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6-25 作者: 来源:

  陈宇森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在技术中品味
  创新的醇香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 SQL 注入防护引擎,去年曾登上美国的 BlackHat 会议的讲台。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引入了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让防护引擎去分析、理解用户的输入内容,从而提高了防御能力。可以说,我们的产品,已经拥有了‘思考’的能力。”介绍起自家的“孩子”,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宇森显得既兴奋又骄傲。虽然他是总裁,但技术出身的他更像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
  陈宇森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主要提供网络安全方向的安全服务与提高网站安全性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基本都使用正则表达式匹配的方式,这种方式下防御系统缺乏“思考”能力。如果用户的输入内容中出现了正则表达式的内容就判断为攻击,如果没有出现就直接判断为正常输入。
  陈宇森表示,他们研发的下一代应用层防护系统,目前也已接近完成。相比于过去基于特征的防护系统,他们的下一代应用层防护系统有了“思考”能力,能显著提高防护中的准确率,而且因为无规则的原因,很少需要用户动手配置,能显著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我们想凭借我们的技术实力去改变国内网络不安全的现状,想要为网络安全真正做点事。”在创新过程中,陈宇森和他的同事们遇到不少难题。有技术难题也有非技术难题。
      经过深入地思考和讨论,陈宇森带着职工开始做市场活动,通过市场活动传播他们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让大家知道他们。等到大家对他们的产品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通过安全服务以及有价值的报告,让潜在客户看到他们的技术实力。
  “现在,已经有好几家大企业愿意与我们一同测试、提高我们的产品了。我们的产品也正式进入内测阶段。”陈宇森诚恳地说,技术创新很重要,但是市场活力也非常重要。“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想让酒好卖,要把酒做得香,也要让酒香飘得远。”虽然是技术出身,但现在的陈宇森却是技术对接、市场销售样样精通。
  “第一次见客户的时候,我特别紧张,不知道如何与客户交流。站在客户的办公楼下徘徊了半小时愣是不敢上去,后来咬牙走上去。先从技术角度向客户说明了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再从客户的问题中出发,与客户交流。好在最终还是与客户达成了合作。”陈宇森开心地说,“现在,我们已经有近百家客户,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一路走过来,陈宇森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用智慧为网络安全创造了一个坚强的盾牌。其中有艰辛、有困惑,但是更多的是创新成功之后的幸福,“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之花。”
 
  肖双全
  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职工
  新工法保百年品质
  少拿钱也高兴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宁愿多砸一二百万在工程上,自己少拿一些钱,也要保证工程质量。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肖双全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每修建一个地铁工程,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使用的混凝土浆液浇灌方法,保证了地铁车站和区间在运营中完全不漏水,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时间和化学注浆对环境带来的伤害。
     “所谓漏水,并不是想像中的下雨漏水,不下雨就不漏。”有过多条地铁建设经验的肖双全说:“因为地层结构的特性,水是从地下不断渗入的。因为地层本身就带有水份。”
  地铁在建过程中,地层会不断有水涌出,要不断进行降水,才能保证施工进行。在结构完工后,还是不断有水涌出、浸泡。这时候就要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对空间结构进行防水措施。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防水产品,并不能实现100%封闭。
      从地铁10号线纪家庙站的工程开始,肖双全的团队就开始使用这一方法。这也是从之前的工作中得出的经验。最早,地铁10号线农展馆站两个区间施工时,因为工期太紧,肖双全创新工作室仅对其中一段区间进行了混凝土注浆,另一段区间来不及使用这一方法。此后,没有注浆的隧道时不时会出现渗漏水的现象,经常需要去维修堵漏。
  “使用这种方法,浆液会顺着防水堵不到的缝隙流淌,以此把水线堵住。这种方法是注一段、停一段进行观察,发现这段不漏了,再对下一段进行注浆,保证全程的密闭性。”肖双全说。
  当时,创新工作室在讨论防渗水方法时,肖双全提出了这个意见。虽然方法的效果好,但也有个问题,就是需要耗费巨资。一般一个车站就要砸进一二百万元,这意味着每个参与工程的成员都要少一份收入。也正是因此,许多施工单位不愿意在前期进行注浆,宁愿在后期使用可以快速干透的化学浆液。不但成本低,而且有些时候因为人员变动,可能维修工作就不由自己负责了。
  但是考虑到地铁运营安全、可行性和工程质量后,肖双全和他的团队成员,还是全票通过这一方法,并着手讨论细节。10号线纪家庙车站、8号线育知路车站以及西郊线香山所有的地下段,全部使用了这一方法。在即将正式入场开工的房山线北沿工程中,也将使用这一方法。
  除此之外,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工法和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多。不过宗旨都围绕“过硬的工程质量”。
  “国外有百年优质的工程,国内也可以有!哪怕只是一个小的项目,我们也要按重点工程的标准去做,为此我们少拿钱也高兴。”肖双全说。
 
  赵海明
  密云区农业局畜牧技术推广站职工
  把创新成果应用到
  实际中才有价值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干兽医出身的赵海明现在是密云区农业局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一名普通职工。长期跟农村养殖户打交道的他,看起来十分朴实。说起技术创新,赵海明感慨地说,“但凡是创新成果,只要没有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就全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将创新成果运用到生产实际当中来,它才有价值。”
      赵海明每天干的就是这种有价值的事情,他把畜牧生产中的新技术,推广给老百姓,让生产一线的老百姓得到实惠,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就拿“奶牛产后保健的瘤胃补液技术”来说,该技术是围绕产后奶牛容易发生的代谢疾病低血钙症引起的真胃移动、乳房水肿、乳房炎、产后奶牛瘫痪、胎衣不下和酮病,针对奶牛产后生理变化特点和糖代谢的生理,进行产后补充电解质、维生素、钙磷、镁、葡萄糖和丙二醇等营养物质,提升血钙和血糖水平,预防低血钙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促进母牛体质迅速恢复,提升产奶水平。“其实,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这项创新成果并没有多复杂,只是帮助奶牛做好‘月子’而已。”赵海明笑着说,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技术,起初也没有完全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赵海明回忆,当他拿着新技术到养殖户家介绍说明的时候,很多养殖户都不屑一顾,“他们不希望打破原有的养殖程序,担心可能出现的风险。”对此,赵海明也非常理解,“但新技术为生产带来的新发展,也需要让养殖户们了解。”
      于是,常常下乡走访农户,成了赵海明又一项重要工作。现如今,密云区共有28个奶牛养殖户,共计1.9万到2万头奶牛,赵海明几乎熟悉每一个奶牛养殖户。随着走访的深入,很多养殖户也逐渐开始信任赵海明和他带来的新技术,“今年,奶牛产后保健的瘤胃补液技术已经在8个养牛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奶牛产后因低血钙、酮病淘汰的牛降低了3-5%。这绝对算的上是个可喜的成绩。”赵海明笑着说。
      在赵海明看来,推广新技术,跟研发新技术一样,都是将创新的价值最大化。去年,赵海明参与了“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对奶牛甲烷产量影响”的课题研究,这是与北京奶牛创新团队合作的一个项目,因为赵海明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所以他全程参与实验调研。
      现如今,赵海明带着新技术到养殖户家总能得到认可与信任,而他也没有辜负农民的信任,将创新成果完美地转化成了生产力,变成了老百姓最实惠的经济收入。在赵海明眼里,找到幸福并不那么难,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价值: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脸上笑容多起来,这就是赵海明最幸福的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