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6-03-19 作者: 来源:

  ■动物园作为北京第一个公园,它的创想体现晚清精英阶层的启蒙理想
  ■作为新兴公园的代表,而非单纯的动物园为大众所接受
  ■清末民初,成为文人、知识分子偏爱的新型社交场所
  晚清动物园初建趣史:
  慈禧曾亲自选取动物种类
  “万牲园”或“动物园”是19世纪新兴的“西方发明”。20世纪初始,清政府将之视为“导民善法”,予以重视,并以强大的财力保证“万牲园” 的创立。在观看德国汉堡动物园的马戏团表演时,慈禧即口谕:“我们也要办一个‘万牲园’”。筹建过程中,慈禧和光绪帝曾召见农工商部官员问询情况,慈禧甚至亲自为动物园选取各种动物种类,并将自己钟爱的小猴贡献出来。
  官方创建的初衷
  冀于游观之中,兼寓研究之意
  在清政府的考虑中,开办万牲园隶属于农事试验场的脉络。广义的万牲园实际也包括博览园至整个农事试验场。对于万牲园的想象和设计,体现了晚清精英阶层的启蒙理想。
  1907年7月19日,万牲园正式对外开放,内设动物园、植物园、蚕桑馆、博物馆、各式东西洋建筑、茶馆、餐厅、照相馆等,当时的报纸赞叹为“博大富丽,包罗万象,为北京三百年来,中华二十一省,所没有见过的。”根据时人的游记,当时动物园中展出的动物计有四十多种。待民国成立后,又略添了一些动物,如参与辛亥革命的追风马,西班牙产的绵羊、孔雀等,但更多的是由于经费支绌,管理不善,导致园中一些代表性的珍贵动物的死亡。
  除了动植物园外,万牲园中还设有多处茶座及餐厅,中西风格兼备,供游客休憩啜茗。
  园中还设有镜真照相馆,是一座三开间的大楼,馆内陈设十分华美,布景和光线都很好。且其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可以在室内取景,园中景色亦到处可选取,因此被时人誉为“北京第一照相胜境”。照相馆且出售“博览园二十四景”供游人留念,价格不菲,颇具商业意识。
  万牲园的创立
  吸引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整个万牲园内服务设施十分齐备,除了茶社、餐厅、照相馆外,亦备有肩舆、人力车和游船等,为游人提供方便。从万牲园的布置能看出,它绝对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动物园,而俨然为一综合性公园。除了异域风情的动物给游人带来新奇的感官刺激外,植物园的香花异草也渲染出一种花园的氛围。“公园”的概念,大约与动物园同一时期、即19世纪中期一并进入晚清国人视野,最初都是见诸士大夫出访欧美的游记。1900年前后,京城报刊上多见对于“公园”的宣传,强调公园作为现代市政的核心要素,具有文明开化的功能。此前,北京缺乏合乎现代公园性质的公共空间,万牲园的出现为北京市民提供了新兴的娱乐场所甚至休闲方式。
  晚清的画报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这种“公卿士女尽出城”、“游人争看万牲园”的情境。1907年《时事画报》刊登《万生园》,图中近景是几种代表性的兽类,有囚养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等,也有放养的鹿和猴。游客三五成群,环绕左右,津津有味地观察、品评,亦有人坐于湖边所设的园椅上休憩,其中有士大夫,有女性,有儿童,还有洋装的外国男女。
  晚清士大夫吃西餐
  领略西方文明和异域风情
  传统国人缺乏休闲的概念,更缺乏从西方看来 “现代”、“卫生”的休闲方式,直到1914年《市政通告》为开办中央公园做宣传还谈到:“现在星期休息,中国已然通行,但是通都大邑,没有个正当的游玩地处,因而闹得多数男子,都趋于吃喝嫖赌的道儿上去。”万牲园实际上开启了北京公园养成现代休闲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先机。当时的外国媒体敏锐觉察并高度评价了这一新变,英国《泰晤士报》在报导晚清北京的市政革新时,每每以万牲园为一重要标志。
  1909年1月4日《泰晤士报》刊登《中国及其内部事务》,再次谈到“帝国的各大城市几乎都进行着市政建设,规模各异,而在北京,这变化最为显著”,其中就包括“设计精美的万牲园,即使是中国的高官也很乐意携妻儿前往参观”。
  实际上,由于资费和品位的限制,万牲园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士绅精英阶层。中国的传统文人本就有在私人园林雅集交游的悠久传统,中西合璧、尤其带有皇室印记的万牲园,很容易令晚清文人接续园林的记忆,养成在公园郊游的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公园茶座和餐厅休憩的习惯。
  这些休闲空间对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游人而言,魅力并不亚于动植物园中的飞禽走兽或奇花异草。如《万生园百咏·海棠式亭》即描摹游客在牡丹亭品茗的乐趣:“亭圆式比海棠花,深下珠帘静品茶。隔着晶窗数游客,红男绿女灿云霞。”特别是园中引进咖啡馆、西餐厅这类对于晚清国人而言耳目一新的新事物,在清末的帝都可谓开风气之先。去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或者上番菜馆吃一顿西餐,在当时均属最上流的时髦。
  摘自《北京青年报》
 
  琅琊是个什么?
  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琅琊”这个词让人听起来很神秘。琅琊,是指什么呢?简单说,琅琊就是个地名,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珔,主要指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不过,这个地名很不简单。
  第一,琅琊这个地名十分古老。最先的琅琊指琅琊山,据说是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了。
  第二,琅琊地名非常多,不单有琅琊山,还有琅琊台、琅琊邑、琅琊县等。琅琊台在《史记》中称观台,明显就是对天文台的别称。其起源跟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有关,史载勾践为了争霸,迁都到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后来秦始皇在琅琊山上筑琅琊台,据说先后有秦皇汉武等九位帝王驾临此台。琅琊邑乃春秋时齐国所置,秦朝又设了琅琊县,同时为琅琊郡的治所。琅琊县、琅琊郡直到唐代才消失。东晋时还出现过侨置南琅琊郡,所谓侨置是古代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的行政管理制度。琅琊国出现在西汉初年,是汉朝的同姓诸侯国。两汉、两晋都有琅琊国,晋朝的琅琊国尤其著名。
  第三,琅琊是许多名门望族的郡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诗里提到的王家就是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几乎主导了东晋到南朝的历史,名人有王祥、王戎、王导、王敦、王羲之等,无怪乎当时有民谚讲“王与马(司马)共天下”。
  回到《琅琊榜》,这个榜又是什么呢?据同名网络小说解释,南朝梁时,琅琊阁位于琅琊山顶,是天下最神秘的地方,备受江湖景仰。为了回馈江湖儿女,琅琊阁每年都会发行各大排名榜单,是为“琅琊榜”。按说,小说是架空历史,但多少还有些历史影子。这个琅琊阁不可能指琅琊台,南朝只有刘宋短暂拥有过山东,琅琊山和琅琊台不可能归属梁朝。不过,梁朝版图内确也有另一座琅琊山,在安徽滁州。传说,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这才有了第二座琅琊山。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描写的就是这座琅琊山。想来,这琅琊阁大概跟醉翁亭相邻。
  摘自《羊城晚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