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6-18 作者: 来源:

  中建二局一公司工会
  工会技术培训
  助外籍员工成长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杨黛薇/摄
  “原来粽子是这么包的!”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小的粽子不仅寄托了中国人的相思,还成为了中外职工沟通的桥梁。
  今年端午节,中建二局一公司特莱姆森1000套项目工会准备了苇叶、糯米、椰枣等食材,并邀请了阿尔及利亚监理、司机、门卫等一起到食堂包粽子。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他们包得有模有样。能和中国师傅一起过一个传统中国的节日,他们感到很开心。
  特莱姆森1000套项目现有阿尔及利亚工人253人,大部分是技术工种,已经超过了工地上的中国工人总人数。但在工地开工之初,项目却经历了一段“阿工荒”:工人难招;无技术的力工居多;工人出勤率低,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阿工和中国工人之间缺乏交流,冲突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行更为高效的属地化职工管理,项目下了一番苦工,从招聘到后续管理,历经了多番磨合。
  “现在的工地很好,我愿意继续在这里干下去。”Boujira Abdelkader是一个24岁的小伙子,脸上经常挂着腼腆的笑容,带班夏师傅叫他“小布迪”。今年3月,为了解决当地熟练瓦工较少、流动性较大的难题,项目工会开展了瓦工培训活动。小布迪之前是一名力工,对砌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分配给夏师傅培训之后,他认真学习踏实肯干。最开始,夏师傅为这些培训的阿工弹好线、挂好线之后,他们只负责砌砖;为了保证质量,砌筑量也不高。“我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今天完成多少块砖我才下班。”“夏很耐心,教给我很多东西。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夏总会提醒我。”两个多月过去,小布迪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砌筑任务,收入也比之前做力工的时候翻了一番。
  之前的小布迪可不是这样。家住在奥兰的他,为了方便工作,住在工地的宿舍区里,只有每个月领完薪水后回到200公里以外的家中看望父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小布迪很早就出门闯荡挣钱了。他不太懂法语,只会讲当地话,和中国人交流有困难。刚到工地的时候,他内向不爱说话,完成工作之后就回到宿舍休息。工地陆续来了几个奥兰的阿工后,他们经常结伴缺勤,连续十多天不上工,甚至整夜不归,深夜翻越工地围墙逃避门卫登记。属地化负责人了解情况后把他们找来办公室谈话,他们在保证按时出勤后,工作情况却没有多大改善。工地只好将这些扰乱工地秩序的小伙子们劝退。其他人或满不在乎或愤懑,都离开了工地。只有小布迪找到负责人,再三请求留下来工作。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小布迪的眼泪让负责人看到了他的真诚。他后来的表现也没有食言。
  在5月底项目工会举行的首届中阿瓦工技能竞赛中,小布迪夺得了转岗培训瓦工组的第一名,表现甚至不输给有多年经验的瓦工。瓦工培训和瓦工竞赛加深了当地工人和中国工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国师傅们尝试着用当地话和他们交流,哪怕只是几个单词,或者只是几个手势,阿工们也渐渐能听懂一些中国话,甚至是师傅们的方言。
  小布迪的故事只是众多阿工的一个小小缩影。随着工地后续工程的展开,还会有更多当地工人加入到中国工地的大家庭来。习俗不同、语言不同,这些都可以通过交流和理解去克服。
 
  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工会
  外籍员工眼中
  最包容的工会
  □本报记者 刘欣欣
  隶属于金融街集团的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现有员工6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20余人,酒店的经营管理全部由外方负责。酒店工会成立以来,不仅赢得了中外员工和外方管理层的一致认可,更是用工会的魅力让外籍员工融入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进而到为中国有需要的人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工会策划了“同绣一面国旗”活动。国旗铺展开来,600多位威斯汀职工用细小的绣花针认真地留下自己的金线。那一根针在威斯汀员工之间默默地传递着,寄托着中国籍员工对祖国深沉的爱,也凝聚了许多外籍人士的祝福。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酒店外籍高管也加入到了绣国旗的行列中。
  “过去我们总觉得,外籍人士对党组织是排斥的。而通过工会组织的这些活动证明,他们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充满好奇,而且认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与他们的前途息息相关,而对执政党的了解,是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有效途径。” 工会主席徐韬回忆着说,“当天来绣国旗的员工把通道都挤满了。” 
  “用中国字,书中国梦”硬笔书法活动是十八大召开后酒店工会开展的另一个全员活动。十八大规划了中国发展的未来,同样关系到酒店发展的前景,关系到中外员工的切身利益。抄写报告对于中国员工来说不难,但对外籍员工来说却是莫大的挑战。他们却没有怠慢和马虎,一笔一划写得像模像样。英国籍的酒店驻店经理默林·威尔逊也是其中一员,他写中国字的认真劲头让中国同事十分感动,100个中国字他写了足足一个小时,写好后还主动拿给中国同事看,询问书写的报告内容。 “这让我更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非常有趣。” 默林·威尔逊笑着说。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参加了工会组织的端午节在后海举办的龙舟竞赛,荷兰籍员工派鹏,这个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小伙子感觉收获很多。他说:“我参加过几个国家的工会,中国工会是最包容的,并且帮我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
      “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工作期间,我不仅做好了日常的工作,同时也是酒店工会的一分子。我认为酒店工会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公益的爱心组织。” 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前厅部德籍管理实习生伊斯迈尔述职时说道。
      伊斯迈尔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工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秋节前夕,徐韬带领中外志愿者拿着慰问品来到了金融街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孤老院,又一次看望这里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孤寡老人看到徐韬后,立刻握着他的手聊开了家常。
      通过同事的翻译,外籍员工了解到了很多老人的有趣故事。有的故事很励志,有的故事很坎坷,有的故事很感人。慰问金融街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很多外籍员工最喜欢参加的一个活动。最让伊斯迈尔印象深刻的就是,当他们走进残障人士的教室,看见对方脸上骤然闪现的兴奋的表情。
      “我想说,无所谓我们来自哪里,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善良的人。我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工会的经历是十分独特的,我从每一个活动中都能了解到中国文化、学到很多我想学的东西。感谢工会给我这样的机会,这将是我未来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伊斯迈尔郑重其事地说。
      2013年11月,徐韬带领中外志愿者来到云南省红河县浪堤乡曜阳托老所,为失能老人送去围巾和暖手宝。同行的墨西哥籍员工吉尔伯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当我看到那些老人们眼中流露出来的感激之情,我就知道了我此次来慰问的意义所在了。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外籍员工一次不落的参与到工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中来,在前厅部行政楼层经理张帅看来,这完全是因为活动吸引了他们。“在他们外国人的文化理念里是没有强迫性的,我们部门有一个爱尔兰的实习生叫谢恩,他告诉过我,他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在他自己的国家,工会是不会组织这种活动的。”
      荷兰籍员工派鹏对这种说法很认同:“西方的工会是找问题,然后帮员工解决;中国的工会是把很多人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为酒店做贡献。荷兰的工会强调的是规则;中国的工会强调的是团队。”
     “在其它国家,工会意味着劳方和资方之间的对立,而在金融街威斯汀,工会做了很好的服务性工作,起到了一种平衡的作用。徐主席很了解酒店的运营,这让人很感动。工会在这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让人切身感受到可以信任和托付。” 马来西亚籍的水疗中心总监黄之吟评价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