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6-05-21 作者: 来源:

  老去何依
  ——探访香港私营养老院
  走在九龙深水埗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拄拐杖、坐轮椅的老人,以及大大小小各类公立、私营安老院社招牌。作为低收入人士普遍居住区之一,香港人口的老龄化在这里可见一斑。
  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现有65岁及以上长者约120万人,占总人口的14%。2066年长者人数预计达260万,意味着届时每三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位长者。面对日渐严重的老龄化趋势,长者安老服务在香港应运而生。受政府资助的公立安老院和私营安老院社,数量有近千家之多。在深水埗这一区域,各类安老院就有70多家。
  在深水埗的福耀大厦,有一家名为“仁爱老人院”的私营安老院社。该院成立12年,目前住着30多位长者,连院长在内共有9名工作人员,这是香港私人安老院社中的标准规模。
  走进安老院,时间好像停滞,沉默是这里的主旋律。400平方米的一层楼中,三十余个床位用木板隔开,每个“房间”大约四平方米,只能摆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床头柜,间隔用的木板墙上挂着两三件衣物,有的也挂着家人的合影。长者在这个巴掌大的空间里看书、看报、听广播,各行其是,很少交流。
  入住“仁爱老人院”的长者年龄跨度很大,最年轻的66岁,年龄最大有102岁。据梁美莲院长介绍,入住的长者大部分为独居长者,也有的因为儿女工作较忙,委托安老院照顾。
  66岁的张仁声早年离异后去柬埔寨打拼,去年因身体大面积中风回港治疗,选择只身入住安老院。经过半年治疗,他身体恢复得很好,“等我身体养好了肯定要回柬埔寨的,这里太小了。”
  与张仁声不同,大多数长者因为独居或年事已高,安老院成为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
  住在安老院,护工就是与长者朝夕相处的“家人”。香港法律规定,老人院每位护工最多只能照顾4位长者,并且必须为社会福利署注册的护士、保健员和护理员。仁爱养老院里总共有8位护工,他们每天不仅要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还得处理简单的医药护理。
  每天早晨六点,护工就开始为老人准备早饭。上午护工需要帮助长者洗澡,男女各隔天洗一次,很多身体衰弱的老人瘦弱无助如同婴儿,很多时候要靠两位护工抱上抱下,才能洗个澡。除了早中晚饭,安老院还提供下午茶。对于一些没有行动力的老人,护工要协助长者完成进食。安老院与很多慈善机构有联系,每周二、四、六的下午,会有义工团体来看望老人,带领他们做运动、折纸、种植物等等。到晚上8点半,安老院统一关灯,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这种生活,一年365天在安老院重复上演,每天如此,包括春节。长者和护工,渐渐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很多长者因身体不适,脾气难测,相处并非易事。护工小谢在安老院工作时间不长,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摸清老人的性格,同时也要有耐心。很多长者无聊时都会找他聊天,他都有问必答,像跟老友寒暄一样,无形间与长者建立起信任。
  照顾长者不是易事,私营安老院本身的生存也面临诸多困境,“仁爱老人院”的梁院长说,作为私营的养老院,不享受政府的补助或津贴,日益增长的租金和物价让养老院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其次,安老院的工作因为护理工作时间过长、收入低、体力要求高等,面临人手短缺的困境;此外,有些长者家属不信任安老院,也令他们头疼。
  梁院长表示,过往曾招过一些护工,但发现他们对老人态度粗鲁,就把他们辞退了,“面试时我都会问护工,你能不能把老人当成家人来对待,如果不能,就算了,别来这里了,坚持不下来的,”梁院长说。
  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香港,如何兑现老有所养的社会需求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老人的今天也正是现在年轻人的明天。但愿在社会政策和安老服务的逐渐完善下,安老院社可以成为老人真正的“家”。
  摘自新华网
 
  可爱多甜筒为何戴帽
  气温逐步攀高,冷饮需求渐起。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可爱多”甜筒的包装有了细微变化:原先撕开外围塑料包装纸后,里面还有一块纸片,如今则被一枚白色的圆形塑料盖取代。细节变化的背后蕴藏着行业怎样的考量?
  记者从联合利华消费者咨询中心了解到,“可爱多”甜筒的包装其实从去年年底便进行了统一的升级,不过可能是由于当时尚处冬季,受关注度并不多。“原先采用的纸片在包装密封性上并不是很好,新包装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不少消费者曾反映买到的甜筒顶端的“花形”都存在不同程度挤压变形的情况,影响了口感。据此,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包装的升级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物流及存储过程中,确有不少甜筒的‘花形’因受挤压而变形,这表示原先的纸片在塑形方面尚有不足,因此公司予以了更换。新的塑料盖能更好包裹住甜筒的‘花形’,保证产品的质量。”
  近日,记者在便利店购买了多支不同口味的“可爱多”甜筒,撕开外包装,掰下塑料盖,甜筒顶端的冰激凌“花形”均形态良好,没有明显的变形情况发生。摘自《劳动报》
 
  渔民画时装、亲子装
  亮相青岛国际时装周
  近日,宝马特渔民画时装、亲子装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时装周亮相。本次发布以“渔人衣尚”为主题,作品以原创的中国舟山渔民画为面料图案,在设计上突出装饰性特强的渔民画为主导元素,结合流行款式的中式时装、亲子装等,使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渔民装饰画与现在流行的亲子装等款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渔民画时装之路。
 
  哥伦比亚“第一胖”手术 
  有望减重200斤
  近日,哥伦比亚卡利,44岁的Oscar Vasquez Morales被送往医院接受胃水球植入手术。体重800斤的Oscar被认为是哥伦比亚最胖的人,通过胃水球手术,Oscar有望减重200斤。
 
  以色列古代沉船上
  发现罗马众神青铜像
  近日,以色列一古老港口中发现了一艘失事的古代商船,里面有一些珍贵的罗马众神青铜像和大量硬币。据悉,这艘商船1600年前在地中海港口沉没。
 
  沈阳一商场老板
  请员工吃饭 坐满滑冰场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一商场老板为激励员工,邀请千人吃饭,将滑冰场布置成餐厅,场面壮观座无虚席。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