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4-23
作者:
来源:
贺玉梅
朝阳公园
把全家人带成“书迷”
□本报记者 刘欣欣
“达人我可不敢说,顶多就是个读书爱好者。” 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公司工会副主席贺玉梅谦虚地说。除了零散的时间阅读外,她每天都会利用午休的半个小时,以及晚上睡前的半个小时读书。
作为朝阳公园工会的工作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司订阅的各类报刊,她都会在中午进行泛读,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再细读。对工作有帮助的,她直接剪下来,贴到旧杂志上。
“其实这是一个信手拈来的事,很简单的方法,能够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有这个爱好,所以不觉得烦。”贺玉梅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对于喜欢的文章,要想保留下来,有很多方法,拍照、复印都可以,有时候在微信、QQ群里分享,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同时也保存了自己喜爱的作品。”
对自己喜爱的诗词文章她一直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如今她已经写了厚厚的三个笔记本。“随手翻看的时候,就是在见证自己成长过程。曾经喜欢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当时的感悟。”
对于需要精读的书目,贺玉梅说自己非常认同曾国藩“读书不二”的读书方法:一本好书没有读通读懂,就不看其他书目。东翻西阅,只是做做样子,白白让别人觉得你爱读书,其实自己没有半点长进。
“读书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贺玉梅笑着回忆说。刚结婚时,当兵的丈夫并不爱看书,这让她觉得两人在读书方面常常无法沟通。后来她发现丈夫虽然不爱看书,却爱听故事,便开始给他讲书。从《围城》讲起,渐渐地丈夫听书上了瘾,但她却改变战略,每每讲到紧要关头,便停住不讲了,丈夫只得自己去翻书看结局。时间长了,夫妻二人培养了共同读书的爱好,经常一起点评某本书、互相推荐书目。
后来,贺玉梅有了孩子,怕打扰到孩子学习,家里人都自觉地不看电视。孩子的奶奶闲来无事,也跟着她成为了书迷。“我整整两架子的书,我婆婆居然把里边小说类的都看完了,还让我帮着再多借几本。她可是连小学都没上完呀!”贺玉梅捂着嘴,眼角带笑,“可以说,读书,让我们整个家庭都处于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
朝阳公园职工书屋有三千余册藏书,这使得贺玉梅在工作时既方便自己阅读,同时,又能将自己读书的快乐传播给同事们。“每当同事们来借书,我就会跟他们聊聊,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推荐书目。等他们还书的时候,还能够一起讨论一下看这本书的感受,可以说读书让我有了更多的朋友。”
说起爱上读书的缘由,贺玉梅说要从初二那年在上学路上听广播说起。每天中午都会播出《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她渴望能真正读到这本书。然而,在家家户户没有书的年代,她的愿望一直没能达成。
直到后来,她考取了县城的师范学院,才得偿所愿,在学校图书馆里借到了这本书。1998年,当她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她没有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一直保存至今。
杨奕
公交客二分公司
阅读是件快乐的事
□本报记者 盛丽
手捧一本图书,窝在沙发里,伴着淡淡的咖啡香气……这是公交客二分公司技术管理部科员杨奕,每个周末下午读书时惬意的场景。“最近我正在看的书叫做《阿弥陀佛么么哒》。”其实从学生时代开始,杨奕就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故事性强的图书,是杨奕钟爱的图书类型。学生时代因为“繁重”的课业负担,她总是尽可能挤出时间阅读。上学时,能看课外书的时间有限,但是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小故事,却仍能满足她强大的读书欲望。“我从不卖书,因为这些书都有保留的价值。还有,如果有朋友喜欢这些书,我会送给他们或者是和他们交换,但是我不会卖书。”杨奕表示,即便是阅读过一遍,有的图书还是值得回味的。“直到上大学,我又从书架上拿出这本书,又重新感悟到其中的不少道理。”
杨奕业余时间总会浏览图书网站,了解图书的最新资讯。有时,她还会和朋友们一起“晒”读书体会。而每年北京的书市,她也不会错过。“在书市,你会‘淘’到不少好书。”
“我不喜欢用手机阅读电子书籍,总觉着看不进去。”杨奕说,每次捧着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她都能通过字里行间,感受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产生自己的感悟。
名人传记、小说……从大学到现在7年的时间中,她已经阅读过近200本图书。“阅读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我会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伴着书香快乐地生活。”杨奕说。
王义生
中建二局一公司
我与图书馆有个约会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葛高进/摄
“晚饭不用管我了,我去图书馆。”又是一天下班临近,王义生一边收拾物品,一边发给爱人一条短信。王义生是中建二局一公司职工,目前在深圳工作。王义生酷爱读书,周末双休日,东方刚刚放亮,他就提着装有一天阅读的书和食物的手提袋,告别家人,早早赶到图书馆。
离王义生住处3公里处,有一座五层楼的公共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各种馆室齐全,这里天天人流不息。“这个图书馆是我二次学习场所,是我吸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精神食粮,是我心灵放松升华的驿站。”王义生说。
8年来,王义生几乎每天都与图书馆“约会”,这结缘于一则关于他与女儿的故事。女儿上初中时,一个晚上,王义生被女儿的一道数学题卡住了,女儿不屑地对王义生说:“爸爸还是大学生呢,连我们初中生都不如,你解不出来,我不听你的了。”
“这事对我触动极大。从那以后,我就买了一套与女儿一样的教材,重新捡起课本,与女儿一起学习共成长。下班后学,就躲到图书馆一门心思学习、解题。”王义生说。
王义生女儿的高中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学术氛围浓厚,她参与了很多社会研究的课题。王义生也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结合当前社会问题,与女儿讨论相关话题。平时遇到女儿有学习方面的问题时,王义生可以从容对答。
王义生有时自得其乐对女儿夸口说:“爸爸30年前中学知识还没忘吧,你学得不如我扎实吧,‘学而时习之’,赶紧复习吧”。就这样,王义生一直陪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大学读书。“和图书馆的约会,我会一辈子坚持下去!”
亚运村法庭
有个悦读会
□本报记者 李一然
北京朝阳法院工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体活动小组备受干警欢迎。其中,成立两年的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悦读会”,就吸引了不少喜爱读书的年轻人。
2014年3月,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为营造崇尚学习、积极向上的法庭文化氛围,成立了为快乐而读书的“悦读会”,会标为“苹果树和思考者牛顿”,寓意读书启智明慧,并制定了“悦读会”章程。在第一期“悦读会”活动中,由法庭法官担任的第一期主讲人,围绕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万历十五年》进行了讲解,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在讨论“如何评价张居正”时,“悦读会”会员围绕该主题踊跃发言,对书中人物及事件进行了讨论和评析。读书活动使全庭干警在快乐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悦读会”第二次读书活动,由亚运村法庭副庭长马铁担任主讲人。马铁法官采用板书加教学的形式,分别以“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和“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著名作家孙犁和赵树理的生平经历,讲解了“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的背景始末,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小说三要素,通过文中刻画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详细分析了人物形象。讲解完毕后,“悦读会”成员纷纷发言,对作品中的故事情景和人物形象说出了自己的体验。
读书活动氛围轻松活跃,既在紧张工作之余陶冶了干警情操,又拓宽了干警的文学知识,增强了文化熏陶、提升了文学素养,起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