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旅游

2016-03-26 作者: 来源:

  香山脚下“买卖街”
  □户力平
  对于经常到香山爬山健身的人来说,“买卖街”这个名字或许并不陌生,如果从香山公园正门入园,“买卖街”是必经之路。它位于香山公园东侧,主街呈东西走向,长约200米,因地处香山公园(静宜园)门前,商铺较多,故称。
  所谓“买卖街”,最初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皇帝设在皇宫、行宫或皇家园林里的交易场所,其中街道、店铺、商号、旅馆应有尽有。如果皇帝、皇后要逛街,宫女、太监等人就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繁华,就像个商业街。清代在京西“三山五园”中曾有过多条买卖街,香山买卖街是其中之一。
  “买卖街”原在香山公园内
  今天香山公园的前身,是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的“静宜园”,而香山寺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该寺位于静宜园南麓,依山而建,正面向东,具有“前街、中寺、后苑”的独特风格。前部是买卖街,中部寺院叠落,后苑是园林建筑。最初的买卖街建在香山寺前面北向的两座牌坊之间。第一道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楼,过牌楼,路两侧至知乐濠便是买卖街。知乐濠上端向东建有三间四柱冲天式牌楼,上嵌乾隆御笔“香云入座”。《日下旧闻考》曾有:“静宜园守备署在香山买卖街”的记载,可见买卖街确在静宜园内。
  买卖街的“开街”时间并不固定,乾隆时期每年“开街”有一两次,到了嘉庆年间就不再“开街”了。
  每次“开街”时,多是皇帝驻跸香山的时候,两个小太监抬着一面大铜锣,沿街而行,一边敲着大锣,一边高喊着“开——市——了”。各家店铺掌柜的听到“开市了”的喊声,立即开门迎客。每到下午临结束时,仍是两个小太监抬着大铜锣,一边敲着大锣,一边高喊着“闭——市——了”,各家店铺听到锣声又都打烊谢客。
  买卖街的店铺并不太多,门面也不大,但货架上却摆满了各种商品,有古玩、丝绸、布匹、服装、瓷器、漆器、首饰等。此外还有估衣、当铺、茶坊、酒肆等。由太监装扮成店主、游商、伙计、旗兵、居民、挑夫、小贩、摊主及说书的。当皇帝、皇后来临时,整个买卖街顿时热闹起来。店铺掌柜的为招揽顾客高声叫卖,声音响亮,此起彼伏,回响在香山脚下,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将包括静宜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劫掠一空,建筑被焚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香山再度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香山寺及山门前的买卖街也未能幸免。如今买卖街上只剩下四尊牌坊石座,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暴行的见证!
  今日“买卖街”始于清末
  到了清末,静宜园已失去了皇家园林的威严,皇帝已极少驻跸,园中护军、太监大为减少。东门外的两座关城及月河、石桥、牌坊等也毁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以后自静宜园东宫门外小石桥向东,逐渐形成街巷,并出现一些买卖家。因此地临近健锐营正黄旗,且静宜园内还住有八旗护军等,八旗官兵以俸禄为生计,尽管昔日的“一关银子二关米”有所减少,但依然有一定的购买力,这里便成为他们就近购物之地。因西面御园之内曾有过一条买卖街,且这里距该街旧址不过一里许,由此这条街巷也被俗称为“买卖街”。此后,街巷所在的村落也被俗称为“买卖街村”。
  民国九年(1920年),原民国总理熊希龄在静宜园创立香山慈幼院,由此往来于香山的各界人士增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北平市政府制定《北平游览区建设计划》后,对香山静宜园及周边道路等进行修缮,静宜园内部分景区开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北京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即5路公共汽车)开通,其终点设在静宜园东门外的小广场上。此后前来香山的游人日渐增加,特别是春秋两季,前来踏青赏花和观赏红叶的游人如云,由此带动了东宫门外买卖街的发展。因为买卖街是去往静宜园的必经之路,而5路公共汽车也从街中驶过,当地不少居民以游客为服务对象,纷纷做起小买卖,逐步形成了一条约200多米长的商业小街。上世纪50年代,这条街依然红火,由西往东,有果局子、干果店、油盐店、小卖店,还有肉铺、煤铺、包子铺、茶馆、理发铺、鞋铺等。特别是每年的夏秋之交,香山一带的水果逐渐成熟后,便成了买卖街上的鲜货。最初是山樱桃、桑葚儿、山杏儿,随后是山桃儿、李子、酸枣儿、大枣儿、山梨、栗子等,不少游人争先购买,为的是尝个新鲜。但随着1956年的“公私合营”,买卖街上的商铺相继关张。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旅游业的兴起,香山再次成为人们郊游的热点景区。此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家借助地域优势,将临街房改为铺面,以出售旅游纪念品、小食品、水果等。店铺越开越多,短短几年间街道两侧便有了数十家,既为游人提供了方便,也为香山平添了几多情趣,成为游客驻足落脚的好地方。尤其到了春季踏青赏花和秋季红叶时节,这里更是人头攒动,车来车往,热闹非凡。近年来兴起了爬山健身运动,香山更成为许多京城人的首选之地。每天早上有数以千计的人们经过买卖街进入香山公园,向香炉峰进发。中午下得山来,多在买卖街小憩,或寻一处茶馆坐下来品茶,或沿街采购一些土特产,倒也平添几分惬意。
 
  中国年轻人
  成赴澳旅游主流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澳大利亚旅游局近日在悉尼召开“探索中国”大会,一些专家对中国年轻人的消费状况作出分析。他们认为,中国年轻一代与父辈不同,他们用着智能手机长大,喜欢消费,富有个性,渴望活出自我。他们更喜欢自由行,在赴澳之前就已去过香港和泰国等地,这使他们在澳旅游更加自信。
  一家游客体验机构负责人杰夫·夏普说,中国自由行游客愿意租车前往澳乡镇地区游玩,但经常抱怨缺少无线网络,无法与国内亲友实时分享照片。中国游客对上网设备的需求超过了当地人。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总经理蒋乐天表示,中国年轻人赴澳旅游更注重融入当地的旅游体验,他们希望见到当地人,并进入他们的生活。
  据新华社
 
  长白山
  冰雪游爆红
  长白山巍峨雄壮,海拔居东北地区之首,每年雪期长达半年以上,林海雪原、虎豹出没、温泉氤氲、民俗奇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截至目前,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已接待游客31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5000多张床位常常“一床难求”。雪期还未结束,登顶长白山天池的游客已突破22万人次,超过去年雪季人数。
  长白山冰雪游爆红背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冰雪产品多元化功不可没。高速公路直抵山下,航线直通北上广,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滑雪、泡温泉、赏雪雕、看比赛等产品渐成体系,长白山冰雪游悄然从观光游向度假游升级。
  长白山是吉林省旅游的王牌,但过去只作为东北旅游线路的一个点,辐射周边效果未显现。长白山与周边白山、延边、通化等组成长白山冬季旅游联盟,联合打造旅游产品,同时与长春净月潭、吉林雾凇等合作,整合资源。
  据新华社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