。
“将来,不管是在军营里,还是转业到地方,只要会这几手,这些战士,那都是人才。”赵启棣颇为自豪地说。在赵启棣悉心地指导下,战士们的汉字书写、语言、文字能力都有了提高。与此同时,她还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010年,通州消防支队的9名消防官兵在台湖一家酒店举行了集体婚礼。消防官兵来自新华街、玉桥、马驹桥、西集中队和支队机关,他们的老家也都在青海、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多个省市。
因为地震抢险救灾、奥运安保和国庆60周年庆典等任务,这几位消防官兵几次推迟婚期。所以,部队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集体婚礼。婚礼现场,赵启棣还为他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新婚礼物——一份“生活宝典”贺卡。
贺卡里,满是赵启棣亲手书写的对消防官兵的祝福和嘱咐,比如“家和万事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等家庭生活格言。
8年来,赵启棣已经走进了大大小小21个部队,免费讲座、培训班办了70多场次,服务了7000多名官兵。而且,她一直信守着自己的诺言:智力拥军,分文不取。
其实,赵启棣的退休工资并不高,每个月只有不到2000元,日常生活十分简朴。这些年,她名声在外,经常有家长将孩子送到她面前,希望即便给赵启棣交学费,也让她教孩子写字。可她却一直说,“你们家长有钱可以请其他老师教孩子,可是那些战士没有这个条件,还是他们更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