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7-02 作者: 来源:

  林安国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职工
  “大管家”的
  环保梦
  □本报记者 孙艳
  提到林安国这个名字,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同事们都称他为“大管家”,不是管人的领导,而是200台监测仪器的“领导”。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林安国一直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
  2003年,林安国来到监测中心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从不计较任务的轻重、难易,无论是臭气满天的垃圾处理厂、还是尘土飞扬的水泥厂;无论是冬日寒风凛冽三十米高的烟囱、还是夏日潮湿闷热的水库湖面,都留下了他勤奋工作的身影。
  “林安国工作起来任劳任怨,而且勤奋踏实,总能出色的完成日常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评价道。张大伟回忆,在参加《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课题时,林安国负责其中的污染物采集工作。在三十多个采样点中,每个点位都需要采集二斤多的尘土样品,每次采样后,林安国都变成了一个“土人”。
  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有多项国际合作任务,林安国英语较好,便承担了其中的“中意奥运合作项目”中一大部分的翻译工作,涉及到的特种车辆、仪器达到20多台。在这些仪器到达中国后,在七八月份的“桑拿天”中,他天天往返单位和郊区的仓库中,历时数月之久,终于完成了相关的工作。
  在一次雨水监测中,林安国加班到单位完成采样工作,不幸摔伤,左脚跟骨粉碎性骨折,被定为八级伤残,体内插了九颗钢钉和一块钢板。经过半年的休养,他在伤势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便跛着脚返回单位,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
  一年后,当医院告知他伤势已痊愈,可以动手术拔掉钉子时,正赶上兄弟部门的课题需要到外地完成现场采样。他没有将医院的通知告诉单位任何人,毅然与同事一起驱车百余公里赴山东多地进行采样,完成了一系列任务。由于手术拖延时间太久,原本只需半小时即可完成的手术由于钉子嵌入时间过长,异常难以处理。
  刚刚以“正常人”的状态投入到工作,这时又一个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林安国头上。在一次身体检查中,他的鼻部发现了一个血管瘤,经过手术摘除后确定为恶性。随即他又投入到了抵抗癌症的“战斗”中,经过数十轮的放化疗治疗,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又一次重新站了起来,一如既往的投入到工作中。
  监测中心的任务一个接一个,林安国一如既往的默默奉献着。尽管他既是领导眼中能干、踏实的好下属,又是同事心中乐于助人的好榜样。但林安国却不敢放松,他知道这是要坚持一辈子的事儿。
 
  刘满意
  北京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职工
  用“满意”书写
  对党的誓言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通讯员 刘辰/摄
  刘满意是北京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草桥消纳站工艺运行管理员。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这位共产党员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到“满意”。“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让大家都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刘满意说。
  刘满意的工作需要每天与粪便打交道。每日来自北京东西城区的粪便等垃圾在消纳站经过处理后,最终产生粪渣及粗渣,分别进入堆肥厂和填埋场。而刘满意所处的岗位就在粪便等垃圾处理的第一关。不管哪里的设备出现问题,刘满意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并及时维修。
  “满意,分离机的耙齿变形了。”一位同事找到刘满意,焦急地说。原来,固液分离机不转了,外面等待的车已经排起了长队……刘满意听完,便带着工具来到了故障现场。
  仔细地检查完设备之后,刘满意说:“焊!”准备好所需要的器具、穿好防护用具后,刘满意第一个跳进了固液分离机,用角磨机打磨着焊口处。伴随着角磨机“嗞”“嗞”的响声,被烧焦的大粪散发的臭味便一股股地向上涌着。不一会儿功夫,浓烟和臭味便充满了整个箱体,再加上夏天的高温,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但刘满意却经常是一干一两个小时。当设备正常运转了,他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很多人受不了消纳站的工作环境,但刘满意却把这个岗位当成了对党员的一种考验。“党员就应该坚守在最苦最累的工作岗位上。”他说。
  刘满意还是公司的党员骨干,是一个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共产党员。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技术能手”。作为一线的党员模范,在当班长的七年中,刘满意凭着对业务的熟识与自信,带领机修班班组的全体成员投身于技改创新工作中,深入挖掘粪便处理新工艺,研发了一项又一项快捷、安全的设备。
  消纳站原来使用的红绿灯疏导系统是由人工手动切换的,当车辆较多时,工作人员很容易忘记切换。这不但影响车辆通行效率,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刘满意带着电工班的同事根据工作的特点,仔细思考,反复研究。最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两个卸粪口工位处分别设计安装一台超声波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红绿灯自动切换。虽然从理论上讲自动化的原理很简单,但实现却有很多困难。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将红绿灯疏导系统改成了自动切换。
  这就是刘满意。尽管个头不高,但是人却不简单。在一个个困难面前总能做出一个个让人满意的结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马振宇
  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财务部副经理
  义务献血奉献爱心
  □本报记者 盛丽
  提到“血型”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人的血型包括ABO血型。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做Rh血型。其实,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称为Rh阳性血型,没有此种抗原则称为Rh阴性血型。Rh阴性血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熊猫血”。
  马振宇是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财务部的副经理,他的血型是B型Rh阴性血,是一名“熊猫血”拥有者。2009年,还在上大一的马振宇,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这时,他才了解到自己是个“熊猫血”拥有者。之后,他决定加入民间建立的一个稀有血型QQ群,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及时献血。
  2012年,刚刚参加完期末考试的马振宇接到信息。“有一位稀有血型的病人准备做心脏手术,需要人献血。”放下电话,马振宇坐上长途车从大连赶往沈阳。到达医院后,他马上进行了相关检查。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因为考试前熬夜准备,身体的指标没有合格。望着病人家属失望的眼神,马振宇很是难过。
  “我的身体不仅对于自己,对于同样拥有‘熊猫血’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次经历,让马振宇至今难忘,他也要求自己保持生活规律、多运动,以确保在别人需要自己献血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
  2013年,马振宇大学毕业来到电车分公司工作。2014年的一天,马振宇得知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孩子急需“熊猫血”。于是,他立马赶往医院。“这次血液检查合格,终于可以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马振宇回忆,“因为这位病人患有白血病,他需要的是成分血,所以献血时要通过分离机将他需要的成分分离出来,然后在输给他使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中,马振宇共为病人捐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
  去年,马振宇加入了中国稀有血型联盟。不久后,一个来自河北的7个月大的婴儿因患先天性心脏病,急需稀有血液做手术。这时,马振宇又义无返顾的前往医院献血。血液小样检查依旧合格,马振宇为患儿献出400毫升的珍贵血液。
  “做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的。”马振宇表示,身为一名党员,要讲道德、有品行,还要有爱心。“这些品质不只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在公益中都要做到。作为一名党员,不就是应该哪里需要去哪里吗。”
  目前,马振宇正筹划在单位中建立一个职工献血志愿者团体。此外,作为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一名骨干,他也正在协助联盟开展免费稀有血型检测的工作。“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加入这个爱心组织,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伸出援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