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2016-05-21
作者:
来源:
暂停“围城收费”
景区能否提质
今年五一是凤凰古城暂停围城设卡验票方式后的首个小长假。记者在湖南凤凰县采访发现,城外各大酒店均已满客,在暂停“围城收费”后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大幅增加。凤凰古城在舍弃门票的“小利”后,换来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利”。
在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暂停“围城收费”的凤凰能否实现景区提质增效,成为继西湖之后又一升级样本?
旅游收入不降反增
4月30日凤凰县迎来了五一旅游小高峰,下午3点,来自各地的自驾游车辆把凤凰县虹桥东路和中路堵得水泄不通。的哥胡师傅告诉记者,与去年不同,今年4月29日下午就能明显感觉外地车辆多了起来。
据统计,4月30日和5月1日凤凰共接待游客17.5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509.55万元,远超去年。记者了解到,自从4月10日凤凰暂停“围城收费”后,游客陡增,旅游收入不断上涨。数据显示,2016年4月凤凰接待游客132.1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89亿元,同比增长9.02%和5.32%。
“最明显的是,今年4月截至28日,到凤凰乡村游的购票人数就已达11.876万人次,门票收入有830.2721万元,比去年4月一整月的收入还多788.5721万元。”凤凰县旅文局副局长龙勇志说。
开始探索转型升级
在凤凰县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都大幅增长的同时,古城内不少商户却犯了愁。记者在古城内最繁华的地段沿江风光带看到,与被熙攘的游客占据的古街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街边的商户门庭冷落。
“商户的营业收入与游客人数的增加并不构成直接联系,古城内有很多品质高、营销策略好的商户即便位置不好,在旅游淡季依旧不缺客人。”凤凰县委副书记时荣芬说。
而古城中不少商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努力探索转型升级。在古城中经营银饰品的左宇帆便是其中之一,他经营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尽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的锻制技艺,在早期也曾因产品不实用以及与其他店同质化而生意不佳。“于是我尝试利用苗族特色图案和工艺手法制作项链、耳钉等实用性佳又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品。”左宇帆说,“古城收门票这几年,我的生意完全没有受到客流量的影响,营业额逐年攀升。”
有关人员介绍说,“游客来凤凰古城就希望感受苗族文化,我们正不断引导商户提高商品品质,引进一些具有湘西文化特色,产品附加值高的商品,同时让价格趋于理性,用产品来吸引客人,而不是光期望通过游客人数的增加来增加营业额。”
改善游客游览舒适度
凤凰古城暂停“围城收费”后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不断攀升,可以看出凤凰在舍弃“门票经济”后,换来的是更大的商机和效益。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李武武教授认为,凤凰古城暂停“围城收费”是关上一扇门打开了另一扇门。“这是景区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变,也是景区运营思路的调整,其进步意义不容小视。”
暂停围城收费后,凤凰在旅游景点提质增效上作了新的探索。湖南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姚文凯介绍,凤凰古城一直受到自驾游旅客的喜爱,为解决凤凰县长期以来停车难的问题,今年10月1日前将完成城北旅游停车场建设。
与此同时,暂停围城收费后,凤凰古城面临着游客“爆棚”的现状。“我们预见到了这点,未来凤凰古城的旅游开发以古城为核心,向沱江上下游、南华山景区和乡村游延伸的思路布局,全力推进古城景区扩容提质,达到分流游客的目的,同时加快凤凰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开发,提升全县旅游整体品质品牌,改善游客游览的舒适度。”时荣芬说。
“政府在探索旅游转型的同时,古城内的商户也在转变思想。许多商户表示,游客增加了,要加强自律,真诚服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凤凰古城商会会长向云芳说。据新华社
云居寺百余件精品文物
与游人见面
首次展出四套佛舍利函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千年古刹云居寺在骄阳的照耀下,沉浸在一片庄严祥和的氛围之中。近日,“房山石经 云居宝藏”珍贵文物展在云居寺释迦殿开展,100余件精品文物首次与游人见面。与此同时,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
云居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寺内现存唐塔七座、辽塔五座,唐塔的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唐景云二年塔是北京市最古老的佛塔;云居寺也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尤以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而著称于世。
记者了解到,今年恰逢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同时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更是雷音洞佛舍利出土35周年,房山区将以此次云居寺珍贵文物展作为开篇活动,陆续开展“盛世云居”佛教音乐会,云居寺首届晒经节,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系列文化活动贯穿全年,将对展示房山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增强房山的文化氛围,提升云居寺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引领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此次文物展分为“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和“钟灵福地 宝塔金经”两大专题展,其中,“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向观众多角度展示光辉灿烂的房山石经文化和千年刻经史,“钟灵福地 宝塔金经”主要介绍云居寺石经、纸经、木经、佛像等馆藏文物珍品。两大专题展览,100余件精品文物,向世人展示了云居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遗存。
主办方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有三大亮点:一是首次展出了珍藏在首都博物馆的四套佛舍利函,这四套函是1981年11月27日发现佛舍利时,与佛舍利一同出土的珍贵文物,包括青石函、汉白玉函、镀金银函、羊脂玉函。二是首次展出了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宫廷画家唐岱作品《大房选胜图》,该册展示了以云居寺为代表的十三幅山水画卷,展示了房山三百年前的秀丽风光。三是展出了房山石经刊刻开山祖师静琬的千年灵骨。
此外,此次展览还在传统展览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刻经缘起》《古刹重光》等内容,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虚实结合”的展陈空间。
本报记者 博雅 文/摄
落日后的乌镇
一条水路,两只木船,四名船工。摇着橹,载着货,由远而近,伴着水声,穿过石拱桥洞,缓缓前行。石桥上,游人纷纷举手、探头,将移动的船影,泛着涟漪的水波,初亮的街灯,存储在相机里、脑海中。尔后,或发微博、微信,或与亲朋好友共赏……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