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6-05-07 作者: 来源:

  徒弟忆梅葆玖:背负太多责任
  一辈子太操劳太累
  很多人都知道,梅兰芳先生从太原晋祠的仕女像上,汲取灵感,创造了众多优美的旦角手姿,由此让京剧梅派艺术和山西结下不解之缘。而作为梅派艺术的传承者梅葆玖先生,也继续着这样的缘分,在戏剧界留下许多美谈,也为山西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和记忆。
 
  山西“梅兰芳青年京剧团”是除北京外全国仅有的“梅派”剧团
1995年,山西京剧院梅派青衣演员李胜素艳压群芳,摘得梅花奖,轰动了首都京剧界。演出结束后,正式拜梅葆玖先生为师。众所周知,山西四大梆子最为兴盛,但山西省京剧院却涌现出一位演绎梅派艺术非常到位的好演员,这着实令人吃惊。著名编剧华而实先生于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李胜素是国内第一个拜梅葆玖先生为师的京剧演员,省京剧院又有很多获奖剧目,希望能在山西设立一个梅兰芳艺术研究基地,给更多京剧表演者提供学习的平台。”这个建议最后摆上了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的面前,并获得认可,还提出把基地命名为“梅兰芳青年京剧团”。
  1996年夏天,李胜素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师父梅葆玖,他非常高兴,认为这样可以让梅派艺术流传下去,而且和北京的梅兰芳剧团有个呼应。“梅兰芳青年团成立之际,梅先生专程来到山西,不仅为剧团题了字,还担任了剧团的名誉团长。最让人感动的是,梅先生带来众多京剧名家,在山西鸣锣开唱,一时间掀起了山西戏迷听京剧的热潮。”省京剧院的老人回忆,那是该院最鼎盛的时期,一个外来剧种能在“戏曲之乡”扎根,这让其他很多兄弟院团艳羡不已。可惜2002年,李胜素调入国家京剧院工作,剧团没了顶梁柱,也是名存实亡。
  直到2011年,浙江京剧院演员单娜来到山西省京剧院。她是梅葆玖先生的第25位弟子。值得一提的是,晋牌“梅兰芳青年京剧团”这块招牌含金量非常高,因为除了北京京剧院的“梅兰芳京剧团”外,再无一家院团以此命名,也再无一家院团曾得到梅葆玖先生的亲笔题词。2011年6月18日,当“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建团15周年之际,70多岁的梅葆玖不顾年高,亲自为剧团站台,与弟子李胜素和单娜一起演唱《梨园颂》,让久未听到梅派艺术的戏迷们,再睹梅派风采。
  晋字牌“梅兰芳剧院”恢复传统,让戏曲回归剧场
  早年间,人们把看戏称作“听戏”,因为那时候剧场里设有茶座,人们是边喝茶、边聊天、边听戏的。清朝北平梨园竹枝词说:“坐时双脚一齐盘,红纸开来窄戏单,左右并肩人似玉,满园不向戏台看。”可以想象,这样看戏多么惬意和自在。山西的梅兰芳剧院希望能恢复传统,让戏曲回归剧场,为大家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这一理念,深得梅葆玖先生的赞同。
  记得在剧院成立之初,梅葆玖第一次来这里时,踱步在艺术走廊间,看着两旁挂着父亲梅兰芳先生不同时期的剧目相片,以及生旦净末丑等各行当的戏装时,他驻足观看了好久,似乎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而当他看到了茶木方桌、太师椅等听戏的标配时,先生特别有感于山西人的用心。
  当时,记者曾采访过梅葆玖先生,提及跟山西的缘分,以及这个历经15载春秋的梅兰芳青年剧团时,梅先生非常激动,“我很欣慰,证明梅派京剧艺术在山西有了坚固的阵地,我觉得对得起父亲,因为我始终在推广梅派艺术。”不仅如此,只要是山西省京剧院的演出,梅葆玖都非常上心。就在两年前,该院推出了京剧《紫袍记》,在北京演出时,该院领导专程去拜访了梅葆玖先生,“原本以为先生对我们寒暄几下就送客了,没想到还把我们请到了书房,聊梅派艺术,聊自己的徒弟单娜。”副院长张巍回忆说,在梅葆玖先生身上,他看到的是大家风范,戏比天大。
  鼓励徒弟单娜来山西,振兴京剧艺术
  作为戏曲演员,能拜到大师门下,是每个人的心愿。单娜也不例外,从18岁入了旦角这行当,她就一心想拜梅葆玖为师,直到29岁才得以列入门墙。当接到山西省京剧院邀请时,单娜第一时间拨通了师父的电话,“师父鼓励我来山西,说这里的京剧氛围好,而且他也希望我能接过师姐的接力棒,继续振兴梅兰芳青年京剧团。”
  其实,当初单娜只是梅派艺术的追随者,曾经为了青年京剧大赛,她买来师姐李胜素的碟片,照着学,硬生生地闯入到了复赛。当时,评委老师很“纠结”,因为单娜是唱梅派的好苗子,可是师出无门。随后,不少业界老师纷纷向梅葆玖推荐这个勇于追梦的年轻人,梅先生二话不说,安排与单娜见面,最终在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的庆典上,收单娜为徒。“师父一生简朴,就连收徒仪式都很简单,一杯清茶,一个叩首,没有过多要求,就开始教我学唱《西施》。他希望我能把这出剧目学会,从而更好地传承下来。”回想起梅先生对弟子的关怀,对戏曲的热忱,单娜一度有些哽咽。
  在单娜眼中,师父梅葆玖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责任,“他曾跟我们说,只要跟梅派艺术有关,他就铁定参加。”这么多年来,很容易在一些跟戏曲有关的场合见到梅葆玖先生的身影,讲座、义演……只要是能宣传梅派艺术,他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师父说了,他希望有朝一日见到父亲梅兰芳先生时,能无愧地说,他为传承和发扬梅派艺术尽心尽力了。”为了梅派艺术,梅葆玖鞠躬尽瘁,在对待徒弟这件事上,他更是放下身段,甘当慈父,“但凡跟师父求助,他肯定有求必应。有时候他的日程排满了,但听到徒弟们要办个活动,请他坐镇,他也会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出席捧场。”单娜说了,师父这一辈子太操劳了,他本来就有气管方面的问题,最近又为了排新剧操心,没有好好休息,连轴转,又要不断改戏,他这一辈子太累了。
  单娜说,梅葆玖先生最爱说的话是“只要我活着一天,也得举着梅派的大旗,直到死去……”这么悲壮的誓言,今天听来更令人酸楚。
  摘自《山西晚报》
 
  广州交警使用无人机
  抓拍违章车辆
  “五一”小长假期间,广州交警首次使用无人机巡逻,重点针对车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进行抓拍。图为警用无人机在高速公路上方巡逻。
 
  重庆野生动物园
  黑熊划船有模有样
  近日,重庆永川野生动物世界里的一头黑熊独自跑到湖面一艘独木舟上玩耍,它还模仿人乘坐于独木舟中间,用手卖力地滑动横在独木舟上的竹竿,岂料将舟弄翻,黑熊也随之翻出舟外。随着湖水快速灌满舟舱,黑熊最终弃舟冲上岸边,与同伴相拥。
 
  云南沧源佤乡
  上演疯狂的“泥巴”
  “五一”期间,中外游客汇聚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度“摸你黑”狂欢节。人们用天然原料“娘布洛”配置而成的涂料相互涂抹,这种类似于泥巴的糊状物在传说中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佤族以黑为美,人们互相涂抹泥浆祝福,抹得越黑寓意幸福越长久。 
 
  湖南石“蜘蛛人”
  高空悬崖捡垃圾
  5月1日,正值五一劳动节,湖南平江石牛寨迎来出游高峰,但悬崖边被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让环卫工黄桂平头疼。当日,黄桂平身系安全绳在石牛寨的悬崖峭壁处捡垃圾,而他的劳动也成为了游客眼中另一道风景。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