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2-27 作者: 来源:

  “空巢”不“空心”
  ——关爱空巢老人的温情故事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少子女又踏上离家征程,一些老人们再次从热闹的场景回到空巢状态。然而也有不少力量,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空巢老人送去欢乐、带去关心。虽然只是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话家常的小事,却让老人却感受到了人间温情……
 
  紫绶园社区何素利爱心车队
  带空巢老人走出去
  □本报记者 周美玉
  提到何素利,京城很多市民都知道,她曾是一名“的姐”,是京城女子爱心车队和首都的士爱心车队的队长。2004年,她倡导对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单独乘车时免费服务,引来很多有爱心的出租车司机效仿。现在,退休4年多的何大姐也闲不住,在她曾居住的社区成立了私家车的爱心车队,专门帮助空巢老人和残疾人。
  2012年,退休在家的何素利被选举为所在紫绶园社区的党委委员,经与党委一班人研究,“爱心车队”的构想开始逐渐成形。最终,紫绶园社区何素利爱心车队于2013年3月正式成立了,加入车队的都是居住在小区的热心居民。
  车队成立之初,在紫绶园社区居委会的带领下,对居民需求进行了调查。当时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咱们小区离鸟巢只有几公里,可是我得病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都很忙,没有机会去鸟巢、水立方参观,心里非常遗憾。”其他一些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也有这样的想法。
      听到这些反映,居委会党委成员和车队人员心里有了数。随即,挑了一个好天气,车队一行4辆爱心车、6名志愿者,带着十名残疾人和空巢老人出发了。望着宏伟壮观的鸟巢、水立 方,这些行动不便、久居在家的老人心情豁然开朗,感激地说:“没有你们,我们真的走不出去,今天是你们让我们的梦圆了。”
  这是首次带老人们出行。随后的日子里,去顺义鲜花港赏花,与翠湖养老院联谊,去植物园踏青,到陶瓷厂体验陶艺……在居委会和爱心车队的带领下,老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今年72岁的王阿姨在紫绶园居住多年,她膝下无子,一个人生活。老人有两个哥哥,但是都住的比较远,平常也照顾不上。老人身体不好,性格又很孤僻,跟邻居很少往来。“我们过年过节都会带着礼物去她家慰问,但她很少开门。”居委会副主任李体仙说。但唯独,王阿姨对何素利非常信赖。
  碰到生病,老人都会给何素利打电话。去年,何素利知道老人排便特别不通畅,每次上厕所需要三四个小时。她就开车带着老人去医院,并帮着办了住院手续。老人行动不便,有时背上背下都是何素利一个人。现在,老人如厕的问题好多了。
  何素利的公公也住在紫绶园。在猴年春节,王阿姨还提着礼品前去看望。“王阿姨不爱和人打交道,这次能主动去看望何姐的公公,可见她把何姐当成了亲人。”李体仙说。
  现在何素利搬到了回龙观居住,但她在紫绶园的爱心车队仍然运转着。何素利家里有两辆车,一辆是长城哈弗的SUV,一辆是小轿车。如果带有轮椅的老人或者残疾人出行,她就开SUV,因为可以放轮椅。如果带行动不方便的人出行,她就开小车,否则SUV高,上下车不方便。
  家人都非常支持何素利,两辆车任由何素利选择,她爱人还曾经陪着她带老人看病。
 
  果园街道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
  专业测评
  让空巢老人解放心灵
  □本报记者 王路曼 
  密云区果园街道有个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几乎家喻户晓。辖区内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年幼孩童,几乎都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心灵驿站。果园街道辖区内老年人很多,关爱老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空巢老人的心理抚慰,成为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5年,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在北京养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2015年北京市养老(助残)精神关怀公益服务项目中,以《夕阳更红社区空巢老人精神关怀》为主题,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暖心活动。
  “我们根据老人们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服务工作。” 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桂英向记者介绍,他们通过对辖区的老人进行SCL-90自评量表测试,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帮助解决他们心理纠结、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在平和、快乐的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
  与此同时,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还不断引领身边人,唤起、唤醒老人们的家人、朋友,共同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老年人关心的问题,让老年朋友充分感受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做完试题后说:“这些测评题真好,可不可以拿回家去做,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的人做出测评结果后当时要求做做训练,并主动学习放松精神的方法,回家自己能够做练习。
  杨桂英告诉记者,测评结束后,他们针对没有问题的老年人,开展了“老年健康生活”讲座14场,受益人数近1000人,加大对老年人健康意识教育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同时对测评结果相对有问题的老人提供“一对一”的个案疏导服务,对他们进行了团体小组训练,同时运用心源自主仪、放松森林训练、保持注意、选择注意训练等专业心理服务软件,对老人集体进行四次的心理干预和减压服务。
  辖区老年公寓的一位80岁老人因为儿女不常来看他,晚上10点不睡,要求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老师去见他,“通过我们老师的1小时陪伴,老人安静的睡下了。”
  “还有一位轻度自闭的老太太通过我们心理老师的疏导,情绪有所缓解。现在已经和周围人说话了。公寓负责人非常高兴的告诉我们,你们的工作做的好,这个项目做的好。”
      说起这些故事,杨桂英如数家珍。“通过这些活动,辖区直接受益人群超过3000人次,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大幅度增强,他们笑容增多了,幸福感增强了,家庭更和睦温馨了。”
  一位老人的子女曾这样对杨桂英说,“我们的父母在这样的小区里生活,真幸福。感谢你们的关心和照顾。”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